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心灵伴侣;成功婚姻中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途径。作者凯勒指出,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上帝创造婚姻的目的是使我们与上帝更加接近,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欢乐。凯勒以圣经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婚姻的意义及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本书既适合已婚和单身的信徒,也可帮助非信徒认识幸福婚姻的福音根基。 这是多年来我所看到的*婚姻图书。 卡森(D.A. Carson),美国三一神学院新约研究教授
本书是当今受青睐、权威的基督教史入门教材。全书包括上下两卷,上卷是 初期教会到宗教改革前夕 ,下卷是 宗教改革至今 。 本书是胡斯托 冈萨雷斯教授的代表之作,是作者三卷本《基督教思想史》的姊妹篇。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基督教两千多年的历史,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宗教改革直到20世纪的基督教历史。 本书资料丰富,笔触生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可读性极强。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论倾向,站在普世的高度,对历史上的基督教做了整体的回顾。修订版中,作者在思想时代变化和参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将叙述时限延伸到 21 世纪初十年,增加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议题,如妇女在基督教会史上的重要作用、基督教在 第三世界 国家的*发展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话等等。
欧内斯特 勒南是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22岁时因信仰危机而背弃天主教,政治上和信仰上倾向自由主义,宗教上倾向怀疑论。《耶稣传》已经出版,风靡欧洲,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批判风暴。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在许多方面与福音书记载迥异的故事。
本书是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中叶一批基督教领袖或思想家的作品。这些著作见证着使徒教会时期的传统教导,并且为后世教会广泛接纳。同时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初期教会的思想发展,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其内容包括初代教会信徒生活、教会组织、使徒统绪传承、礼仪、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基督教与教外人士的关系,以及有关耶稣言训的口头传统,等等。
.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包括阿塔那修的两部名篇:《驳异教徒》和《论道成肉身》。在这部分,阿塔那修驳斥了希腊罗马的哲学观念和偶像崇拜,阐明了基督徒的核心教义道成肉身的意义,为《尼西亚信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二部分记录了阿塔那修与阿里乌主义的抗争,驳斥了早期基督教的重要异端阿里乌主义,是早期教会历史的珍贵文献。
基督教是世界上*大的宗教之一,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不仅描述了基督教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宗教组织和灵性生活,而且描述了它如何改变政治和人类社会。 本书作者行文的足迹遍及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3世纪的印度、7世纪的大马士革以及20世纪的旧金山、韩国。他是 游历 最广的基督教历史学家之一,他所传达的地域感与他所传达的思想力量一样引人注目。他以不同于前人的方式介绍了基督教历史的发展。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基督教全球史。
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宗教史家恩斯特 特洛尔奇的代表作,是完整且深入地理解特洛尔奇思想的最佳导引性文本。在本书中,他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基督教学说传统及其内在的规范性意义,进而深刻地探讨了个体的心性伦理、历史主义的相对性与信仰的绝对性、社会的价值基础等现代性核心问题。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史学面临着论证自我绝对性的危机;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表明特洛尔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除导读一篇和序言两篇外共分十章。前五章探討基督教的教理和历史,后五章则把中国文化置放在基督教的語境中讨论。在书中,吴雷川认为基督教是 谋求改造的宗教 。它把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分作两部分来个别地叙述。对于基督教,它认为就耶稣的教义而言,它是一个革命的宗教,谋求社会改造的宗教。它征引了福音书中许多关于耶稣的言行,大胆地否认传统的说法,以为耶稣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谓精神的、个人的宗教,而是充分地表现着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造的意义的宗教。对于中国文化,在学术思想之部,它是征引了几位学者的意见,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在政治社会之部,它是取批评的态度,把中国文化过去许多的弱点指出来。它不承认中国有 复古 的可能,也不承认可以用旧酒装新瓶的方法,把旧文化的某些部分,机械地应用于今
波爱修斯所著的《神学论文集哲学的慰藉》是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斯的论文集,全书包括两部分,神学论文三篇,及他的名著《哲学的慰藉》。作者出生于罗马古城谷中的安尼修斯家族,著作颇丰,学识渊博,勤奋工作,学无止境,向罗马人介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还把他们之间一些明显歧异的观点加以调和,成就斐然。
【本书的地位及内容】 堪与《圣经》相提并论的著作 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经》和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 百科全书 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其中*集 上帝论 ,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 伦理学 ,实践哲学。第三集 教义学 ,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 此次出*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集共119个问题。该集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上帝的本质(问题2-26);(2
提起加尔文主义,许多人马上想到的是预定论或加尔文主义的 五要点 (TULIP)。作者指出,其实改革宗传统比这种单纯救恩论的理解要宽广和深刻得多。本书是一位资深加尔文主义者写给刚踏上改革宗思想之旅的年轻后进的牧函。作者以亲切的书信体,解答了一位年轻加尔文主义者思想和生命中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带领他进入到更加丰富的改革宗传统,使他可以从这口深井中汲取生命之泉。
在德国,十九世纪宗教与哲学都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和变革。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对于十九世纪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从黑格尔向马克思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转折性著作。在由它颠覆的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神圣世界的废墟上,现代神学、人类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现代思想逐步生成。由此,我们梳理西方思想文化的逻辑演进不应忽视这部重要的先驱之作。
葛伦斯与奥尔森的这本神学指南兼容并蓄,描绘出一幅20世纪神学花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缤纷画面。书中不仅介绍、评估了20世纪重要的神学家与神学思潮,同时也按照上帝的超越性与临在性这两个主题,为各位神学家与各种神学思潮定位。作者以史诗体的叙述,讲述了20世纪曲曲折折的神学故事。本书荣获《今日基督教》杂志1993年*神学书籍奖。 本书的理由有三个:,叙述了现代神学错综复杂的故事,慎思明辨,充满洞见;第二,以上帝的超越性和临在性这两个合乎圣经的辩证主题,诠释神学思潮的发展,十分有益;第三,表明福音派的神学终于瓜熟蒂落。没有任何篇幅相当的书,能将此三样优点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皮诺克语) 在这末后的时代,神学界一流的巧匠是如何思想上帝的?葛伦斯与奥尔森对此进行了冷静、敏锐的概述,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