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前半部分讲述了作者西蒙·威森塔尔在纳粹集中营里的一次亲身经历。一名纳粹士兵跟随着纳粹军队成批地烧杀扫射犹太人,在其重病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感到不安,希望能够找到一名犹太人来宽恕自己的罪行,以便自己能够安心离世。他找到了威森塔尔。然而威森塔尔在这位濒临死亡的纳粹士兵面前感到惶惑: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宽恕这位纳粹士兵,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代表受到伤害的犹太人去宽恕。二战以后,威森塔尔将自己的这个亲身经历写了下来,向几十位神学家、政治领袖、道德领袖、知识分子和作家追问:假如你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你该怎么办?这些思想家中包括了思想家马尔库塞,南非大主教图图等。这些不同的回答构成了《宽恕》后半部分的内容。
《解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汉英双语)/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解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家、思想家,其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是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哲学的经典文献。《解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汉英双语)/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分为引言、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学术影响四个部分,并包含有术语表和人名表。《解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汉英双语)/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以浅显的语言介绍了《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学术价值以及对哲学界的影响,向读者展示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脉络,为训练读者的批判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证严上人作品系列丛书”的简体字版包括:静思语系列、人生系列、佛典系列书系。本书属于佛典系列,深入浅出地以时事实例进行讲解,期待帮助人人——调伏人生二十难。能给读者以启迪。
本书由《冰鉴》、《挺经》、《家训》、《谋略》四部分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的学问、人品、智谋权变和文治武功。 《挺经》深入剖析曾氏官场经营和为人处世的绝世之学,揭示其成就百世官场楷模的不宣之秘。 《家训》全面展现曾国藩继承先人遗训及结合自身体会,教训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冰鉴》精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之学,披露他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无上法则,诠释他罗织天下英才克成大功的不二法门。 纵观曾国藩的《谋略》,确实达到了人治社会的峰。他谨小慎微,克己知足,敬恕自持,同时要在猜忌、虚伪、因循、险恶的官场中有所作为,实属不易。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刮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面对强大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人们显得渺小而又脆弱、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灵性,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大川皆成为崇拜对象,人们还将各种飞禽走兽视为有灵之物,将各种动、植物作为部落的图腾,对其加以崇拜与尊奉,除了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之外,还有鬼魂观念、祖先崇拜,它们是古代先民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聪明睿智的结晶,是历朝历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看似晦涩玄奥,却与中国人的生活须臾难离。本书试图触摸着王朝的脉搏,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哲学思潮的纲,以哲学家的探索经历为目,溯源逐流,提要钩玄,条分缕析,图文并举,将博大精深、意蕴丰厚的中国哲学思想鲜活
本书在对道德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现实情况的审视和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给出了提升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可能答案。在对已有的道德建设原则进行梳理与整合的基础上,凝练出了增强道德建设实效性应该恪守的四个基本原则;提出了提高道德建设实效性应该采取的八个主要对策;对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也作出了新的思考。研究旨在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积极的方法论参考,为推进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状况探求有效的建设方案。
程越所著的《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研究》以宫观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全真道,是一个新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讲,填补了金元全真道研究的某些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充分运用了历史学、金石学、统计学等方法,并辅助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一个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的资料库,其中收录宫观1200多座,为定量分析全真道提供了可能,这种方法上的大胆创新,为以後全真道研究开拓了思路。
P.F.斯特劳森著的《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其变种》一书的主要内容是斯特劳森198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伍德布里奇讲稿。1985年由Methuen出版公司出版,包括4章内容:1.怀疑主义、自然主义和超验论,2.道德与知觉,3.心灵与物质,4.意义问题。2008年由Routledge公司再版,在旧版的基础上收录了大学的夸西姆·卡萨姆(QuassimCassam)为该书所撰的序言和斯特劳森于1995年发表的思想自传。这次翻译所依据的即是2008年版本。正如此书的标题所标明的,围绕外部世界的存在、对他人心灵的知识、归纳法的证明、道德事实是否存在、对外部对象的知觉、身心关系问题、语言意义问题等哲学议题,斯特劳森集中阐释了形形色色的怀疑主义立场,并提出了一种自然主义观点来化解这些怀疑主义。
本书采用专题对《论语》加以解读,这种方式也是林语堂在《孔子的智慧》一书中采用过的。只是由于各自理解不同而专题分类不同,这也证明了上面所说的,《论语》具有极大的阐发解读空间,根据每人的体会与理解不同,而见仁见智。但共同之处是对于《论语》的用心学习与思考。我们不妨将本书的专题研究与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一书来对照阅读。
《论语》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与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书文字部分采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论语集注》,配图选用了两套描绘孔子生平事迹的“圣迹图”和部分孔门弟子画像共计二百一十余幅,全书图文并茂,读来赏心悦目,是文学、美术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也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本书是“国学经典图文系列”中的一本,文字部分采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论语集注》,配图选用了两套描绘孔子生平事迹的“圣迹图”(直式图幅采自清光绪年间上海同文书局的木刻本,
本书是论述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所领导的平等派密谋及其理论学说的基本著作。作者菲?邦纳罗蒂是平等派运动的主要参加者和巴贝夫主义的忠诚的捍卫者。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实际上是邦纳罗蒂的回忆录,作者在这卷里以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为背景,力求忠实地追述了平等派密谋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下卷开关部分是作者对这次密谋案件的审判过程所作的详尽的记述,接着是作者长年累月苦心收集到的有关这次基本上是一部文献集。
《百喻经》原为梵文,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僧加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客居南朝京都建康时将它译成汉语。《百喻经》译文的语言朴素简洁,接近口语。采用偶音节拍,一般四字一句,结构风格极为整齐,是研究中古初期汉语发展的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当老王的大块文章、俏皮幽默遇到庄子的纵横恣肆、奇思妙想,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惺惺相惜、他们会尖锐辩难、他们会激情唱和、他们会由衷赞叹……老王自己说,他们会共舞翩翩! 晚年的老王回首往事,与同样文思飞扬、同样命运跌宕、同样看破世事但又淡然处之、悲悯红尘的庄子以《庄子?外篇》为引子,娓娓而谈,纵论天下。他们感叹小沈阳经典段子的一针见血;笑侃《阿凡达》的至美理想;探讨募捐的合理操作办法;反思搜索的是是非非;剖析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甚至调侃、挖苦自己身在其中的知识阶层的种种毛病、把戏…… 老王带着我们阅读《庄子》,也着我们通过《庄子》审视现实生活、反思历史文化;老王使千年庄周活了过来,也在与庄周共舞的现代节拍中展现了两位智者跨越数千年但却一脉相承的生命智慧和人生态度。
《周易》是中国很早很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目前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此书产生的历史,充满美妙的神话传说,向来令人神往。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目前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周易》蕴涵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在中华文化目前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受到普遍推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本书由中华文化讲堂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