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神话意象 为题,综合多年来神话研究的成果,突出近百年来神话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新动向 从书写文本到图像文本,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的范式拓展。结合热点文化现象,辨析华夏狼图腾说的误区,充分利用考古材料,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的神话研究新实践,彰显图像叙事相对于文本叙事的超越性和丰富性,以及二者之间交融与互动的张力。
若从古典时代算起,西方神话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 神话 的解释与定位,其间出现多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中,布鲁斯 林肯不再尝试对 神话 做出明确界定,而是考察这一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进而探究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古希腊早期文献入手,对 秘索斯 与 逻各斯 的原初内涵进行探究。作者认为,在前柏拉图时代, 逻各斯 并非表示理性的论述,而是指诸如蛊惑、欺骗、诡辩等可疑的言语行为; 秘索斯 则是一种拥有很高权威的话语类型,具有让人相信或服从的力量。第二部分首先考察文艺复兴至二战时期神话学的发展,然后以威廉 琼斯、尼采、杜梅齐尔为对象,探讨这一时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尤其是雅利安主义)思潮如何引发神话学的复兴。第三部分首先考察二战
《结构主义神话学》介绍了结构主义神话学的主导思想与研究范式,展示了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的批判与反思。编者还收录了中国学者本土化方面的应用实践成果,提供了运用外来理论阐释中国文学及文学现象的范例。本书为从事人文学科、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示范。
《薄伽梵往世书》是古印度韦陀文献里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往世书,可谓百科全书式的 宇宙古史 。共十二卷,相传为古印度大哲毗耶娑天人所撰。由于原作篇幅过长,又是诗歌体,不方便一般读者阅读理解,徐达斯先生参考数种梵、英版本,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压缩,采用章回体形式进行翻译述说。
本书作者通过剥开希腊英雄故事的神秘外衣,揭示其中包含的历史真实因素、社会生活信息、精神文化含义和社会政治功能。增订版对初版的文本和注释进行了修订,并增补三章内容,以希腊古典文献中的东方传说人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传说故事中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成分。增订版也对书后附录部分进行了修订和扩充。
《日本神话的考古学》由日本当代比较神话学杰出代表吉田敦彦先生的两部著《日本神话的源流》《神话的考古学》合并而成。全书以整合视野为日本神话正本清源,认为日本神话体系包含着起源不同的诸多要素。吉田敦彦将研究视野拓展到文字产生以前的时代,利用史前物质文化的实物,解读出其中所隐含的信息。
阿耳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奥林波斯十二主神之一,希腊古代宗教和崇拜中掌管野蛮与文明、青春与成熟、生存与死亡之转变调和的神祇。 本书是关于阿耳忒弥斯女神的文学、肖像学及考古学研究:从阿耳忒弥斯的早期起源和青铜及古风时代的崇拜入手,探究了阿耳忒弥斯的出生和童年,她在神圣家族中的地位,她的童贞,以及她与那些由荒野变成 正义者之城 联系。这位女神在其崇拜者生命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她帮助孩子和女人顺利过渡到成年和死亡的全部生命历程。阿耳忒弥斯神话中既有瘟疫和虐杀,也有温存和襄助,两方面密切关联不容偏废。阿耳忒弥斯形象在文艺复兴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历久弥新:从以弗所阿耳忒弥斯雕像 乳房 的持久魔力,到奇幻小说《饥饿游戏》( Hunger Games )三部曲中艾佛丁(Katniss Everdeen)的阿耳忒弥斯面相。
女娲其实确有其人? 女娲原本是古中原一部落的首领,后被神化为创世神,她的部落以蛙为图腾,故号为女娲。 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谁的地位高? 两位神仙原本分属不同的神话体系。宋元时期,佛教的神逐渐被收编和纳入道教神话的系统,玉皇大帝成为官方和民间均认同的至高神。 西王母崇拜的兴起背后其实是一场政治阴谋? 西王母起初在神仙中的地位并不高。汉哀帝时期,长安突然出现大量的祭祀西王母活动,这与当时的外戚母党王政君集团脱不了干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神话发展史 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田兆元,系统讲授中国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翻开本书,为你还原女娲伏羲、三皇五帝、西王母等神话里的真实历史!
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 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本书是一部20世纪中期人文研究的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炼金术神话和符号的考察,一洗视炼金术为化学起源之成见,并试图揭示在科学思想产生之前,人类征服物质世界的意义所在。本书集中体现了伊利亚德宗教研究的中心论题、基本方法和理论内涵,对思想史、文化史和神话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启迪。
神秘数字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指数字除了本身的计算意义外,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习俗等方面具有神秘或神圣的蕴涵。本书探讨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的象征蕴涵、发生机制及人类神话思维的规律,透视神秘数字表象背后的隐秘编码,追本溯源,揭示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华夏思维方式的特色,见证 神话中国 的理论命题。
苏美尔文化代表了公元前第三千纪整个近东所有族群的统治文化。基于大量苏美尔文献材料之上,《苏美尔神话》一书对当时的精神与文学成就进行研究,是萨缪尔 诺亚 克拉莫尔整编的重要著作,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苏美尔泥版文献中保留下来的神话体系。
凯尔特的神话传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千百年来被很多人奉为精神动力和灵感源泉,眷恋者甚众。爱尔兰学者和诗人罗尔斯顿就是其中一位。他重编这些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神话,要为本民族注入曾有的生机和活力。在今天的后现代社会,凯尔特神话还成为打造畅销文化创意产品的符号资源。
《日本文学》是谢六逸先生研究日本文学的力作。该书于1927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曾被收入商务印书馆 万有文库 。《日本文学》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日本文学史。《神话学ABC》于1928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发行,属于世界书局 ABC 丛书。该书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神话学的相关知识。
《20世纪希腊神话研究史略》旨在回顾西方神话学在20世纪以来所走过的学术道路,对其理论与方法演变轨迹做出较为全面的介绍与阐释。全书的一个核心话题是 究竟什么是希腊神话 。本书围绕此话题探讨了希腊神话的起源,希腊神话的意义等,为国内神话研究者与爱好者了解国内外新近研究趋势提供了一扇窗口。
《巴比伦与亚述神话》为20世纪英国著名神话学家唐纳德 A.麦肯齐的代表著作,主要从种族、宗教。民间信仰、核心神祇、建筑、法律、贸易等角度,对三四千年前的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史做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该书虽为神话研究专著,但行文流畅且富于趣味性,是一部了解巴比伦与亚述神话历史的入门读物。
《神话 原型批评》以译文集的形式,对20世纪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流派 神话 原型批评,做出较全面的知识介绍和应用方法展示。书中所选译的篇章多为学术史上的经典文献,对现代文学研究方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各篇整合起来,系统呈现出该批评方法的理论渊源和发展演变情况。
本套书系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科创立与发展40年来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对国外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与阐释,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语境,做出极富新意的解读与创新。本书系第二辑共19种,精选本学科各领域名家、大家的代表作和新作,呈现较为完整的学科阵容和作品方阵。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学人类学图书资料体系、教学科研资源数据库,推进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新发展。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 八相成道 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牟尼从拥有 人性 到被赋予 神性 ,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主要就玄武信仰的源起与演变、玄武原始形象与其审美造型、玄武信仰与周桃故事的互染及周桃斗法故事的艺文演出及其流变等作历时性的追踪,以期诠释玄武信仰源起与流变的内外动力。
神话理论 丛书共六卷,含有113篇文章,涵盖了古典与现代的神话学研究。本书是 神话理论 丛书的第一卷,包含了最具影响力的神话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对神话的分析,他们的追随者对其理论的扩展和修正,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对这些理论的应用,以及神话理论批评和神话心理研究的调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