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并原创性探讨当代感性学的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的成果。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感性学”(Aesthetics),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 本书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以这些前沿理论为基础,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感性,审美经济现象等。
《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旨在阐明阿多诺道德哲学的起点和基点及其实质,尝试不仅从形而上学维度,而且从其他视角进入阿多诺哲学,以便在呈现阿多诺哲学思想中揭示其道德哲学的内涵,在挖掘阿多诺的合理性中力求避免对阿多诺中的过度诠释问题。本书说明康德道义论是阿多诺道德哲学的基本依据,而通过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诠释和反思,表明其作为社会批判理论者所具有的的道德关怀。同时,也表明他自己的道德哲学观,从而证明在阿多诺哲学中,同样有着道德哲学的理论诉求。而阿多诺运用社会批判理论探讨道德问题,则无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构建道德哲学提供了的发展路向。
一位父亲对15岁儿子的长篇独白,提出如何能过上好生活的建议——看似老生常谈,却又别有深意,并会时不时打动人心。这是一本可以对孩子成长持续起作用的书,一本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共同分享的书,一本所有的孩子、父母、学生、老师都应一读的书。本书首版于1991年,现已译成近30种语言,发行30多个国家,单在西班牙已重印60多次。本书曾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书一起被评为“20世纪20本最有影响的哲学著作”。
本书是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的目的是用现代数理逻辑的观点解释亚里士多德逻辑最重要的部分——三段论理论。本书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亚氏三段论理论,绘出了亚氏三段论理论的严格的形式系统。本书曾对逻辑史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把数理逻辑方法运用到其他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了解现代逻辑不可不读的参考书。
本书是国学经典读物《论语》的英译版,由清末的国学大师辜鸿铭先生翻译,辜鸿铭先生是我国个将国学经典介绍到国外的人,凭借自己扎实的国学功底和的语言能力,辜鸿铭先生的译文不但的保持了《论语》的原貌,而且翻译美丽,一些注解帮助国外中国文化爱好者很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并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从而有利于阅读和理解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历程也是逐步凸显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进程。发展应以人为本,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发展历程中成败得失的经验而形成的共同认识。以人为本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本书由《冰鉴》、《挺经》、《家训》、《谋略》四部分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的学问、人品、智谋权变和文治武功。 《挺经》深入剖析曾氏官场经营和为人处世的绝世之学,揭示其成就百世官场楷模的不宣之秘。 《家训》全面展现曾国藩继承先人遗训及结合自身体会,教训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冰鉴》精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之学,披露他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无上法则,诠释他罗织天下英才克成大功的不二法门。 纵观曾国藩的《谋略》,确实达到了人治社会的峰。他谨小慎微,克己知足,敬恕自持,同时要在猜忌、虚伪、因循、险恶的官场中有所作为,实属不易。
本书讲述了,做一个高贵且有气质的“超人”! 成天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有时会产生质疑“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这样活着,对吗?”如果你问19世纪的哲学家尼采,人生的苦恼是什么,那他会怎样回答你呢?尼采会回答你说“活得危险一些!”“不要指望你的命运会平坦无忧,要希望更加残酷的生活。”并且还会加上一句,“爱上自己的命运吧。” “超人讲座”就是由那些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得不提出的10种质疑,以及尼采对此给出的答案构成的。当你抱怨道“我的人生为什么就这么艰难坎坷”时,尼采会答道“轻藐那些安然无恙的生活”,当你为寻找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时,尼采会告诉你“人生的意义只有在无法产生那种质疑的状态下才能得到答案”。 这就说明,尼采要求的绝非希望得到慰劳及同情的软弱的精神,而是要求我们为高扬自身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面对强大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人们显得渺小而又脆弱、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灵性,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大川皆成为崇拜对象,人们还将各种飞禽走兽视为有灵之物,将各种动、植物作为部落的图腾,对其加以崇拜与尊奉,除了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之外,还有鬼魂观念、祖先崇拜,它们是古代先民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聪明睿智的结晶,是历朝历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看似晦涩玄奥,却与中国人的生活须臾难离。本书试图触摸着王朝的脉搏,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哲学思潮的纲,以哲学家的探索经历为目,溯源逐流,提要钩玄,条分缕析,图文并举,将博大精深、意蕴丰厚的中国哲学思想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