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17篇文章(包括一篇访谈)的汇集,这些文章并非一时之作,所以在形式上也不是一本有着系统构思的专著。但全书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启蒙反思,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本土化提供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反复申辩,既充分尊重多元化与本土化,又申明对全球化共同价值追求的必要,于是文明对话便成为必然。文明对话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互动保驾护航,也激励了本土文化与传统文明在面对各种全球性重大问题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即可为这种回应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
本书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研究了纬书政治神话的贡献、天人学说成为政治神话的过程、政治神话与中国文化各种形态之间的关系等学术问题。
本辞典共选收道教方面词目凡1406条。包括道教总论,教派、组织,人物,教义,经籍书文,神仙,道术,称谓、斋戒、仪礼、节日,仙境、名山、宫观等九大类。
本书是作者17篇文章(包括一篇访谈)的汇集,这些文章并非一时之作,所以在形式上也不是一本有着系统构思的专著。但全书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启蒙反思,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本土化提供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反复申辩,既充分尊重多元化与本土化,又申明对全球化共同价值追求的必要,于是文明对话便成为必然。文明对话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互动保驾护航,也激励了本土文化与传统文明在面对各种全球性重大问题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即可为这种回应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是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的续编。对上一谈话的未尽之意以及过去学界的诸多争议,作出酣畅淋漓的回复。书中发表作者大量新见解,尤以通过中国传统,让哲学“走出语言”之思考,最显警醒独到。本次对谈站在今日时代高度,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思维进行了新而细的对照分析。全书以生动有趣简要的方式,显现李泽厚一生哲学成果,对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世界作出了更深一层的探讨。
本辞典共选收道教方面词目凡1406条。包括道教总论,教派、组织,人物,教义,经籍书文,神仙,道术,称谓、斋戒、仪礼、节日,仙境、名山、宫观等九大类。
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字野人,号隐士,别号终南侍者、云山道人、云溪道人。祖籍安徽贵池,后迁居江苏兴化。 父正刚、母王氏,虽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但自幼体弱多病。8岁人蒙馆。9岁因同学陈氏夭殇,突然失去伴读好友,使他伤感异常,惆怅不已。10多岁时,偶游云台山,遇到一位高僧赠给他几本佛经,“披读之,如贫获宝,似渴得泉,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命危脆,不能偷安,始有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光绪十六年(1890),年仅19岁便踏上了漫漫的行脚之路。在漫长的岁月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凭一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历时35年,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名山游访记》。
《每颗心都有"病"》为一本心理自助书,心理师在这里关怀的是大众心情,精选与大多数人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引领读者回到受伤经历,检视并修复自己的内心,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重新掌握觉察爱和快乐的能力。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是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的续编。对上一谈话的未尽之意以及过去学界的诸多争议,作出酣畅淋漓的回复。书中发表作者大量新见解,尤以通过中国传统,让哲学“走出语言”之思考,最显警醒独到。本次对谈站在今日时代高度,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思维进行了新而细的对照分析。全书以生动有趣简要的方式,显现李泽厚一生哲学成果,对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世界作出了更深一层的探讨。
全书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个问题: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作者以简洁有力,极为浓缩的文笔,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引领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辉煌的美学宫殿。本次出版的修订插图本,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在《美国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订正。全书插图的选配侧重现当代作品,以凸显其指向二十一世纪的前瞻性特征,与《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修订插图本共同构筑了一片完整统一而丰富多彩的美学园地。tttttt
Rabbi Steinberg identifies seven strands that weave togetherto make up Judaism: God, morality, rite and custom, law, sacredliterature, institutions, and the people. A classic work directedto both the Jewish and the non-Jewish reader.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本书之译注,博采前人之长,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颇多独立见解。译文也甚通顺流畅,有自已的特色。
证严上人是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二〇一〇年,被民众推选为“受信赖的人”。《三十七道品讲义(上)》是佛法基本的教材,证严上人在静思精舍与弟子共修时,曾以现实生活的事例,用浅显的口语字眼,为大家讲说其精义。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本书之译注,博采前人之长,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颇多独立见解。译文也甚通顺流畅,有自已的特色。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人生忘不了!人为什么而或着,是人谁不自思量?
全书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个问题: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作者以简洁有力,极为浓缩的文笔,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引领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辉煌的美学宫殿。本次出版的修订插图本,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在《美国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订正。全书插图的选配侧重现当代作品,以凸显其指向二十一世纪的前瞻性特征,与《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修订插图本共同构筑了一片完整统一而丰富多彩的美学园地。tttttt
扶箕是一种曾在古代广为流行的迷信活动,至今仍给人带来几分玄奥神秘的感觉。本书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132则故事,较详尽地记述了扶箕的起源,扶箕的形式以及古人通过扶箕所欲达到的目的,又分析了扶箕这一迷信活动在人们心理上的解释,逐步揭开了扶箕的神秘面纱,正确地得出“扶箕并不是什么神灵的降示,只是自己心灵的作怪而已”的结论,并揭露了操持扶箕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字野人,号隐士,别号终南侍者、云山道人、云溪道人。祖籍安徽贵池,后迁居江苏兴化。 父正刚、母王氏,虽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但自幼体弱多病。8岁人蒙馆。9岁因同学陈氏夭殇,突然失去伴读好友,使他伤感异常,惆怅不已。10多岁时,偶游云台山,遇到一位高僧赠给他几本佛经,“披读之,如贫获宝,似渴得泉,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命危脆,不能偷安,始有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光绪十六年(1890),年仅19岁便踏上了漫漫的行脚之路。在漫长的岁月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凭一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历时35年,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名山游访记》。
本书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研究了纬书政治神话的贡献、天人学说成为政治神话的过程、政治神话与中国文化各种形态之间的关系等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