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斯塔》是古代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是伊朗古老的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10世纪以前。《阿维斯塔》流传至今,多有损佚,本书是由现代伊朗学者选编而成,是专业研究古伊朗文化的文献。
本书属于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起构成 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 之研究成果,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二卷。作者在本书中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 洗练 ,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死海古卷概说》作为20世纪全球超惊人、超激动人心的一大发现,死海古卷自发现之日起就成了一个传奇,一个难解的谜。但死海古卷究竟讲了些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它是什么样的抄本?抄写人是谁?抄写于何时?它对《圣经》的理解有什么影响?它和犹太教、基督教又是什么关系?本书作者深入种种迷雾背后,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从考古研究、古文书学、文本考证、文献学、语言学和古代圣经注解等角度娓娓道来,解答了有关死海古卷的诸多问题,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死海古卷。
考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圣教论》四章内容,可以看出论主乔茶波陀是在努力构建一个新的吠檀多理论体系(这里所谓“新”是说与其前辈论师对奥义书的解释不一样)。这个体系基本上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范畴论、解脱论或目的论等内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圣教论》专门为《蛙氏奥义》作注解,阐释了奥义书哲学。作者对奥义书哲学和佛家大乘学说有独到的研究,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圣教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构建了一个新的多哲学体系。因此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圣教论》不仅仅是一部对《蛙豕奥义》的权威注释,也是一部自成体系的古印度哲学专著。
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 伊 旺 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 在本书中,宗喀巴大师抉择 三远离三摩地 的步驟,修 身远离 五蕴、四界、六处)、 语远离 (风咒、金刚念诵、咒根本)、 远离 (明相、增相、得相三明相,八十种本性),并以无差別之金刚念诵*殊胜,为入手处。
本书讨论的是*早从英国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清教徒团体在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之前的一段历史。着重研究新英国清教社会的初建、发展和世俗化的过程。新英格兰清教社会之于美国,正如胚胎中的基因之于成熟个体,见微知著,该时期的研究对于理解美国性格多有助益。
本书收录布伯在40年间先后发表的12篇演讲,分为 早期演讲(1909-1918) 和 晚期演讲(1939-1951) 两个部分。所有文章都围绕着 复兴犹太教 这一中心思想,通过对传统犹太教进行反思和批判,提出了他所主张的犹太教的3项 真正任务 :显示人与上帝之间的对话关系;确立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统一;使我们与万物的关系变得神圣和圣洁。终,布伯揭示出犹太教的本质是一种 宗教实在 。
本书内容由论文“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调查报告、跳五猖七十问三大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安徽郎溪县梅渚镇跳五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流行区域、仪式概况、流仪式程等等,是目前介绍这一文化现象 为系统全面的专著。另外,书稿还附上了梅渚镇其他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皖降福会、小马灯和大小锣鼓,这几个文化现象与跳五猖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有助于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跳五猖,也反映了梅渚镇历史文化的丰富和多元。
希伯来圣经五小卷,对于分析圣经所表达的生命体验及其中的社群认同有着特殊的意义。希伯来圣经是如何言说生命,以及如何影响社群身份意识的形成,是贯穿全书的两条主线。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圣经研究中的各种主要方法都有涉及。同时,考虑到中国学界圣经研究的起步性,对于希伯来圣经研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脚注部分都有介绍,希望读者能在进行专题研讨的同时,也能获得圣经研究的一些一般性知识。
一个令所有对世界历史特别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古犹太教的神耶和华,不仅不保卫自己所选择的民族(以色列)来对抗敌人,反而把以色列推向羞辱与奴役的境地,但这神却更加受到敬拜和拥戴。 韦伯从古犹太教处于西方和近东整个文化发展的交汇点这一角度,重新审视这一宗教问题,摒弃以往神学研究的保守主义原则和借外部条件探究此宗教从诞生到衰变的各种因素,首次从古犹太教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理路,揭示这一古老宗教衍生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对立宗教文明之间的难解因由。韦伯出色的宗教社会学方法,让这一宗教问题研究充满现代学术意义。 韦伯在本书中对古犹太教有难以定性之苦,而这困难则隐藏了对新教伦理学说的挑战。韦伯将古犹太教的许多关键发展归诸不可解释的偶然事件,暗示了韦伯学术思想中社
各种类型的文化,在这里生成衍变,碰撞融合。彪悍粗犷的游牧文化只是一个侧面。绿洲里的城邦,农耕社会的安定生活,同样产生了灿烂的文明。凭借横贯其间的欧亚“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传递播扬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有精神。中世纪晚期的大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成为人类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之一。内陆地域的相对封闭,为各民族创造样式丰富而永不过时的艺术精品,提供了*限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