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书讨论的是*早从英国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清教徒团体在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之前的一段历史。着重研究新英国清教社会的初建、发展和世俗化的过程。新英格兰清教社会之于美国,正如胚胎中的基因之于成熟个体,见微知著,该时期的研究对于理解美国性格多有助益。
人类的智慧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里。 《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由1500名犹太拉比联合完成,全套20卷,总计12000页,250万字,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大至 、律法、民俗、伦理、医学、迷信,小到起居、饮食、洗浴、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它以《旧约》的箴言为开端,接着是神话故事、诗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历史回忆,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生动,虽然其中三分之一是《米德拉西》,即训诫和道德说教,但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和僵化。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与《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 》,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塞妮亚
C.S.路易斯撰写了《返璞归真》、《魔鬼家书》、《痛苦的奥秘》、《卿卿如晤》、《荣耀的重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帮助读者认识自我、体认真理,直到如今还继续启发着成千上万的人理解信仰的真谛。 《聆听智者:与C.S.路易斯相伴365日》即是精选自路易斯这些世界的作品中的妙言哲语,按日编排,从岁首到年终。读者可与他日日相伴,喜爱他的人定能在他充满智慧的话语里天天受益。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很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之中的大国,印度也在着力塑造自身的大国形象。这个大国不仅仅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而且应当是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的文明安定的大国。印、穆教派冲突由来已久、既是印度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痼疾,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点。张高翔博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一问题置于印度国族构建进程的背景之中,从国族认同的视角,追索教派主义产生的缘由,考评其核心理念,挖掘教派冲突的深层原因,清理其演变的脉络及走向,并对教派冲突的影响作了多方面的分析与概括,从总体上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揭示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人类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单一未来的共同体,生态运动的兴起和各种生态保护组织的诞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生态常识的普及使大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流派纷呈的生态思想和生态伦理纷纷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道德关系。但是,作为一种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类生存模式的运动,只有从终极或超越的角度,才能阐明人与自然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必然性,提出这种转变所需要的世界观基础。在此情况下,生态神学成为生态运动深化的必然。 在生态神学中,作为基础的上帝观决定着不同的生态神学建构。以“ 管家派”为代表的一派,维持传统的上帝观,着重在经文中寻找支持生态生存的教训作为现实行动的依据;以莫尔特曼与科布为代表的一派,则以信仰的生态化为前提,通过对传统上帝
本书是中国关于韩国现代新宗教研究的开山之作,它以现代韩国社会为背景,对新宗教概念的界定、新宗教产生的原因、新宗教的基本特征、新宗教与传统宗教的关系、全球化信息化与新宗教的关系、新宗教的社会功能、新宗教与邪教的关系、邪教的社会危害与治理等众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系统研究。
早就应该告别方术。只是为了弥补《中国方术考》留下的各种遗憾,只是为了追论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在等待再版的同时,作者又写了这本《中国方术续考》。本书怀它的前身一样,也是以考古材料为主,也是讨论早期方术,但不同点是,结构比较松散,思路比较开阔。作者自己的感觉是,它比前书更接近作者想讨论的“绝地天通”(作者在《中国方术考》再版前言中计划要写的三个题目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想贯穿作者对“现代化”的古代思考,一个可能会被视为荒诞的念头。首先,读者不难发现,在本书中,作者的“时间观念”很差,差到常常淆乱古今,竟把考古学家才关心的时段和我们正在要“走向富强”的时代相担并论。作者并不相信历史学家告诉他的基本常识:“现代”和“古代”绝不可同日而语。作者不但怀疑“现代化”的高贵出身,也怀疑
本书从历史学与社会学角度对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历史与概况勾勒出一个轮廓。全书内容全面,知识丰富,考证具体,对了解与研究山东民间文化有很大的意义。 本书是一部经过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研究,将乡土社会的越轨信仰集团引入历史的力作。这项研究自199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后,作者和他的助手们费时近10年,足迹遍及山东境内及河北部分地区计70多县的广袤的乡村集镇,不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从地域范围看,都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中国规模*的一次民间教门的田野调查。 45万余字的著述凝结了作者创获性的丰硕成果: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该书进一步理清了历史上发源于山东并对华北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几支重要的教门——“一炷香”、“八卦教”、“离卦教”、“圣贤道”、“九宫道”、“皈一道”、“一贯道”
王见川、皮庆生所著的《中国近世民间信仰(宋元明清)》论述了中国民间信仰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是较为完整、系统论述民间信仰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既勾勒出了这一时期民间信仰的总体状况,也有具体个案的分析研究。是国内二三十年来社会史研究不断扩展的重要成果。
王爱菊编著的《理性与启示——英国自然神论研究》主要考察自然神论在英国的发展,并将自然神论置于英国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宗教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旨在重新界定英国自然神论的理性观和启示观,理清英国自然神论的内在发展脉络,找出它和其它理性宗教观的边界。《理性与启示——英国自然神论研究》首先追溯了中世纪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理性观和启示观,考察英国自然神论之前的传统教义。接着,重点讨论赫伯特、托兰德和廷得尔的自然神论思想。英国自然神论者对于理性和启示的理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总的来看,他们强调理性对启示的优越性和超越性,要求理性在基督教信仰中起到主体性作用。后,探讨了17世纪英国的理性主义宗教思想,例如剑桥柏拉图学派和洛克的理性宗教观,并比较了三位自然神论者和他们之间的差异。
揭开真相,是破除谜团的好方法!迷信鬼神是一种盲从、轻信,还有无奈时胡乱求助的心理。但是,当你了解了众神们的来龙去脉后,就会笑笑说:原来如此!《探秘诸神背后的真相》把诸神一个个请下神坛,并撩起它们那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有机会看清了神的本来面目。 周庆安先生对民俗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许缘于他童年时代跟师傅走村串乡给寺庙里塑神的经历吧。读着《探秘诸神背后的真相》这部沉甸甸的著作,我们仿佛走进了神的世界,与神共舞,和神对话,认识神、鉴别神。周先生把诸神一个个请下神坛,并撩起它们那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有机会看清了神的本来面目。《探秘诸神背后的真相》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书。
测字,或称破字、相字、拆字,是汉文化圈内所选有的一种社会俗文化现象,在人文科学的苑囿中,理应有其一块园圃。以笔者的井蛙之见,至今尚无一部专述测字的著作问世。在这样的条件下选取此课题作文章,似乎有些不自量力。当笔者涉足其中之后,已经感觉到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领域是何等怪诞迷离和杂乱无章,便屡屡产生“三下五除二”地把这块鸡肋打发掉的念头。然而,简单地给测定烙上“迷信”的印记,并不能使醉心其中的人们迷途知返,也不能对庞杂的测字体系作一番科学的清理。每虑及此,笔者又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境地,只得勉力行之。
本书为《中国民间崇拜》(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丛书第三卷,涉及符咒和咒语的类型、书写方式以及注解。此前两卷的内容涵盖了教义和流行观念,在本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习俗的本质和内在逻辑。在法语版丛书中,作者将其作为第五卷出版。这是由于在阐释那些深奥的教理、奇幻的创造、道教和佛教哲学的混杂时,作者遭遇到困难,而这种困难正是符咒书写的基础。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王斯福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研究专著。他以60年代在台北山街近三年的人类学田野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民间宗教组织是如何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的。他直接从民间宗教当中来理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式,讲述在民间社会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是如何通过隐喻这种修辞学途径来模仿帝国的行政、贸易和惩罚体系的,揭示了烧冥币、城隍崇拜等民间习俗背后隐含的帝国隐喻的逻辑——这也一直是中华帝国和民间社会之间沟通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指出,这种隐喻式的模仿并非对帝国科层结构的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民间宗教正是通过象征性的隐喻方式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力量的。
神秘经验与神圣启示是宗教研究中的两难课题,同情地理解神秘经验和神圣启示是宗教研究的责任,然而,神秘经验与神圣启示却从根本上拒斥坚定信仰和私人体验之外的理性分析。本书以魏晋六朝时期道教上清派神圣启示的经典化及体系化为主题,通过重构诠释者陶弘景的神秘经验及信仰世界,从更加生动的信仰与体验视角人手,梳理上清派启示文本在两个世纪的流转和变化中从神圣启示到神学体系的变迁。在上清派“真人之诰”从启示到经典的文本历史跨越中层现陶弘景作为诠释者“即神即心”的信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