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哲学家、思想家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包括1篇至关重要的序言和2篇演讲。第二部分由22篇演讲构成。第三部分有16篇演讲。第四部分包含20篇演讲。综观全书,尼采要否定的,是以信仰和服从为准则的旧价值体系,他要肯定的,是以生命和人的意志为准则的新价值体系,前者的立足点是上帝,后者的立足点是大地。尼采将即将到来的时代比喻为人类开始觉醒的时代。人类精神仿佛处在由忍辱负重的骆驼向雄武强健的狮子变形的过程之中,它预示着超越人类的赤子新生命的到来。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内容涉及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理想国》共十卷。、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有各类品质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即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他理论, 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 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译者从黑塞自1892年到1962年长达70年的书信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信件,主要包括黑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与思想的变化,追求、奋斗、创作的历程,与父母、妻儿、姐妹的日常信件,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与同时代大家如茨威格、罗曼 罗兰、托马斯 曼等人的交往,对个体与集体、写作、文学、时事、战争、社会的观察和见解等,这些书信见证了黑塞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平与经历,也呈现出半个多世纪历史交替与文化变迁的轨迹。 在这些信件中,黑塞有时谈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看法,有时发表对社会问题的意见,有时则以散文的语言描绘自然风景、抒发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流畅生动。这些信件将黑塞还原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立体呈现其与同时代人交错的精神世界。
《视差之见》是齐泽克重要的理论作品,斯拉沃热·齐泽克把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自己原本分散的哲学见解整合起来,使之鼬为一体,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存有论。 何谓视差?视差本是天文学概念,指从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在齐泽克看来,审视同一个客体时,视差是由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构成的,这两个视角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非对称性。以视差为起点,齐泽克透过黑格尔和拉康解读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借助辩证思维和精神分析范畴分析当代文化,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
《利维坦》是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 霍布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全书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权力的本质以及社会秩序的基础。霍布斯从 自然状态 的假设出发,描绘了一个没有法律和权威的社会中,人类彼此竞争、冲突和不安的状态,提出 人对人是狼 的著名观点。他认为,为了摆脱这种混乱,人们必须通过契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权者,以确保和平与安全。
《精神现象学》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部纲领性巨著。黑格尔自认此书为其哲学体系的导言。马克思誉《精神现象学》为 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和 黑格尔哲学的圣* 。黑格尔通过此书提出,精神现象学是关于意识到达 *知识 或 科学 (即哲学)的道路的科学,它为个体提供了一把攀登*知识的 梯子 。中译本由贺麟、王玖兴合译,分上、下卷先后于1962年和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卷1979年再版时曾修订译文,以与下卷译名统一,本次整理出版 贺麟全集 版,对勘再版所作修改,择其重要者,以编注形式留存上卷初版原貌。
《哲学小史》是一部生动的哲学入门书。作者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40个主题,每个主题用3000字左右的故事,介绍了从 提问的人 苏格拉底到 现代牛虻 彼得 辛格等52位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上帝是否存在、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等。书中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哲学家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每一章的*后一段文字里,引入另一位学说思想与该篇所介绍的哲学家持不同观点或者进一步发展该学说的哲学家,把他们的哲学思想逐一串起来,这样读者就能清楚感受到哲学主题与思辨方式的变化与传
探索人与其他物种的共生方式,彻底改变我们对爱与伴侣关系的理解! 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一同参与战争、殖民、狩猎、畜牧、医疗等活动。狗在欧洲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充当了殖民者的恐怖工具;在电子战争诞生前,训练有素的狗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武器;追踪猎犬不仅能吓住奴隶和囚犯,也救助了迷路儿童和地震灾民 它们不是家中的 毛孩子 ,而是人类进化中的重要 同伙 ,我们塑造了彼此的生命和历史。 从人与狗的故事出发,哈拉维想象人类与他者合作共生的无限可能。每个伴侣物种的关系,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内爆,是在爱与差异中共同发展、相互构造的过程。《伴侣物种宣言》不仅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种政治宣言,是在战事一触即发的全球态势中一种充满希望的政治行为。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 罗兰 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 自然 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我们会时常困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我到底有没有行动的自由?对于这些问题,发生于19世纪中叶直至20世纪80年代结束的存在主义哲学运动,给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本书选取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胡塞尔、尼采、萨特、加缪、波伏瓦、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阿伦特、陀思妥耶夫斯基、梅洛-庞蒂这12位最有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总结了他们既深刻、又有温度,也十分值得玩味的哲学洞见,并试图通过他们的思考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思考自身的人生境遇和人生选择。 在 加餐 部分,还有对存在主义艺术、神学、心理学、电影、戏剧等问题的生动阐发。本书以刘玮教授与得到合作的 存在主义哲学20讲 课程讲稿为底本,并加入了每一讲之后的课程精选留言,讲述者与听众对存在主义哲学的共同思考,成就了一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下卷)》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作者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因而,他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下卷)》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下卷)》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Ⅲ精神哲学)(精)》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第三部分,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大*。本书是在原来根据“格洛克纳本”的《黑格尔全集》第十卷中译本基础上,对照“理论著作版”的《黑格尔著作集》第十卷进行改译,杨祖陶先生的学术修养和谨严的译风保证了本书译文的高水准,力求切合原著原意。为了帮助读者阅读,书前还附有详细的译者导言,书中增添了必要的注释,术后附有中德对照的索引。
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选翻译,为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 西方哲学史 课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学者参考。本书旨在为研究哲学史提供手的材料,选录主要哲学家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使初学者亦得以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哲学原著中非常有必要进行研读的部分,作为基本的训练。 本书下卷涵盖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至十九世纪俄国哲学的部分。
《自我技术:福柯文选Ⅲ》结集的文章主题是自我技术,自我技术决定了个人如何把自己构建成为自身行动的伦理主体。对古代人而言,这意味着:人们是怎样改变自我的?改变自我的目的、技术、影响何在?对自我技术和自我文化变迁的考察,构成了福柯晚年思考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塑造了晚期福柯一种典雅的语言风格。
《古希腊罗马哲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是对从米利都学派到晚期希腊哲学派别的哲学家的著作的辑录。每个哲学家之前,先有文献记载,然后是著作残篇或著作选录。这部著作作为哲学教学的原始文献,对中国的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拉康研究的重要学者,芬克在这本生动而广泛的著作中探讨了古往今来的爱情,将从古代到宫廷爱情诗人和浪漫主义等众多传统纳入其研究范围,并深入研究了弗洛伊德和拉康关于爱情和性欲的观点。拉康对爱的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发展:弗洛伊德将爱视为一种本能,而拉康则认为爱是一种结构性现象。拉康认为,爱是一种对缺失的寻找,我们在寻找一个能够填补我们主体缺失的客体。在此背景下,芬克重点解读了拉康关于 爱就是给予你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自相矛盾的说法。他展示了我们内心的空虚或匮乏是如何被爱所掩盖或缠绕的,以及将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他人是如何可能,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本册为上卷。包括:卷一 古代哲学,第一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第二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三篇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卷二 天主教哲学,第一篇教父;第二篇经院哲学家。《西方哲学史(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在《西方哲学史(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 是于世中 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 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 。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陵刻经处有两种《成唯识论》的刻本:1. 藏要本 ,即收入 藏要 中带校勘记的刻本,我们前几年已影印出版精装本;2.即金陵刻经处的通行佛经刻本,一般简称 金陵本 。本次影印通行本《成唯识论》,我们将筒子页展开,保留其左右页的完整性,而不从中间切开,这样整体感更好,阅读更方便。并将本论解释 三十颂 每一颂所在刻本的卷页数和新的页码都标出,方便检索阅读。
别尔嘉耶夫是20世纪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方世界。《俄罗斯理念》一书是别尔嘉耶夫晚年的重要著作,1946年于法国出版,1990年首次在俄罗斯出版,此后多次再版。该著是一部寓论于史的著作。全书围绕俄罗斯不同时期民族观念发展的历史展开,核心是俄罗斯不同领域著名人物的哲学思想评述,也被认为是一部 俄罗斯哲学思想史 。作者将19-20世纪初俄国思想界探索的问题加以归纳,提出俄罗斯的历史命运和特殊道路问题、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俄罗斯的人道主义问题、俄罗斯的宗教哲学问题、20世纪初俄国的文化复兴问题等,进行理论与历史融为一体的考察和论述,也因此成为研究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史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一部名著。
本书是海德格尔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以往我们通常把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放到近代哲学的背景下,从知识论或理性主义传统,将其理解为西方哲学古希腊以来,经过基督教的洗礼与近代科学的影响而达到的*。本书则从现代哲学视野重新审视三位德国古典哲学巨匠,非常有助于我们把握德国观念论与现代哲学的内在渊源,看到作为主体哲学之*的德国古典哲学带来的困境,以及其中包含的 现代元素 ,书中对三位大师的分析细致而独到,既反映出海德格尔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充分展现出他本人的独特思想,这在目前的国内海德格尔研究,乃至哲学史研究中都是比较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