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唐翼明先生《论语新诠》全本注解。 与其他版本《论语》的不同点: 《论语》对每段的解读氛围三个部分,分别是解释、大意、导读。 【解释】这一部分是对字、词、句的疏解,需要时也做一些背景交代。为了帮助一般读者真正读懂《论语》,不采用只对重点字词单独解释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讲的办法,尽可能让解释清楚、明白而又好读,避免繁琐炫博的考证。同时考虑到今天大部分读者都缺乏古文基础,所以会连带讲一点文言语法。在读《论语》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养。 【大意】的目的是用流畅的白话文把本段的意思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完解释之后对全段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不追求严格的直译,只注重意思的表达。 【导读】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更全面、更深一层理解本段的内涵,所以注重此段跟孔子整体思想的关联,以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利用大量的材料和深刻的分析,检视了16、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开启的对于 儒 孔夫子 等概念和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章炳麟、胡适等学者对于 儒 的再发明。作者认为, 在历史长河中,精神价值是一股建设性的力量 ,正是在耶稣会士搭建的中西方交流中,西方人现在所熟知的 孔夫子 形象被建构了出来。这种建构夹杂了对于理想 他者 的想象和误读,并在启蒙时代对西方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耶稣会士们借由 儒 这一概念进行的中文写作,又或多或少与胡适等近代知识分子对于 儒 的再发明相暗合。所谓 儒 的传统正是历史上的思想家们进行发明创造(也就是本书强调的 制造 )的结果,而这些 制造 又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