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重点旁及文化各个方面深入阐述,指出了人类从愚昧进步到文明的艰辛历程,从而揭示出人类必然走向理性时代的美好前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和汉唐盛世,更多的是点点滴滴的中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本书对中华民俗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以方便读者了解中华博大精深的民俗知识。
豪放词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瑰宝,其视野广阔,气势恢宏,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尤其是写于时代巨变时期的作品,悲壮慷慨、豪气干云,让人从豪迈悲壮中体会百味人生,于跌宕起伏中寻找人生真谛。 《豪放词全鉴》精选了历代豪放词,对其进行了注释、翻译与赏析,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本书不仅是一本词集,更是一本激励情志、催人奋发、拓展胸怀的豪迈励志之书。
《纷争的年代:当代西方思想寻踪(2003-2012)》的部分汇集了笔者撰写的“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系列年度报告。写作缘起于2003年末,当时上海《社会科学报》的副主编段钢先生邀请我撰写“年度盘点”文章,回顾当年西方公共知识界发生的重要事件。未曾想到,这个综述工作后来成为我每年元旦前必做的功课,竟然连续写了十年。文章最初以介绍为主,后来加入了更大比重的分析评论。篇幅也逐渐扩展,从起初每篇6000字增加到近年来每篇超过工5000字。《纷争的年代:当代西方思想寻踪(2003-2012)》第二部分收录了笔者对西方学者的访谈系列。这个系列原本计划访问十位学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全实现。感谢友人徐贲教授的慷慨支持,同意将他做的一篇访谈也收录在内。四位政治理论家(桑德尔、贝拉米、里拉与米勒)的对话,展现出西方政治思想界的辩论焦点
《美与人生》是美学大师宗白华次谈论人生之书。 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却不乏对于人生的思考。不仅如此,作为历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学者,宗先生与他的同辈学人一道,在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完成了一代知识分子对于时代和人生的集体思考。他对于人生的观点和体验并没有随着他的仙逝而湮灭,反而在功利主义日益弥漫的今天熠熠闪光。对于人生的追问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停留在形而下的生活方面和简单的理论探讨上,而是随着他的研究领域的扩展,逐步深入到文化领域。 作为“五四”时期副刊之一的《学灯》主编,宗白华先生对于中西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当代学者、宗白华先生的弟子之一刘小枫有一个精辟的总结:“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
《民族宗教研究(第2辑)》(作者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收录了:《清代涉藏民刑案件研究与展望》;《黄埔珠江村蒲氏考》;《客家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以粤东围龙屋为重点》;《闽西客家妇女的点佛仪式——以宁化县淮土乡孙坑村的调查为例》;《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广东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之思考》;《少数民族流动摊贩生存实践调查——以广州市为例》等文章。
《图解五经(典藏版)》简介: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图解五经(典藏版)》撷取“五经”的精华内容,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项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数百幅精美图片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图文配合,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使阅读变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图解五经(典藏版)》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学习经典、感受经典。
《图解五经(典藏版)》简介: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图解五经(典藏版)》撷取“五经”的精华内容,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项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数百幅精美图片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图文配合,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使阅读变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图解五经(典藏版)》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学习经典、感受经典。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人物;一曲藏民朝圣的颂歌;乐坛歌舞声悠远;民俗流韵风情浓;竹根木艺铸风雅;夕阳晚晖聚温馨;民俗风情面面观等。
《当代宗教多元论》是对宗教多元论思潮进行研究的最系统专著之一。在界定“宗教、多元宗教和宗教多元论”三个概念之后,分别论述了宗教多元论之模式、与宗教他者、宗教认识论、基督论、论、宗教伦理、宗教对话之间的关系,并综论了宗教多元论的问题、挑战及其与中国宗教学之间的关系。
苗族传统宗教的信仰体系涉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地方土俗神信仰,信仰与崇拜所涉及的神灵体系,均与苗族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有一脉相通之处;更是苗族民众希翼追求理想、超越局限的心理反映,也包含着族群的思想情感与人文价值观念。苗族各支系的宗教法器、法术与法服均自成体系,但一些地区也深受其他民族宗教,尤其是道教的影响,表现出交融与涵化的特点。苗族传统宗教的经书多表现为各种祭祀仪式中巫师唱诵的神辞与口诀,乃至古歌古根。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民族的历史、习惯法及哲学与伦理道德观念无不包含于纷繁复杂的祭祀神辞与民间歌谣之中。宗教师在主持祭祀仪式与巫事活动时,也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道德教化导师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