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小本般若经的编译与流传中,以《金刚经》与《心经》*代表性与影响力。 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是 空 。但佛教所说的 空 ,非一无所有之 空 ,而是以 缘起 说 空 ,亦即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条件( 缘 即 条件 )的产物,都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具备了,它就产生了( 缘起 );条件不复存在了,它就消亡了( 缘灭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念念不住的过程,因此都是没有自性的,无自性故 空 。 《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 缘起性空 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 对外扫相 和 对内破执 两个角度去讲 空 。《金刚经》的 对外扫相 思想集中体现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点睛之笔;《心经》则是以 色不异空,空不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在望九高龄所做的有关生死问题阐释的录音整理,先生以诙谐幽默的极具个人色彩的南氏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死这两件人生大事的奥秘。南先生运用佛法原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由死亡到出生逆向讲解了生命的整个过程;并用十二因缘说客观地分析了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遭受种种苦痛的根本原因,为迷茫者解惑答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好好活着,才可以好好地死去。
《发心》为九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于北京、台北、香港和五台山四地所作开示的记录,开示的内容分别为“浅谈发菩提心”、“谈修行”和“念佛法门修学次第”等。面对对修行存有各种疑问的修学者,梦老一再强调发心的重要,他认为发心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发菩提心,也就是厌离世间的心;然后发大悲心,也就是救度众生的心;后发般若心,也就是智慧心,只有有了智慧才能普度众生。因此对佛法是否有信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是否信佛,而是是否相信自己的心与佛无二无别,是否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因此,梦老的开示,对广大的佛学子坚定对佛法的信心,能产生极大的力量。
《地藏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中国佛教在大众信仰层面影响大的几种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佛门中的 孝经 。《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近代以来受到诸多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大力提倡推广,影响极大。这两部经典主要涉及佛教名相和故事,义理相对浅显易懂,其对社会人心病态的分析也相当深刻,值得劳碌的现代人阅读参考。本次我们将这两部经典统一注释翻译,合并出版,希望广大读者能通过这些古老文字,体会到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意,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开悟智慧。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中华文化讲堂编订的《国学经典诵读本》遴选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经典三十余种。全书采用简 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 的经典教材。经文和注音均参考历代注疏和诸家版本 ,严加考证,以求最善。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 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地藏菩萨本愿经》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记载 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 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 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 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 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 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无毒鬼王、 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六祖惠能是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文化目前的一个传奇人物。作为一个年轻的白衣居士,他却被五祖弘忍破例授予衣钵,成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作为一个出身贫苦、无力上学的白丁,他却创造出了一个融合了中印文化优点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佛教史和思想历史记录具创造力的大师;他打破了当时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和迷信,树立了中国人的自信和中国佛教的权威,将其著作破例称为“经”,从而获得与佛同等的地位,成为中国佛教著作中的“惟一”;他不受生死的约束,不管徒众久住世问的请求,毅然示现涅?,却又令真身常存至今,成为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根本经典。它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反对渐修,提倡顿悟佛性。《坛经》把印度佛教中蕴含对人或人生的关注及肯定作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精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六个部分,首先阐明研究本书问题之预备,进而分别从文献和学理上对《大乘起信论》的作者、译者及成书年代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考证。书中指出,《起信论》的作者并非马鸣,译者亦非真谛;它不是一部印度的撰述,而是梁陈间的中国人著作,并且肯定它是中国人所著的了不起的佛学创作。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2年刊载于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本书共有24部分,分别论述了涅槃部经的翻译、涅槃大本的修改、竺道生事迹和著作、顿悟渐悟之争、竺道生在佛学上的地位、竺道生佛性义、谢灵运述道生顿悟义等命题,对竺道生的生平及涅槃学说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圣言的无力》,是由《第欧根尼》(DIOGENES)中文精选版编辑委员会编选的宗教卷论文集。《第欧根尼》系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会刊 DIOGENEs的中文选刊,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赞助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出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圣言的无力——说完了一切的上帝、异端两千年——大事记、从圣言到电视图像——电视福音派与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论轮回、佛教在西方的接受、苏非主义在西方的重新解读与改变、从跨宗教对话到承认宗教行为等宗教论文。
《百喻经》全称为《百句譬喻经》,是由九十八篇譬喻故事与卷首引言、卷尾侮颂共同组成。其中每一篇都是先讲故事,再作比喻,阐述出一个佛学义理。《百喻经》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久弥新。其内容寓意深刻、妙趣横生,本册既是将《百喻经》蕴含的深刻道理以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更多的人从先圣先贤的智慧中得教受益。
《中国哲学小史》乃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的一本中国哲学史的入门著作。作品以人物入手,阐释先秦诸子以至宋明诸家的哲学思想,将数千年来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与精微奥妙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该书虽薄,但其思甚精,其虑甚周,其意甚明。问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各界读者的好评。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刮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旨意大致同于《老子》、《庄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该书载有战国以后史事,遣词用句多为秦汉以后用法,且又多与汉晋佛经相参合,因此,后人推断《列子》原书已佚,今本《列子》出自魏晋人之手,既发展了老庄哲学思想,又融会了其他学派的观点。该书包括一百余则瑰丽奇幻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等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看似易读,实则难懂,因为其中不仅贯穿了“御风而行”、洒脱不羁的列子的奇特思想,而且涉及杨朱等人的人生哲理。 与以往对《列子》的注解不同,先生不再纠缠于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书年代以及文字训诂等,而是偏
记录“亚圣”孟子思想的经典著作 孟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约请专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翻译;每章都作题解,概述该章主旨。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 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装帧精致,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书。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其地位在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并非很高。直至唐韩愈《原道》中提出“尧以是传之舜,舜以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其在全文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深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