筛选: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
    •   ( 16324 条评论 )
    • [美]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DeWitt) /2022-05-06/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是一本让人大开脑洞、训练思维、自我成长的人文通识读本。它介绍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根本的问题,如什么是真理、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等;涵盖了史上对科学世界观产生冲击的历史发展和哲学主题,如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变迁;探讨了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挑战。学科学,不能不知科学从何而来,更不能忽视科学对世界观的影响。

    • ¥54.5 ¥109 折扣:5折
    •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托马斯·库恩 科学史研究的经典著作 科学哲学经典文本 扎克伯格推荐
    •   ( 5838 条评论 )
    • 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 /2022-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其影响不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学、宗教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首倡的 范式转换 ,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本书初版于1962年,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该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增加了加拿大哲学家伊恩 哈金(Ian 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心翻译了新的中译本。

    • ¥63.6 ¥79 折扣:8.1折
    • 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科学史译丛)
    •   ( 4528 条评论 )
    • Peter Harrison /2019-01-01/ 商务印书馆
    •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彼得 哈里森是目前研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学者,在这本书中,他考察了圣经在自然科学的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示了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它被诠释的方式,对公元3世纪到17世纪的自然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新教处理文本的方法有关,这种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世界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

    • ¥52 ¥72 折扣:7.2折
    • 快乐的科学(汉译名著本21)
    •   ( 249 条评论 )
    • 尼采 /2024-01-01/ 商务印书馆
    • 尼采的《快乐的科学》采用了箴言形式。全书的主体部分是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的,共有383节,长短不一。 《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在哲学表达方面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尼采反对科学,同时也抗拒艺术,但是他又拒绝哲学的过去以及过去的语言。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否定科学的统治权威,尤其反对笛卡尔主义的机械宇宙观,但他并非反对所有科学,而是要以语文学(解释的艺术,强调可能性而非确定性)和心理学(对意识要素的批判,旨在理解内在世界,从而理解整个世界)来取代作为科学典范的物理学。

    • ¥55.7 ¥66 折扣:8.4折
    • 自我-皮肤(心理学名著译丛)
    •   ( 403 条评论 )
    • Didier Anzieu /2023-10-01/ 商务印书馆
    • 1974年,迪迪埃 安齐厄在《新精神分析杂志》上发表了《自我-皮肤》(Le Moi-peau)一文,在整个学术界和临床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984年,与文章同名的著作出版,同年再版,进行了新的修订和进一步完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与自我-皮肤相关的功能理论。作者认为,皮肤是身体的外壳,就像自我是精神机制的外壳一样。自我-皮肤作为一个操作性概念,暗示了自我的功能和我们身体外壳的诸功能(局限、容纳、组织)之间具有同源性。搞清楚对自我-皮肤的过度投注或者自我-皮肤的这样或那样的功能缺陷,有助于我们理解倒错受虐狂,理解神经症的癔症核心,也有助于理解自恋型人格与边缘人格之间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提供富有成效的类比,帮助他们在理论反思与临床技术方面明确方向。

    • ¥50.7 ¥60 折扣:8.5折
    • 智慧宫丛书025·人类知识演化史
    •   ( 417 条评论 )
    • [德]于尔根·雷恩 后浪 /2023-10-01/ 九州出版社
    • 雷恩教授分别考察了文字的演变、科学在古代世界的出现、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知识的全球化、工业化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在更广泛的知识史中重新构建了科学技术史。其研究方法借鉴了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的相关成果,也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又通过力学、化学、地质、农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将多项具体研究整合进了一个大框架内。因此,本书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 文化史 叙事,更是通过专业、清晰、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深入分析。科学被置入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当前的 人类世 地质年代及其带来的多重挑战,本书还在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个切实而饱含希望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基于新兴的社会网络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全人类共同的

    • ¥71 ¥142 折扣:5折
    • 无限与视角(科学史译丛)
    •   ( 2106 条评论 )
    • [美]卡斯滕·哈里斯张卜天 译 /2020-11-01/ 商务印书馆
    • 人们往往把现代世界的兴起与科学态度在16、17世纪的出现尤其是哥白尼联系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现代世界的兴起,就必须理解它在中世纪的开端。全球性的现代文化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自我演进的一种产物,其先决条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与对上帝、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的理解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本书*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

    • ¥74.3 ¥88 折扣:8.4折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汉译名著本)
    •   ( 1314 条评论 )
    • [英]牛顿 /2006-07-01/ 商务印书馆
    • 发生在欧洲的*次科学革命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这场革命从哥白尼发表《论天球的运行》开始,到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结束。牛顿的这部杰作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伟大的科学著作,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全书分五部分。首先是 定义 ,给出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定义,其次是 公理或运动的定理 ,包含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分三卷,前两卷为 论物体的运动 ,第三卷为 论宇宙的系统 。

    • ¥97.1 ¥115 折扣:8.4折
    • 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增订版)
    •   ( 1166 条评论 )
    • 陈方正 /2023-01-0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这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但本书的成就和价值远不止此,因为作者不仅仅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且要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 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但要澄清这一问题,研讨的范围必须从科学史推广到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整体。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在科学史叙事的后面衬托着一层西方哲学史,而且还隐现着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书的深度尚不尽于此,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的设计和论辩方式也有意无意地针对着 李约瑟问题 而发,作者对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其他相关论著有着深入理解而且评论得非常中肯。 本书初版

    • ¥129 ¥168 折扣:7.7折
    • 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   ( 742 条评论 )
    • 丹尼尔·丹尼特 著 /2023-02-16/ 中信出版社
    • 查尔斯 达尔文用他的《物种起源》为生命的多姿多彩提供了一种解释:是演化和自然选择造就了这个星球上缤纷的生命。但他真的如这部划时代著作的书名提示的那样,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吗? 自诞生的那一天起,达尔文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理论就引发过很多争议:被曲解、被滥用、被否认,并且引发过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辩论。虽然今天的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生命是神创的产物,并接受演化和自然选择才是生命多样性背后的力量,但哲学家丹尼尔 丹尼特认为,很多人,包括很多世俗的学者 哲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甚至生物学家 对演化和自然选择仍然存在误解。他们的思维中或许已经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但却仍然为一种变相的 创造论 和无法解释的 奇迹 留有一席之地。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基于公认的科学事实和缜密的逻辑论证,丹尼特提出,演

    • ¥96 ¥128 折扣:7.5折
    • 消失的真实:金观涛新作,直面现代危机,剖解思想困境,拨开认知迷雾,重建真实心灵
    •   ( 3969 条评论 )
    • 金观涛 /2022-03-31/ 中信出版社
    • 近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越发动荡,区域冲突加剧,经济萎靡不振,迷茫与失序感充斥于公众情绪中。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急需寻找出口,以致许多人似乎忘记了战争的教训,心态倒退回19世纪,变为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拥趸。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也许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实层面的危机与思想层面的困顿是一对孪生兄弟,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混乱和人文精神的衰落。 何为人文精神的衰落?繁荣的物质文明,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使大量的知识、数据、信息涌动于普通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我们沉醉于虚拟体验,寄希望于科技发展带来秩序的革新和社会的持续繁荣,却无法规避后真相时代的人心浮躁、意义丧失、真假不分。我们缺乏对现代科学的宏观理解,虚浮于技术带来的狂欢,放弃了思考,因此陷入无可避免的现代性危机。 为了回应这一问题,

    • ¥66 ¥88 折扣:7.5折
    • 科学的社会功能(汉译名著本)
    •   ( 440 条评论 )
    • J.D.贝尔纳 /2023-03-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物理学家贝尔纳的里程碑式著作,是研究科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本书首次系统呈现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框架、基本研究方法和全面的研究视角,为该学科奠定了基础。作者从科学家的视角表达了对科学发展现状、科学与社会及人类命运关系的极为深刻的见解,触达对科学之本质的探问。作者提醒,科学应谨记其朴素、原初的 功能 改善人类的生活、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真正的、内在的 社会功能 ,也是科学能以应有的效率取得进步的内驱力。本书受到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任鸿隽等的关注和推崇,对于我国的科研、学术建设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 ¥98 ¥116 折扣:8.4折
    • 科学哲学导论(第四版)
    •   ( 145 条评论 )
    • 亚历克斯.罗森堡 /2023-06-01/ 中信出版社
    • 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阐明科学研究的本质 观测程序、论证方式、表述与计算方法、哲学假设,以及从认识论、形式逻辑、科学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角度评价其有效性的依据。 本书介绍了科学哲学的所有主题,包括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说明的定义和模型,定律的必然性和说明力,科学理论的建构和运作,科学史的挑战与科学革命的范式转变,后现代主义与 科学大战 ,以及女性主义、相对主义等科学哲学面临的困难。 作者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复杂的介绍,试图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性质、方法和限度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这本书)树立了该研究领域的标杆,是任何严肃的科学哲学问题思考者的书。 W. Russ Payne,《教哲学》杂志

    • ¥66 ¥88 折扣:7.5折
    • 新科学(上下)(汉译名著本)
    •   ( 247 条评论 )
    • [意]维柯朱光潜 译 /1989-06-01/ 商务印书馆
    • 维柯在书中力图说明人类如何从神的时代,经过英雄时代,进入人的时代。这三个时代各有相应的不同的心理、性格、宗教、语言、诗、政治和法律。但他一方面认为 真理即事实 , 人类的真理是人在知的过程中所组合和造作出来的 ,神和宗教都是由人凭想象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又把神看作世界秩序的终建立者,把人性作为历史进程中的本原,并把宗教看作文化发展的动力,显得有点矛盾和不科学。关于如何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维柯强调语言学与哲学结合的研究原则。

    • ¥108.1 ¥128 折扣:8.4折
    • 自然哲学(黑格尔)(汉译名著本)
    •   ( 287 条评论 )
    • [德]黑格尔 /1980-05-01/ 商务印书馆
    • 《自然哲学(黑格尔)(汉译名著本)》介于《小逻辑》和《精神哲学》之间,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部著作里,黑格尔站在辩证唯心主义立场上,把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精神自我异化和自身复归的过程。全书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篇,它们分别代表了精神由于自身内部矛盾而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然哲学(黑格尔)(汉译名著本)》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揭示了自然界内部的联系和转化。黑格尔在他的此书 导论 里讲了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自然、如何考察自然和如何划分自然。他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他的整个自然观的纲要。

    • ¥81.1 ¥96 折扣:8.4折
    • 技术哲学导论
    •   ( 226 条评论 )
    • 瓦尔.杜谢克 /2023-06-01/ 中信出版社
    • 技术哲学是哲学中一个年轻的分支,它是对技术的哲学思考,着重研究技术的本质、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价值,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如今,技术已经深入普罗大众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如何处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书探讨了技术的种种定义,讨论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技术哲学中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对技术理性的讨论,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技术专家治国论,技术决定论和技术自主论,现象学和解释学在技术哲学中的应用,女性、非西方人和原住民等常被忽略的群体的技术贡献,反技术思潮,以及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等。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技术哲学的整体而全面的知识,为批判性地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对我们的影响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作者专业知识之广博令人印象深刻,

    • ¥58.5 ¥78 折扣:7.5折
    • 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汉译名著本20)
    •   ( 187 条评论 )
    • H.弗洛里斯?科恩 /2022-08-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一部关于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著作,出版后即确立了其经典和权威地位。它如同一部百科全书,系统地考察了自19世纪以来科学史家们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和原因的大约60种观点,并对其特点和不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不仅涉及如何解释和看待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科学成就,而且也涉及科学革命根植于哪些哲学、宗教、社会土壤,如何永远改变了我们理解自然界的方式,以及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17世纪的西欧而没有发生在古希腊、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等诸多议题,从而大大有助于我们对近代科学的思想、社会和文化起源的理解。本书是科学革命研究者的可读著作,也可供关心现代世界兴起的读者阅读

    • ¥116.6 ¥138 折扣:8.4折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汉译名著19)
    •   ( 411 条评论 )
    • 埃德温·阿瑟·伯特 /2021-03-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指出,近代与中世纪的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不同,物理科学中基本术语的变化便是这种不同的体现。以近代与中世纪世界观的清晰对比为线索,作者批判和评价了哥白尼以来每一个重要的近代预设,对因果性、实体、时间、空间、质量等基本术语及其内涵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历史分析。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波义耳、牛顿等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新概念找到了精确的数学应用,而且为旧术语赋予了新的意义,从而构建起全新的形而上学基础。

    • ¥50.7 ¥60 折扣:8.5折
    • 技术治理通论 从哲学层面理解科学革命的结构技术的应用 刘永谋
    •   ( 192 条评论 )
    • 刘永谋 /2023-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刘永谋老师关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新作。 本书分为4编,共25章。全书从如何理解技术治理、如何选择技术治理、如何调整技术治理、如何控制技术治理四个问题出发,从哲学层面跨学科地切入技治思想研究、技治批评研究、技治实践研究、技治建构研究,详细深入地归纳、提炼、创新了技术治理的诸多基础性问题和观点,以期作为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细部研究和操作研究的某种可选择的 脚手架 。全面论述了技术治理的基本原理、技治推进的诸多构想及实践、技术治理的风险以及有限技术治理理论,是当下技术治理理论集大成之作。

    • ¥127.3 ¥158 折扣:8.1折
    • 十字路口的科学 北京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丛书 马克思主义科学史的经典之作
    •   ( 47 条评论 )
    • ( /2023-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十字路口的科学》是193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上苏联代表团提交的论文集,它被视为科学史学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科学史的经典之作。1931年,西方世界正陷入经济大萧条时期,而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派出由8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并提交11篇文章,向西方科学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和经济因素视为科学技术发展要素的一贯处理方式,对西方的科学家来说是一种全新评估科学史的方式。本文集的问世,标志着 对科学史进行新评估的起点 ,每当人们要探讨现代科学的社会角色时,就不得不提它。 《十字路口的科学》译自英国Frank Cass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的英文版,此版由李约瑟作序,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部的沃尔斯基(P. G. Werskey)写了长篇的导读。译者唐文佩教授,同时参阅了俄文版本,两版对译

    • ¥63.6 ¥79 折扣:8.1折
    •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科学史译丛)
    •   ( 1020 条评论 )
    • 爱德华·格兰特 /2020-06-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它考察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并从哲学、宗教、体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与流行的看法相反,近代科学并非源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而是植根于古代和中世纪。有四种关键因素使中世纪欧洲为新科学做了准备:(1)希腊-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于12、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2)中世纪大学的发展;(3)基督教面对世俗学问所作出的调整;(4)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转变。本书语言流畅,内容平易,适合对科学史和西方文化史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 ¥60.8 ¥72 折扣:8.4折
    • 视角的分享
    •   ( 40 条评论 )
    • 艾曼努埃尔·埃洛阿 /2023-12-01/ 东方出版中心
    • 这是一个观点问题 Perspective 这个词本身有着多重意义和指向:作为观察事物的视角/观点,透视法,对事物存在的探究(光学、几何学),对未来远景的预期,以及表现事物的方式、绘画法则,等等。 今天,我们将视角与个人主义联系起来,视其为个人化的、不可逾越的真实存在。这一理解恰恰忘却了在古代, perspectiva communis 意味着共同的视野。在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十字路口,这本书将目光投向了有待人们重新发现的传统:观点,不仅相互区分,也意味着互相分享。与其以消极的态度指责透视法学说引发了后 真理思潮和与现实的割裂,不如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审视透视法,揭示出这个词在相对化的表象背后所蕴含的创造力。这是对历史语境与当今现实的双向考察,在造型艺术、建筑、现象学和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交叉点上,为我们展示出视角本身的多元化特征

    • ¥61.6 ¥78 折扣:7.9折
    • 科学思维的艺术:科学思维方法论导论
    •   ( 551 条评论 )
    • 张大松 /2023-01-01/ 科学出版社
    •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具体地讲,科学思维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BR》 本书以科学问题的求解为主线,以解题思维为起点,以理论创建为目标,系统地探讨了多种具体思维方法及其合理性原则。全书还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各个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案例,巧妙地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56.3 ¥78 折扣:7.2折
    •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著译作品集第4卷)
    •   ( 49 条评论 )
    • 陈嘉映 /2023-06-01/ 商务印书馆
    • 《哲学 科学 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这本书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最后一章作者集中讨论哲学、科学、常识三者的关系。在这本书中,作者借用了大量的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来展开论述,而其真正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说是思想的命运。

    • ¥94.6 ¥112 折扣:8.4折
    •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   ( 4771 条评论 )
    •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著,李雪涛 译 /2018-09-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 ¥75.8 ¥89.8 折扣:8.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