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之一。本书主要是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成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其目的在于将形而上学疑难作为一种基础存在论的疑难问题展现出来。基础存在论就是对有限人的本质作存在论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它与所有的人类学,甚至与哲学的人类学都保持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出于何种意图和以怎样的方式对基础存在论的观念做阐释工作,在什么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提出“什么是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如何导向存在问题的重新发问,此乃本书探究和思考的主题。
梅洛-庞蒂在法国哲学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现象学方面的成就尤其卓著。但让人困惑难解的是,此公在我国学术界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存在主义热时,海德格尔以其诗性气质如日中天、萨特赖其文学素养光芒四射,梅洛一庞蒂却因其含混色彩而乏人问津。现象学在一直是显学,但人们的注意力始终是在德意志,似乎无暇旁及法兰西,人们不去关心萨特的现象学成就,更不会看到梅洛一庞蒂对此等学问的贡献。待到法国哲学在吾国地位突显,已是结构、解构各露看家本领之时,梅洛一庞蒂既已就木20余载,老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不管梅洛一庞蒂如何大度,他在天之灵也会对自己在中国的命运耿耿于怀:他无缘出现在“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中,见不到研究其思想的专著出版,主要著作都还没有中文译本。 《梅洛-庞蒂文集 第5卷:哲学赞词》由梅
《世界的逻辑构造》是卡尔纳普早期的代表作。在书中,卡尔纳普运用弗雷格、罗素创立的逻辑分析方法,将一切科学概念都分析、还原到直接的经验,用“原初经验的相似性”这个基本关系的概念,逐步地给所有其他概念以定义,有层次、有等级地将各个科学领域的概念重新构造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理性重构”。卡尔纳普认为,这样一个概念的构造系统,不仅揭示了概念的逻辑次序,而且体现了认识的次序,同时这种构造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可以将不能还原到经验,也即一切形而上学概念和命题从哲学中清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