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的主题是“从天文到人文”。中华先贤以天文为坐标,创建永恒而常青的太阳历,划定精确的时间单位,建立无限循环的时间系统是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起点。中篇的主题是“以天文论人文”。历
。。。
本书以玄空飞星理论与《周易》八卦原理为基础,运用“场态方程组”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无一不包容于《易》理之中的定律;还将河洛理数应用于“太极场”中的微观信息效应,指出“太极场”的运动不其特定的轨迹,还有其时空信息的特定性,阐明了任何一个运动体系,必有其坐标系统。特别是成功地将“太极场”信息的预测,科学而灵活地应用于阴阳二宅吉凶信息的提取。 “太极场”信息的提取及活变的方法,是李计忠先生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中亲自总结出来的,此法有别于占法,是《周易》研究的创新法门。本书语言简炼,通俗易懂,适合于初涉易坛的学者研读。 “太极场”信息的提取及活变的方法,是李计忠大师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中亲自总结出来的,此法有别于古法,是《周易》研究的创新法门。本书语言简炼,通俗易懂,适
有“万古丹经王”之称的《周易参同契》是中国古代道术哲学的核心经典。本书致力于将《周易参同契》核心的“通神之意”哲学思想在中西比较哲学对话的境遇当中实现当代哲学话语转型,揭示中国古代身心哲学智慧对于世界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中国新道学对于世界哲学、思想和文化的重大贡献。作者借助明清时期的《古本周易参同契》而造《新古本周易参同契》,通过的四言诗化译文、清楚明白的注释、条分缕析的解析,并在与心灵哲学、现象学、心理学等现代学科对话过程当中,以“通神之意”为中心,系统论证中国传统道术哲学自有其内在颠覆不破的哲学义理系统,进而说明东西方哲学在身、心、意等根本问题上可以对话和融通。本书通过对《周易参同契》进行版本再造和现代哲学诠释,建构起以“通神之意”为核心思想的意本论哲学体系。
《增广校正梅花易数》在广受好评的《梅花易数》的基础上,参校多种版本,并配以易理解说,对《梅花易数》增加了二十余处一万多字的新内容,故名为《增广校正梅花易数》。《梅花易数》系宋代易学大师邵雍阐述《易经》,把易理具体应用于的经典著作。它独特完备的易占思想,处处展示出《周易》象数思维的智慧。《增广校正梅花易数》将以往这门经院哲学式的《周易》科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其迅速走向民间,使它实用价值日益显现,并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 黄寿祺,张善文撰的《周易译注(新修订本)(精)》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八卦是在古天女学的基础上发现的,它是与天文历纪协同发展起来的,也是古代天文学历数的最初形式。因此,通过古代历数,可以证实八卦与天文学的兼容关系。八卦与六十花甲数一起,不仅可以动态反映天象,而且还能推演历数。
郑玄是汉代经学大儒, 其《周易注》成书比较晚,汉以后,一直流传,在南北朝时为北朝官学。然至宋代开始失传。幸有南宋王应麟将散见于经典中郑玄《周易注》汇辑成书。之后名儒姚士粦、清儒惠栋、孙堂、丁杰、张惠言、孔广森、黄奭等人增补,再显原书大略。本书结合前贤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郑玄的易学思想,阐明郑玄解易方法,并对郑玄易学作出客观评价。 本书兹取丁杰、张惠言的民国本为底本,对照湖海楼本和其他版本及原文加以校勘,整理出比较可靠的郑氏《周易注》版本,以享广大易学和经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