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文十九篇,主要是关于明代经世诸儒的一系列个案研究,书中前三篇为明代思想史研究一般通论、后三篇涉及清初思想。深入讨论真德秀《大学衍义》和丘濬《大学衍义补》,是对经世之学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之后展开湛若水、叶春及、吕坤、项乔诸儒的专题,是论述经世之学从中枢到地方再到乡里展开的具体情况
兴办私学、开创儒学,哪一位中国 圣人能有如此创举,此人当属孔子。他 开创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历代王 朝的思想支柱,也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 平常生活。 《儒家精神(听庞朴讲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剖 析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儒家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系统 地勾勒出儒家文化的内在系统和逻辑, 是对中国儒家精神作出的生动活泼而又 通俗易懂的阐释。 《儒家精神(听庞朴讲传统文化)》的作者是庞朴 。
本书是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著作,分为性命、存心、伦理等类。作者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各种弊病,提出了自己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对当今世人颇有借鉴意义。
本书是唐君毅先生名作《人生之体验》的续编。不同于前书着眼于对人生向上性理想之肯定,该续编则反观人生历程中那些妨碍理想实现的各种艰难、罪恶与悲剧,要求众从应随时警惕、反省,以斩断那些人生途程上的荆棘,使人从烦恼、痛苦、罪恶的深渊中超拔出来,以归于人生的正道。文中不只显示了理想主义之精神,更体现了作者深邃之人文底蕴。
传统中国号称礼义之邦,传统文明也常被称为礼乐文明,礼是理解传统社会的关键词。无论是学术层面上的礼学,还是实践层面上的礼制,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迁移,因以损益的。周公制礼作乐,强调人间的德行,主张明德慎罚、敬天保民,并使这种思路体现在周初施行的种种制度上。孔子仰慕周公,又将礼与仨、义络合,并通过诗、书、礼、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使儒家礼学具备中正刚健的特征同时,礼成为一种人人皆须面对并生活于其中的人间秩序,而知书达礼的君子也成为中国人心向往之的人间典范。下及儒门后学,在长期关于经与权、常与变的讨论与实践中,礼学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成为传统中国固定的价值核心。可以说,儒家礼学始终关注的是对人世生活的合理安排,而这种关注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在思想、制度与社会之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