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小本般若经的编译与流传中,以《金刚经》与《心经》*代表性与影响力。 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是 空 。但佛教所说的 空 ,非一无所有之 空 ,而是以 缘起 说 空 ,亦即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条件( 缘 即 条件 )的产物,都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具备了,它就产生了( 缘起 );条件不复存在了,它就消亡了( 缘灭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念念不住的过程,因此都是没有自性的,无自性故 空 。 《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 缘起性空 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 对外扫相 和 对内破执 两个角度去讲 空 。《金刚经》的 对外扫相 思想集中体现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点睛之笔;《心经》则是以 色不异空,空不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在望九高龄所做的有关生死问题阐释的录音整理,先生以诙谐幽默的极具个人色彩的南氏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死这两件人生大事的奥秘。南先生运用佛法原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由死亡到出生逆向讲解了生命的整个过程;并用十二因缘说客观地分析了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遭受种种苦痛的根本原因,为迷茫者解惑答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好好活着,才可以好好地死去。
《发心》为九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于北京、台北、香港和五台山四地所作开示的记录,开示的内容分别为“浅谈发菩提心”、“谈修行”和“念佛法门修学次第”等。面对对修行存有各种疑问的修学者,梦老一再强调发心的重要,他认为发心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发菩提心,也就是厌离世间的心;然后发大悲心,也就是救度众生的心;后发般若心,也就是智慧心,只有有了智慧才能普度众生。因此对佛法是否有信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是否信佛,而是是否相信自己的心与佛无二无别,是否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因此,梦老的开示,对广大的佛学子坚定对佛法的信心,能产生极大的力量。
本书从认识生命的本质、提升自我、升华人格、智慧的圆融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安顿身心,如何过上快乐的日子,对人生很有启发,值得一读。
《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是圣严法师指导禅修的一本通俗实用的著作。禅修是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静坐,采用止观,使心情平静,获得身心的安宁,心态的平和,缓解现代人身心的压力和疲惫。通常的禅修一般是以静坐为主,《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不仅介绍静坐的方法,还有圣严法师自编的运动的禅修方法,并配有指导图片,是一本很实用的调节身心的好书。
本书是费尔巴哈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基督教认为宗教是人生下来就有,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然是宗教*初的原始对象,从根本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地藏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中国佛教在大众信仰层面影响大的几种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佛门中的 孝经 。《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近代以来受到诸多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大力提倡推广,影响极大。这两部经典主要涉及佛教名相和故事,义理相对浅显易懂,其对社会人心病态的分析也相当深刻,值得劳碌的现代人阅读参考。本次我们将这两部经典统一注释翻译,合并出版,希望广大读者能通过这些古老文字,体会到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意,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开悟智慧。
《金光明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 三身 、 十地 思想、大乘菩萨行之舍己利他、慈悲济世思想、金光明忏法及忏悔思想、以及天王护国思想。由于经中所说的诵持本经能够带来不可思议的护国利民功德,故长期以来被视为护国之经,在所有大乘佛教流行的地区都受到了广泛重视。
《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 经 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 即心即佛 、 顿悟成佛 。《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 即世间求解脱 ,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楞伽经》也是一部对禅宗、唯识乃至整个中国佛教有着重大影响的佛经。《楞伽经》思想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融汇了空、有二宗,既注重 二无我 ,又讲 八识 、 三自性 ;二是把 如来藏 和 阿赖耶识 巧妙地统合起来。因此之故,《楞伽经》既是 法相唯识宗 借以立宗的 六经 之一,并形成一代楞伽师和在禅宗发展史颇具影响的 楞伽禅 。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解深密经》的核心思想在论证一切外境外法与识的关系,认为一切诸法乃识之变现,阿赖子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是万物生起的种子。经中还提出了著名的 三性 、 三无性 问题,并深入地论述了一切虚妄分别相与真如实性的关系。
《佛教十三经:梵网经》在佛教 三藏 中属 律藏 ,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国佛教大乘戒律中,《佛教十三经:梵网经》的影响*。经中主要讲述修菩萨的阶位(发趣十心、长养十心、金刚十心和体性十地)和菩萨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是修习大乘菩萨行所依持的主要戒律。另外,经中把孝与戒相融通、 孝名为戒 的思想颇富中国特色。
居士是佛教徒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士群体对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本书汇集了印顺法师对居士说法的精彩内容,包括:在家众的德行、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佛教的财富观、佛教的知识观、素食问题等重要论述。 本书作者印顺法师,当代佛学泰斗、著名高僧,一生讲学不缀,著述等身。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禅学大师吴言生参禅、悟禅、说禅精华之叁 经典颂古 流传上千年的禅宗,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它含蕴丰富、博大精深,受到古今中外各界人士的向往与喜爱。禅*有特色的形式是公案,而吟咏公案的颂古,是禅门智慧之一,它绕路说禅,简洁精当,意境浑融,自古以来即喧传禅林而不衰。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颂古》是对吟咏历*为经典的一百则公案的颂古诗的体悟与阐释,揭示其深刻精警的禅悟内涵,使禅宗颂古这智慧中的智慧、精华中的精华,能够以直截了当、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献于读者面前。 《经典颂古》将带领读者修禅、习禅、悟禅,让读者超越尘缘羁绊,摆脱世俗挂碍,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多一份从容与淡定、洒脱和自在。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 玄奘以来第1人 。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童蒙止观》是陈、隋之际著名佛教学者、天台宗创始人智 NFDC9 所著,它简要阐述了天台宗的两大根本教义 止 与 观 及其实际修行方法,内容深入浅出,具体切实,是佛教徒修行的入门书,还成为一般群众学习气功的重要参考。本书以金陵刻经处本为底本,用明北藏本对校,又以日本大正藏中的增上寺报恩藏本等参校。在校勘的同时,分章划段,并略加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