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走向语言学之后——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第一卷: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检讨)
    •   ( 258 条评论 )
    • 邓晓芒 /2024-01-01/ 商务印书馆
    • 《走向语言学之后 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为邓晓芒先生新作,共三卷,力图以 语言学之后 来超越西方形而上学的 物理学之后 和中国形而上学的 伦理学之后 ,而重建当代形而上学。第一卷对西方形而上学展开了提纲挈领式的回溯和检讨,表明西方形而上学围绕本体论而建立起了 物理学之后 的超越性理论体系,展示了一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世界观,但在其晚期却日益显示出这种世界观的片面性的弊端,以至于走向衰落,最后指出了西方形而上学实现自我超越和升级的契机。

    • ¥82.8 ¥98 折扣:8.4折
    •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语言与死亡
    •   ( 2220 条评论 )
    • (意)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 著,张羽佳 译 /2019-04-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语言与死亡》是初版于1982年的一本阿甘本早期著作。他想破解的,是潜藏在人性的寓所之深处的秘密,那构成西方哲学本体论传统之根基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那关于语言、死亡和时间性的纽结是什么?那言必称逻各斯的生物,他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 无根性 状态?那神圣与暴力、那政治与神学、那声音与伦理、那话语与逻辑之间的关系,到底处于怎样的一种交织和互文性之中?声音是什么?否定性到底寓居于何处?阅读此书,如同一次精神上的奥德赛之旅,从古希腊悲剧到当代语言学,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从悲怆的俄狄浦斯王到利奥波第的田园诗,到处有思想的惊喜,同时也会时刻受到语言的引诱。阿甘本将以上这些哲学的、宗教的、文学的乃至语言学的文本融为一炉,带给读者丰富而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阅读体验。

    • ¥29 ¥58 折扣:5折
    • 艺术哲学(汉译名著本20)
    •   ( 245 条评论 )
    • [法]丹纳傅雷 译 /2022-11-01/ 商务印书馆
    •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对于读者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哲学起源之一希腊雕塑非常具有指导性。 全书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傅雷的译文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傅雷曾几次在 家书 中向傅聪推荐丹纳著的《艺术哲学》,并曾忍着腰酸背痛、眼花流泪,每天抄录一部分译文寄给傅聪。

    • ¥125 ¥148 折扣:8.4折
    • 简明语言哲学(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   ( 2225 条评论 )
    • 陈嘉映 /2013-09-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有两种基本的框架可供选择,一是以哲学家为线索,一是以问题为线索。两种框架各有利弊,本书做了混合式的安排:前面的四章谈论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共九章依次阐论20世纪一些*重要的语言哲学家。此后,第十四章先扼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进而探讨指称/意义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十五章先扼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进而探讨字面/隐含这个基本问题。第十六章从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了陈嘉映老师对语言哲学的一些主要问题的看法。

    • ¥31.6 ¥39 折扣:8.1折
    • 书写与差异
    •   ( 530 条评论 )
    • [法]雅克·德里达 /2022-11-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作者的十一篇文集结而成此集,德里达运用解构的思想分析集中阐明了分延这一他自造的概念的内涵,它标志着一种奇特的运动,一种各自差异的运动 迂回、间隔、代表、分裂、失衡、距离 的纯粹统一。这些运动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希求。即对文学书写与结构动机进行探索,并坚持一个基本特点,书写与差异之间的连接点。

    • ¥95.1 ¥118 折扣:8.1折
    • 弗雷格--语言哲学(汉译名著本17)
    •   ( 577 条评论 )
    • 达米特 /2018-12-01/ 商务印书馆
    • 弗雷格(1848-1925)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整个二十世纪分析哲学传统的核心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弗雷格制定的。但弗雷格本人对学术界的直接影响范围很窄,而主要是通过维特根斯坦和罗素间接地确定其原创思想家的地位,真正确定弗雷格作为分析哲学奠基人地位的,是达米特。分别出版于1973年的《弗雷格--语言哲学》和1993年的《弗雷格--数学哲学》,对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和数学哲学(这两部分构成了弗雷格哲学思想的全部)分别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两部著作在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的《弗雷格--语言哲学》仅是1981年的剑桥版本就被引用2173次,2011年出版的关于弗雷格哲学的剑桥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rege中还开辟专章,介绍达米特对弗雷格的解读。如果说,制定了分析哲学核心议题的是弗雷格,那么制定弗雷格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 ¥70.7 ¥98 折扣:7.2折
    • 简明语言哲学(陈嘉映著译作品集第3卷)
    •   ( 65 条评论 )
    • 陈嘉映 /2023-06-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介绍了西方分析哲学传统中的语言哲学,此外也介绍了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这两位有深刻哲学思想的语言学家,探讨了语言哲学中的多种重要问题。有两种基本的框架可供选择,一是以哲学家为线索,一是以问题为线索。两种框架各有利弊,本书做了混合式的安排:前面的四章谈论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共九章依次阐论20世纪一些很重要的语言哲学家。此后,第十四章先扼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进而探讨指称/意义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十五章先扼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进而探讨字面/隐含这个基本问题。第十六章从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了作者对语言哲学的一些主要问题的看法。

    • ¥108.1 ¥128 折扣:8.4折
    • 符号形式哲学 第一卷:语言(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 171 条评论 )
    • [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 /2022-08-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卡西尔首先考察了哲学史上的语言观,接下来从感性表达、直观表达、概念思维表达、逻辑联系形式表达四个方面分析语言的功能。在感性表达阶段,语言是主观情感的表达,可以分为模仿表达、类似表达和符号表达三种类型;在直观表达阶段,卡西尔探讨了语言从空间表达、时间表达、数的表达发展到自我概念表达的过程;在概念思维表达阶段,卡西尔重点讨论了语言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分类的;在逻辑联系形式表达阶段,语言开始摆脱感性的束缚,以纯粹逻辑关系的态度面对世界。卡西尔认为,语言的世界观是神话和科学的中间状态。语言引领人走出神话世界观物我不分的状态,而着力于建构一个客观的可共度的世界。离开语言,我们将滑回到神话式的个人体验。而语言所建构起来的客观世界还受到对象的制约,没有达到科学的纯粹意义功能。作者简介恩斯特.

    • ¥62.8 ¥78 折扣:8.1折
    • 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下)
    •   ( 879 条评论 )
    • 王寅 著 /2014-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语言问题从来就是哲学视野中的重要话题。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国外语言学家都经受过哲学的早期训练。这样必然使他们的语言学研究原创性多(没有只引进不创新之类的奇怪病像),理论深刻,方法论丰富,可是国内长期忽视了。王寅老师号召国内语言学界及早地具有自觉意识,全面地打通哲学与语言学,做个语言学研究的明白人。他在这本书中1清晰梳理西方哲学和语言哲学简史、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2积极响应中国学者提出的前沿观点,努力发展钱冠连先生等提出的"中国后语哲"理论。他提出,研究西土的东西不忘本土的资源。继承重要,不忘创造更重要。这方面的论述,贯穿全书至始至终。

    • ¥47.5 ¥59 折扣:8.1折
    • 修辞学原理:论据化的一种一般理论
    •   ( 321 条评论 )
    • 米歇尔?梅耶史忠义 向征 译 /2016-04-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为 哲学的叩问 译丛中的一部。米歇尔 梅耶试图赋予修辞学这门学科一种和谐的、统一的风貌。米歇尔 梅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代学者的努力基础上,终于从哲学的高度和修辞学实践总结的高度,恢复了修辞学的领导学科的地位。作者建议从三个基本概念讨论修辞学:性情(ethos)表达说话者及其所支持的价值观点;逻各斯(logos)属于言语的风格,即辩论要有论据,行文要有逻辑性;情感(pathos)引入对话方或受众的感动之情。这三种风貌主导着问题与回答的耦合,其中某些问题和回答把对话双方(或数方)团结起来,而其他一些问题或回答则反映或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因此, 修辞学是围绕一定问题的个人之间距离的协商 。

    • ¥47.6 ¥68 折扣:7折
    • 三联精选:古典与青年
    •   ( 552 条评论 )
    • 冯庆 /2019-10-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青年的性情需要得到古典思想和作品的节制与调和,古典的理想需要得到青年人强健身体的践行与传递。作者以一个 80后 学术青年的文化生活经验,用古典的视野从当代中西方文学、影视、美学和文化中俯拾出思想的闪光,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 回归古典 正是为了 面向未来 ,在呈现历史的同时为当下生活注入活力,让心灵在古今之间进行 友爱 的无休止探索。

    • ¥29.4 ¥42 折扣:7折
    • 思维和语言中的映现【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法)法康尼尔 /2010-08-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本书主要探究的是意义构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即连接心理空间的种种映现。本书指出,语言和思维组织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认知运作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书中关注的认知运作包括跨空间映现、可及和扩散原则、通过视角和焦点转换而进行的空间追踪、匹配、结构投射和概念整合等。同时,本书认为,语言并非是对这些运作的编码,而是在语境的作用下提供极少的线索和提示来唤起这些认知构建。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 ¥36.2 ¥77.59 折扣:4.7折
    • 语言与死亡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46 条评论 )
    • (意)吉奥乔·阿甘本 /2018-07-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与死亡关系的论述召唤阿甘本走向语言之途,探讨声音与静默之于“有死者”的意义,窥探那尘封于埃琉西斯秘仪中的远古秘密。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从普里西安到本维尼斯特,从《俄底浦斯》的悲剧到利奥波第的田园诗,阿甘本游走于哲学、神学和诗歌之间,在否定性的深渊中追问声音与意义、语言与死亡之间的迷题。

    • ¥29 ¥58 折扣:5折
    • 语言、意向与存在
    •   ( 89 条评论 )
    • 杜建国 /2023-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为背景结合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种传统从?S是P”这谓进结构的分析出发探讨语言在语境中的构造过程和机制特别是对语言生成过程中隐喻与语义意向构造之间的关系做7较为深^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分析哲学所关心的指称意义和真的问题从语境关联的角度给出种新的诠释并对哲学的诖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与语境的关系儆7较为系统的论述为我们理解语言如何与世界相关联提供种新的视角

    • ¥56.3 ¥78 折扣:7.2折
    •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汉译名著)
    •   ( 449 条评论 )
    • (德)海德格尔 著,孙周兴 译 /2004-09-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中译本先在台湾时报出版有限公司出繁体版(1993年),后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简体版(1997年)。原来的翻译是根据德文单行本(1986年版)进行的。近几年来,译者断断续续地在电脑里根据全集版(1985年版)对译文进行修订加工。这次得以集中一段时间,对译本作了全面的整理,不少地方几近重译。 在修订过程中,译者也新增了不少译注,希望对读者的理解有所帮助。此外,原译本正文中有过多的译名附文,如:“大道”(Er-eignis)、“道说”(Sage)等,此次校译时本着节约原则作了处理,或部分删除,或部分纳入译注中,为的是让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遇到太多的磕磕碰碰。但有必要的附文仍予以保留,少数地方甚至作了增加。凡此种种,同样也是为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书中出现的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词语Ereignis,我原译之为“大道”,在其他几个

    • ¥16.6 ¥21 折扣:7.9折
    • 语言·意义·指称——自主的意义与实在
    •   ( 184 条评论 )
    • 叶闯 /2010-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意义与指称问题是分析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一个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它是哲学领域中其他问题和讨论的概念基础。长期以来,在意义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都把指称解释为语言与世界中对象的关系,并据此而把意义与世界联系起来。传统观念在理论上造成一系列困难,不能解释虚构对象的名字等诸多语言现象。本书针对过去流行理论的困难而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它力图重新解释指称概念,并由此而解释意义对指称的直接决定作用。在此方案之下,意义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一种直接的概念关系,而是一种发生学的关系。这个分析的结果同时修改了弗雷格关于意义与指称关系的理论,从而确定了意义所具有的自主的性质。 本书从对当代语言哲学的主流观念的分析入手,提出了对于指称问题、指称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分析性概念的性质问题、意义本身的性质问

    • ¥36.2 ¥45 折扣:8折
    • 非存在研究(上下册)
    •   ( 44 条评论 )
    • 高新民汪波 著 /2013-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从影响面和程度上说,非存在问题尽管没有存在问题所具有的那种恒久性、持续性和世界性,但同样是一个有着深远学理意义和不可替代作用,并事实上受到了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广泛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古印度、古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以及19世纪以后的欧美尤为突出。鉴于国内这一研究相对薄弱,高新民、汪波编著的《非存在研究(套装上下册)》将对之作出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当然,限于篇幅,也为了突出重点,本书将在尽可能顾及上述地域非存在研究的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连贯性、完整性的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对其中重要的、有丰富思想内涵的非存在论或有无之辩的尽可能深人的考察之上,并作抛砖引玉的思考。

    • ¥298.5 ¥398 折扣:7.5折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
    •   ( 73 条评论 )
    • 丁安琪 著 /2010-08-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运用动机理论,对来华长期进修生汉语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的具体案例,理论支撑稳妥,调查设计合理、完备,方法科学、缜密,是作者动机问题的研究一次实践。通过周密的调查与数据分析,展现了国籍、年龄、性别、汉语水平以及学习汉语时间长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均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特点,使用不同的策略,分别维持或促进其学习动机,提升汉语水平。

    • ¥24 ¥32 折扣:7.5折
    • 言意之辨与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
    •   ( 13 条评论 )
    • 才清华 著 /1970-01-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哲学史上诸家对语言的认识、理解及使用, 是一个值得在哲学问题意识层面来加以梳理和总结的 议题。《言意之辨与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对魏晋言 意之辨的再诠释)》由才清华所著,本书聚焦于魏晋 时期的言意之辨,尝试对魏晋时期的言说问题做哲学 性提炼及理论建构。概而言之,这主要包括对如下两 个问题的梳理:其一,魏晋时人如何回答言是否能够 尽意的问题,并整理其相关论证;其二,魏晋时人如 何阐述言尽意的问题,以及对“如何言说”、“可以 言说到何种程度及其效果”等问题之论述。由于“如 何言说”的问题往往为“不可言说”论旨所遮蔽,对 后一个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既重要且迫切。在围绕上述 两个问题展开的基础上,本书尝试通过语言视角透视 魏晋思想的思维取向,对魏晋语言哲学的归纳终将 上升到对玄学思潮中形上本体之理解,

    • ¥28.6 ¥35 折扣:8.2折
    • 语言哲学研究(第二辑)
    •   ( 38 条评论 )
    • 钱冠连 /2013-07-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本书为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论文集,每年或者每两年出版一本,主编为钱冠连教授。2010年11月出版*辑。第二辑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研究为主题,共收录13位专家的论文15篇。本辑分为两个专题,分别为 维特根斯坦哲学阐释 和 维特根斯坦与其他哲学家的比较研究 。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前期和后期的哲学思想,维氏的哲学观、维氏语言哲学的特点、维氏 哲学语法 概念和理解及其与普通语法思想的差异。

    • ¥22.1 ¥25 折扣:8.8折
    • 词语与现象
    •   ( 83 条评论 )
    • 张志平 主编 /2015-09-01/ 漓江出版社
    • 人类的智慧通过语言积淀下来。我们通过语言描述现象的同时,其实也在通过语言感知现象。由此,现象就与词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世界的境域。本书从日常语言出发,从哲学的角度对其加以阐释,试图挖掘出“词语”之下的“现象”。 作者常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在本书中,通过对某些概念诸如“寂寞”“人”“希望”等词的分析,深入挖掘了习见的概念之中未被我们发现的深意。每一篇文章后配有相关主题的短诗,含义隽永,搭配的摄影小品也很值得玩味。

    • ¥26.2 ¥35 折扣:7.5折
    • 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
    •   ( 42 条评论 )
    • 魏博辉 著 /2011-12-01/ 北京日报出版社
    • 本书主要从哲学语言的视角着重探讨了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及其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的引领或导向作用,并阐述了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脉络和由于语言的逐步“融合”也促使哲学思维方式走向“融合”的趋势。其中论证了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语言是哲学的原点,哲学语言的特性,不同的哲学语言对于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以及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性等问题。 本书以语言作为把握哲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途径”。提出了“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导向论”。通过对这一问题尝试性的探讨,拓展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也为哲学思维的运行、发展以及不同类型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 ¥34.5 ¥46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