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任继愈 先生对中华民族*重要的经典 《老子》的注解和阐释。 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章前 , 撰写了高度概括性的内容提要和中心思想;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作者译注《老子》始于 1956 年, 他 曾在 50 年间四次翻译和注释《老子》,期间不断修订与完善,足见其治学之严谨,研究用力之深。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 2000 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本社和作者都力图使该书成为传统经典研究既有学术性又能走向大众化的尝试。 2015 年, 时值任先生诞辰 99 周年,为缅怀先贤,传承文化,我社决定再次出版《老子绎读》一书。本书是其*后一次译注的成果:以王弼本为底本,参以帛书本、竹简本校之,配以简明的释文,精炼的题
本书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采用逻辑手法对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墨子的形象,墨子的思想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作了客观的论述,且对人们家喻户晓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以 道德 为综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三十七章,起首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人称《道经》;下篇共四十四章,起首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 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道 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
如果没有《老子》,人类思想史一定与现在完全不同。老子的主张深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读者的欢迎,其中就包括欧美和日本。本书以千百年来人们发掘出的有关《老子》成书线索材料为依据,以 道 这一个词为中心,以思辨的态度重读这部经典,试图帮助现代读者剥离众多诠释和解读,重新审视经典,了解如何让经典为自己所用。
本书用白话通俗的方法介绍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的优秀品质和非凡智分体现在《道德经》中,理解老子就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与源头。本书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前承传其本义的重要性。文字简练、寓意深邃,没有偏见,不带私心,让人们在不浮躁、不狂妄中悟出真理,为普及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和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具有非凡的意义。
很多人都认为,《应帝王》讲的是帝王应该如何治理天下,其实,《应帝王》终讲的道理是,如果我们要投资,重要的一定是投资自己。扪心自问,如果你想在不久后成为牛人,成为不让自己后悔的人,现在要做什么才能配得上未来的自己?如何投资与管理自己呢?《梁冬说庄子?应帝王》告诉你,庄子给出的方法是不被过去、现在、未来裹挟的那种超然物外的管理者的核心心法。其实,只是参透“顺物自然”这四个字,足以活得很爽且不累。一个可以成为自己主人的人,做人做事应该有一种不主动的状态——不主动地迎接,不主动地送走,不起主观的分别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在指鹿为马的时代对心灵扭曲的救赎之道。
《百孝经释评》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百孝经释评》历时数载的典籍搜寻、整理以及校正,方才确定最终版本。在详细注释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感人肺腑的孝慈故事和作者多年的修道感悟,深度评说《百孝经》的经典观点,对重新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向为世人所推崇。如果中华民族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上慈下孝,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家与家之间团结友好,那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将何其高也。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的骄傲。但要真正参悟和理解其精髓,并不是件易事。“国学诸子百家讲坛”丛书循着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清晰而深刻地帮助我们解读华夏文明的根源。诸子百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在其后两千多年中,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里的辉煌。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总称诸子百家,诸子指管中窥豹的代表人物或代表作;百家泛指当时思想家人数之多。今人将诸子百家略分为十家:儒、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农、小说。 本书为其中一册,以《庄子》中的核心智慧文字为引导,运用庄子的智慧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人们痛苦的根源所在,并带领读者开阔视野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面貌,从而发现
《老子》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极具影响的思想、哲学著作。然而,这一部思想蕴藏极为丰富的智慧宝库,却只是由区区五千言的韵文写成的,它那过于简略的表达方式,连司马迁也慨叹: 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这正是此次对其重新加以译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