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揭示》是安萨里论述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在书中,安萨里基于他对 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方法,用111章篇幅,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如论敬畏真主、论爱、论忏悔、论克制私欲、论信托、论孝顺父母、论天课与吝啬、论死亡、论现世、论知足、论感恩、论骄傲、论禁止虐待孤儿、论施舍、论礼拜等。安萨里在阐述“敬主与爱人、向善与避恶、孝亲与近邻、济贫与扶危、知足与感恩”等伦理思想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探究了伦理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与教育、伦理与自然等的关系,由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根本所在,并透过伦理层面阐述了穆斯林的 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该书展现的伊斯兰
加登纳的观点受到了英国牛津哲学的影响,特别是上世纪40-50年代,奥斯汀和赖尔的语言分析哲学在牛津以及整个英语世界的哲学中正处于鼎盛时期。他的这部著作代表了牛津哲学在处理历史解释性质上的主要倾向。 作者以语言分析方法强调历史解释的相对性而著称,也是叔本华和基尔凯哥尔思想研究的国际之一。他在该书中放弃了历史解释的任务是研究历史性质的观点,把历史学家的解释工作看作是一种分析活动,而不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性说明,由此严格区分了历史研究和科学研究的不同特征。该书被视为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经典之一。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文化人物。《东坡禅话》即从“近禅而知佛”的角度,刻画了苏轼的文化面貌。作者从“水天知佛蕴”、“梦觉悟禅机”、“弦外听韵远”等十个专题,讨论了苏轼与佛教的关系,分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背后深藏的禅意与禅理,生动地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文化气质,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学术文化读物。
《欧洲近十年多来最重要的思想家、欧美最有名的后拉康心理分析学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著作:视差之见》是齐泽克最重要的理论作品,斯拉沃热·齐泽克把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自己原本分散的哲学见解整合起来,使之鼬为一体,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存有论。何谓视差?视差本是天文学概念,指从保持距离的两个点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在齐泽克看来,审视同一个客体时,视差是由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构成的,这两个视角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非对称性。以视差为起点,齐泽克透过黑格尔和拉康解读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借助辩证思维和精神分析范畴分析当代文化,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
本书如下安排 ,除了前言和结束语外,共分十二章。 章为导言,介绍刘智生活的时代,有关的社会背景和材料以及他的思想渊源。 第二章介绍刘智的思想模式。这是他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框驾。 第三章涉及刘智的精神实体“真”的基本含义、特点,以及“真”在理论和形化过程中的内在关系。 第四章涉及刘智关于光的思想。光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第五章涉及刘智的性理思想。性理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中心的地位。性指人性、理指物理。本章着重介绍“真”所显示的人性的不同层次及其特点、人性机能、人性与人体的关系、人性与情欲的关系、人的后天品性等级、人性的使命等问题。 第六章涉及刘智关于“世界”的思想,包括天体大世界和人身小世界。 第八章涉及刘智关于“思统”的思想。 第九章涉及刘智关于“复归”
《辩证的乌托邦理想:大卫·哈维空间理论的文本解读》依据大卫·哈维的文本著作,从逻辑和结构上对他的“辩证的乌托邦理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解读和剖析,阐释了其中所包含的空间政治学之要义。简言之,哈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依据地理一空间视域,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共产党宣言出发,在“全球化”和“身体”这两个空间规模上,批判分析了当今时代状况并提出了联合斗争策略;并且,在对传统的乌托邦理想进行批判反思的过程中,哈维整合提炼出了“辩证的乌托邦理想”。最终,哈维具体论证了“建设一种在社会上公正的、在生态上敏感的替代性社会”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