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曾经过文史专家周绍良增订,列入“文史知识文库”,1991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2005年再版;2014年6月精装版本推出。该著作可以说是一印再印,一版再版,不断在售的国学经典。该著作首先是介绍寺庙殿堂佛像的一些基本知识,增加读者旅游和欣赏的文化趣味;增订内容包括佛教的胜迹、佛教文化艺术、漫谈汉族僧服等等,也均是艺术方面的,增加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取名“佛教基本知识”,但完全无关于佛教教义理论。此次收入“大家小书”,之所以沿用这个书名,因为该名称是周绍良先生亲自同意的,已经成为一个国学常识的小经典,被广大读者普遍接受。
自从《次第花开》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希阿荣博堪布,并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向堪布提出各种在生活及佛法修行上的疑问,希望得到指导。这些问题在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常见疑问,因此我们对这些本自独立的问题进行了编辑和归类。 《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书中大部分问答为首次公开发表,以前在媒体采访或通过菩提洲网站发表过的部分内容,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调整,问题是老问题,回答却有新内容。 辑和第二辑主要阐述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三辑中,围绕有关轮回、因果、苦、慈悲,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观点。 第四辑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
《定慧初修》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先生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论述的摘要,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净土法门等所做的通俗讲解。
叶秀山著的《美的哲学(重订本)》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地阐发。通过剖析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生存状态,作者将艺术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文化形式,一种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在“思”、“史”、“诗”相统一的哲学视角下独特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并且呼吁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美的哲学(重订本)》角度新颖,视野宏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大藏经精华:圣严讲佛经》是圣严讲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地藏 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佛遗教经》 、《四十二章經经》、《八大人觉经》、《华严经· 普贤菩薩行愿品》等的讲经记录,这些经典在佛教都 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大藏经精华(圣严讲佛经) 》中圣严通过浅显明白的语言,让人对佛教经典 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修生养性很有帮助,非常值得阅 读。
圣严是国际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特别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知见的厘清,且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他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人世间(纪念版)》是他的经典力作。《人世间(纪念版)》从禅的角度阐述道德伦理,推动心灵环保,提升身心品质,获得安心喜悦!
人可以永远快乐,而没有烦恼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恋爱的人害怕失恋、有钱的人害怕没钱、得意的人害怕失意。但是到底有没有一种“真正的快乐”呢?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圣严纵观各种让人不快乐的原因:生老病苦、怨仇憎恶、患得患失、身心烦恼等,带领我们烦恼的层层迷惘,不但告诉我们什么是让人“受苦”的原因;更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有了圣严的开心妙语,快乐——将不再只是被外境左右的情绪反应,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智慧力和慈悲力,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态度!
奉化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埋骨之地。自宋以来,布袋和尚代替印度传入的天冠弥勒供奉于佛教寺院。
《心灵 出口系列:山中花开》是法顶禅师的精华语录集,也是一部灵动的思想传记,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灵光。身为人类的心灵导师,法顶禅师的这本箴言集教你跳脱人生的思想框架,令人生常葆新鲜、魅力无限。
《随心自在/星云禅话》是星云大师在《人间福报》上连载的短文,内容延续了“迷悟之间”的风格,可谓其续集。文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隽永深刻。大师通过《用心受持》、《好雪片片》、《随他去》、《顿渐一如》等文字,大家入禅的契机,告诉大家:禅的境界是自主、解脱、安静、快乐,尽力养成自尊自重的信心,那才是快乐之门。篇末的“养心法语”,皆是充满禅意的智慧养分。
佛徒持诵的都是西来宝典,惟独这部《坛经》是东土学者自己的著述,它以一整套有关佛性、有关修行途径、有关领悟境界的思想,开创了纯粹中国化的佛教体系,并对中国文化在唐宋以来的流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本《坛经现代读》中,台湾学者东方桥先生以其融和各家于一炉的深厚功底,将《坛经》十品的基本内容和归纳分析,与中国禅宗的来龙去脉及各大流派的纷呈演变等有机结合,借助恬淡流畅的文笔进行串讲,娓娓动人,听者忘倦。
本书为MOOC教材、高校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开可以作为大众通俗读物。主要内容皆为介绍传统佛家的文化与艺术。学术定位:从知识、艺术、医药角度,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的常识。文本约9万字,图约200幅。本书基于学术角度,概略地介绍了中国佛教的诸多基本面。从佛教起源、基本思想,到宗派与典籍,再到历史与人物、艺术与建筑等。时间跨度为两千年;涵盖汉传、藏传、南传语系。全书布局中正,取舍有度。书中所述,虽皆引自佛家典籍,但却采用白话叙述,深入浅出,故事性较强。
《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它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人可以永远快乐,而没有烦恼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恋爱的人害怕失恋、有钱的人害怕没钱、得意的人害怕失意。但是到底有没有一种“真正的快乐”呢?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圣严纵观各种让人不快乐的原因:生老病苦、怨仇憎恶、患得患失、身心烦恼等,带领我们烦恼的层层迷惘,不但告诉我们什么是让人“受苦”的原因;更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有了圣严的开心妙语,快乐——将不再只是被外境左右的情绪反应,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智慧力和慈悲力,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