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克泰德是罗马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该书是其传世名作,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该书包括《论说集》和《道德手册》,全面阐述了爱比克泰德的生活哲学思想。身为斯多葛主义者,爱比克泰德接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倡导依照自然规律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并将这门学说发展成为一门指引生活的哲学。他崇尚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并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美德而非反抗或坚持己见;是过一种朴实为家庭和社会服务的生活而非去操纵自然或控制人类。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曾获普立兹奖(非小说类别)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本书以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巧妙的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的理论课题。作者尝试着在大脑科学、人工智能和数理逻辑这样的层次上将数学家哥德尔(G集)、画家艾舍尔(E异)和作曲家巴赫(B璧)嵌为一体,探讨他们作品中的共性。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 此在入手,在对 存在 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诉引进新神、败坏青年,他在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了著名的申辩。但是,苏格拉底的申辩并没有使他脱离危难,陪审团后的投票结果是判他有罪,苏格拉底终被处以死刑。《苏格拉底的申辩》分为三部分:,真正所谓的辩护;第二,关于减轻刑罚较短的陈辞;第三,后之预言性的责备与忠告。
本书是齐泽克亲自编选的论文集,全面地浓缩了齐泽克学术观念的诸多方面:包括哲学、科学、轶闻趣事、流行电影、通俗小说、古典歌剧、现代艺术、网络空间等话题,既有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取向的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又有以德国观念论为核心的欧洲大陆哲学,还有以意识形态批判为鹄的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齐泽克对黑格尔所做的拉康式解读、对通俗文化的分析、对各类社会事件的解剖,展现了他观察的敏锐性和见解的独特性。该书2004年由中央编译社首次出版,本次再版译者对之前的译文做了全面的译校和修订。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部重要著作,共分为四部,每一部又由相对独立的散文诗组成。在书中,尼采结波斯哲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扬了他的超人哲学。全书以记事的方式描写一个哲学家的浪漫及教导,与其说是一部哲学书,不如说是一部探讨哲学的小说。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1981年和1982年各刊行五十种,两年累计可达一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
《人生哲思录》是周国平七十年哲思精华总集,集大成之作,最新修订珍藏版。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完整反映其哲学智慧和人生感悟,伴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从周国平的所有作品里,精心选出最能代其思想且表达精妙的文字,按体系汇编成册。2001年初版至今,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反复斟酌,大幅增删。辞书体例,便于检索。读者一册在手,即可全豹在目。全书根据人生的四个大主题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 《守望的距离》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一本散文集。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书中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
本书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的方法,来讨论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古代天道观的关系,并通过这种讨论去揭示一条领会终极问题的古老而又新鲜的思路。全书主体包括三个部分:海德格尔其人及其道缘、印度与中国古代思想、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观的比较。这种中西思想对话迫使我们放弃一切概念型的和现成式的比较研究,而寻求一种更根本的、具有语境和史境构成力的探讨方式;而这恰恰与海德格尔及中国天道观的基本思想相通,也是任何关于终极问题的对话之所以能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在西方哲学史中,当代法国哲学再次呈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兴盛景象。当代法国哲学以人 在世界之中存在 为基础,非常重视身体和感性经验,把主体、他者、语言、权力、欲望、时间、空间与人的身体和感性经验密切结合起来思考。当代法国哲学告诉我们,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一种思维的存在或精神的存在,而首先是一种身体性的存在。当代法国哲学的 具身性 不仅使它在总体上区别于德国哲学,也使其自身内部的各种学说相互区别,充满了紧张而激烈的对话与争论。
《人生道路诸阶段(汉译名著本17)》是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正如克尔凯郭尔的许多著作一样,《人生道路诸阶段(汉译名著本17)》也是托名著作。全书分为 给善意的读者 、 酒中真言 、 一个丈夫对各种反对婚姻的看法的回应 、 给读者的信 五个章节。克尔凯郭尔以威廉 奥海姆讲述回忆录的形式,以给读者的信的形式,讨论了人生道路的诸阶段,这道路的诸阶段是审美阶段、伦理、宗教阶段。克尔凯郭尔要我们面对主观个体的生存感受去选择自己,他要我们穿透审美生活,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幻象和愉悦之后,去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不幸和痛苦,进而认识到伦理生活的局限,从而*终进入到沉静的宗教阶段。
海德格尔对诗人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二十世纪的 荷尔德林热 ,也使得 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 成为当代哲学和诗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海德格尔认为自己的思想与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 非此不可的关系 中,并且说荷尔德林是一位 指向未来、期待上帝 的诗人,因而不能仅仅被处理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对象。海德格尔明言,他对荷尔德林诗的探讨,并不是做文学史的考证工作,也不是做荷氏诗歌的 入门 或 导读 之类,而是出于 思想的必然性 。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 科学院版 )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在黑格尔那里是同一著作三次出版,是一本书,三个版。这一著作每个版本的核心构成是三个部分,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每一个版本都是一本书,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样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本书。但是黑格尔的一些学生和友人在黑格尔逝世后给他出文集时却完全改变了他这一著作的原则和制式。在这个大家通称为 友人版 的文集内,《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的编者是专取黑格尔这一著作1830年第三版,在其内另加大量 附释 ,将其一本书内的三个部分扩展成各各独立的三本书。这样一来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第三版这本书在友人版那里就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大本书。这带来了严重后果,使人误以为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似乎就是他们所编成的那三大本书,这种误解流行于无数业余爱好者
本书结合欧洲科学传统的哲学、宗教和体制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晚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成就,竭力避免从今天的科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古代成就。1992年本书初版问世后好评如潮。2007年,作者对该书做了重要修订,几乎每一页都有增补和调整,特别是扩充了关于拜占庭科学、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中世纪的炼金术和占星术等方面的内容,关于伊斯兰科学的一章和讨论中世纪对16、17世纪科学发展贡献的最后一章则完全重写。中译本即根据新版译出。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而生命的品质却不升反降。我们被时代的步伐驱赶,也同样受困于自我的谜题。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我究竟应该怎样立足于这个被误解的世界?古希腊哲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警醒世人: 认识你自己! 那么,如何了解自己的心性,乃至世界的真实面目,归根到底,就是要消除我们对自己的误解。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周国平与济群法师的一系列深度对谈。两人从各自专研的领域出发,围绕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命运的可变与不可变、人生的苦与乐、觉醒与解脱、无常与永恒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辩论,探讨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与哲思。 在当下这个喧嚣迷茫的时代,两位智者的对话,为读者指引出一条保持天真自省、归于内心和平的途径。 《我们误
《梨俱吠陀》,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也是古印度最重要的典籍。约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游牧部落由印度西北的狭窄小道进入印度,到达印度河两岸和五河地带。定居下来后,雅利安诗人和歌者凭借其超强的记忆力,采用口头唱诵的方式,创造出大量讴歌自然以及幻想中有相自然神和无相抽象神的诗歌,经过若干年的编辑成集,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史诗式神曲《梨俱吠陀》。这部伟大的诗集反映了原初印度雅利安人对世界、社会和自身的许多认识,对印度文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具文学价值。《 梨俱吠陀 神曲选》由巫白慧先生选译,并将其中与哲学有关的部分抽取出来作了详尽的注释。
《课程摘要》是由梅洛-庞蒂本人撰写,在法兰西学院年鉴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梅洛-庞蒂自1951年在法兰西学院就职之后,一直执教于法兰西学院。本书内容为梅洛-庞蒂为1952至1960年讲授课程所撰写的课程摘要,相关手稿存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室梅洛 庞蒂中心,本书关联内容为手稿第X-XVII卷。众所周知,法兰西学院阶段是梅洛-庞蒂晚期思想的形成阶段,是他在《知觉现象学》等早期文本之后,推进现象学的方法、拓展哲学的研究主题的阶段,对理解他晚期思想的运思与形成过程至关重要。这本著作按年编排,八年共计十三篇摘要,内容涵盖了很多主题,诸如 感性世界 、 表达研究 、 言语问题 、 历史理论 、 被动性问题 、 辩证哲学 、 现象学的界限 、 自然 和 逻各斯 、哲学的可能性等问题。几乎每个主题都单独成篇,部分主题如 自然 问题因连续开课所以
《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 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 、 论语言现象学 、 从莫斯到克劳德 列维-斯特劳斯 、 哲学家及其阴影 、 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 、 成长中的柏格森 、 主体性的发现 、 评马基亚维里 、 胡塞尔与语言问题 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的现象学阐释》收集的是海德格尔于1927/1928年冬季学期在马堡大学所举行的讲座课的内容。全书由 预备思考 、 导论:纯粹理性批判乃对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奠基 ( 1- 4)、 部分:先验感性论 ( 5- 12)、 第二部分:在先验逻辑学中的概念分析论 ( 13- 26)这样几个大部分构成。在该书中,海德格尔基于 纯粹理性批判 并非关于认识的批判(认识论)、而是对形而上学进行奠基这一基本立场和出发点,详细、甚至逐节地解读了《纯批》的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学中的概念分析论,批判了马堡学派新康德主义者们对康德《纯批》的理解。
《南怀瑾选集(第4卷)(典藏版)(套装全12卷)》是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1918-2012)目前为止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权威*全备的作品集。作品集涉及范围,以时空论,乃古今中外。以现代学科分类论,乃文史哲。以传统学术分类论,乃儒释道,实则千门万户,未有不涉及者。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十二卷不但是南怀瑾先生在纸面所显现出的渊博如海之学问,有心的每一位读者,更能从中体悟到南先生作为一位大修行人由博返约之深邃面貌。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千门万户,郁郁璨璨,而儒道释实为其纲要。南先生会通三教,群机都摄,尤擅讲论佛法,拈花一脉,绍流如绪,浩浩乎卮言日出,妙义宛然,等身著作,千言万语,一一从智慧海中称性流出,而皆为众人讲说,读其书,想其人,山高水长,人所唱叹。 癸巳之春,中国大陆有南先生其人其书已二
《舍勒的心灵》是当代知名现象学专家弗林斯教授在编辑完舍勒全集后,对舍勒思想全面进行全方位勾勒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有九章,分主题讨论了舍勒重要的思想观念,如价值、人格与爱在舍勒伦理学思想中的基础地位,身体和同情感任何能解决他者与自我的关系,以及与他人共在的问题,爱、怨恨等情感对人类来说的重要意义等,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世界的生成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这些又涉及绝对时间、观念的起源、死亡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