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异文化的接受机制为视角,全面考察并辨析了奈良时代、平安至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这三个时间段中,不同文化客体、文化现象对《山海经》的接受过程与接受机制,不仅将《山海经》的传播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尝试,而且对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 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本书英文版面世于1989年,是马丽加?金芭塔丝神话考古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中综合运用考古学证据以及比较神话学、民俗学乃至语言学知识,通过对欧洲史前遗存中大量象征符号的解读,对前印欧时代“古欧洲”女神文明进行了重构。在这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与周围世界和谐统一;女神不仅是死亡的主宰者,更是生命的赋予者与维护者。随着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库尔干人的入侵,古欧洲文明被强行中断,欧洲世界从此转变为男性统治。
本书为神话学界重量级人物李子贤教授的收官之作,既凝聚了作者近十年来的心血,又是作者半个世纪以来对活形态神话调查与研究的理论概括。本书中的许多篇章已分别在《民间文化论坛》、《思想战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其中有的获云南文艺界*奖 云南文艺基金奖一等奖,如《存在形态、动态结构与文化生态系统》一文;有的在刊物发表后引起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大篇幅转载,如《佤族与东南亚 U 型古文化带 以神话系统的比较为切入点》等文。
本书作者通过剥开希腊英雄故事的神秘外衣,揭示其中包含的历史真实因素、社会生活信息、精神文化含义和社会政治功能。增订版对初版的文本和注释进行了修订,并增补三章内容,以希腊古典文献中的东方传说人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传说故事中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成分。增订版也对书后附录部分进行了修订和扩充。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比较南美和北美的神话,并探讨各变型之间的对称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特别注意衣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伴演的角色。后,他验证了南美和北美区域之神话整体所具有的封闭性质。 作者在创造性地坚持在神话研究中把逻辑数学工具运用于结构分析之余,还把西方文明的“科学知识”放到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考虑。他表明,一方面,神话的“深层逻辑”包括着产生各民族社会自己的“原本话语”的规则,而这正是“科学知识”的“*优越性”所系,也正是神话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方法的根据所在,任何“文化相对主义”在此都无置喙之地。在这个范围里,其它社会和民族那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模式都难望“科学知识”之项背。而另一方面,不能因此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同科学以前的和其它民族的
《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作者周非立足于现存的22个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发现并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关怀”体系,以及“人类进步的阶梯图”和“人类的精神”两个子体系,别出心裁地对中国神话进行了文化解读,颇具创意地策划了一批文化创意项目,抛砖引玉地对中国神话故事进行了文学再创作,提出了将中国神话申遗的建议。《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视野开阔,贯通文、史、哲、经与自然科学,充满人文关怀,叙述严谨而又充满奇思异想,使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快感和启迪。
《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是作者王宪昭20多年悉心研究中国各民族神话的结果,也是国内部全面提取和梳理中国各民族神话母题的大型神话学工具书。本书的中国神话包括汉族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两个重要部分,是我国目前神话综合研究的实用性工具书和基础性理论成果。以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神话资料和个人在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采集的大量手神话资料为依据,共涉及中国各民族1万余部神话作品,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意义的2万多个神话母题。《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依据目前世界神话学、民间故事学研究领域中通用的 母题 AT分类法 (Stith Thompson: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结合中国神话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神话母题进行的新的逻辑分类和编目。并通过神话类型的界定、细分将 母题 作
本书分析了神话神圣性的含义,尝试解开神话中隐藏的历史密码;分析了各类神话的结构含义,揭示了韩国神话中的 天神-水神信仰体系 ,对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神话,提出了新颖的解释观点,并为从整体上理解韩国神话提供了方向。
《巴比伦与亚述神话》为20世纪英国著名神话学家唐纳德 A.麦肯齐的代表著作,主要从种族、宗教。民间信仰、核心神祇、建筑、法律、贸易等角度,对三四千年前的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史做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该书虽为神话研究专著,但行文流畅且富于趣味性,是一部了解巴比伦与亚述神话历史的入门读物。
日本天皇文化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谜题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特色,一部天皇史就是一部日本史,而在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本书从神话为研究起点,探索日本历史文化的源头,为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加深两国历史文化的交流。本书从三方面进行研究,*,天皇和皇族起源的神话,第二,天皇评传和天皇制兴衰过程,第三天皇制的结构特征和皇室制度。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意在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 (丁山语),在古神话的考辨、推原方面成绩卓著,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丁山在传统的考据基础上运用了比较语文学与比较神话学与宗教学的方法,对史前神话加以初步分析,分析数量之广,考证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从而使得这部著作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说,《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千面英雄》 约瑟夫 坎贝尔历尽多年搜寻阅读了全球各地的神话与宗教故事,将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奥秘汇集在几百页的《千面英雄》中,将神话之源轻松显现在世人面前。 坎贝尔告诉我们,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启程:放弃当前的处境,进入历险的领域;启蒙:获得某种以象征性方式表达出来的领悟;考验:陷入险境,与命运搏斗;归来:At last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场域。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经之路。 穿越古今,打通全世界神话中的经脉,帮助现代人重拾解读神话的本能,让希腊、北欧、印度、埃及、中国神话再度与我们对话。引领我们发现内心的奥秘,接触真实。鼓励我们开启生命的旅程,彰显生命的深层意义,为个人和社会寻找恩赐。 英雄就是能够战胜个人和当地的历史局限性的人,他们能够了解、接受并迎接命运的挑战。我
《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专享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
《众神之战》是一本印欧语系神话比较研究专著。作者聚焦的问题在于:古代印欧众神如何争夺*权力?通过分析众神间的战争模式,阐述了这些战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似性。书中探讨了一些传统神话题材的起因,认为不同时期的社会编码是基本一致的。这种社会编码的研究方式为从整体审视印欧神话提供了一个新的独特视角。
《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 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 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 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改革的
约瑟夫 坎贝尔是20世纪*世界影响力的神话学家之一,被誉为 好莱坞神话学教父 。其著作对美国当代流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探索坎贝尔的学术思想演变脉络及其对流行文化的影响轨迹,尝试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与坎贝尔的神话学之间展开对话。本书的出版必将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
本书是近十年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成果的集大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栏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已发表文章的精选本,包括神话学研究、神话学资源的当代转化、新神话主义潮流等。论文作者汇聚当代神话学界的知名专家,展现了中国当代神话学研究的发展面貌,可供神话学研究者及神话爱好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