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既为学术界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异常的思路。它不是对中东的历史与制度作异国情调的描述,也不是将之当成干巴巴的教条,而是将伊斯兰文明的发展牢牢地嵌入其自身的文化脉络中。他使这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使之对西方读者来说是易于理解的和清晰的。作者就伊斯兰教的起源、性质和演变提供给读者一种难得一见的、发人深省的叙述,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视角。作者认为,多数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与中东拥有相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虽曾经燃起争辩,但也可能提供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人人都平等这个问题上,作者大胆地寻求和解的办法,即把伊斯兰的信仰同对于黑人、奴隶和妇女的极力渲染的消极态度进行和解。这种消极态度在许多中东文化中实施过。他也坚持认为,中东的特点
本书是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中的《主体性哲学》分册。其主要内容包括:主体与主体性、主体性的矛盾内涵、个人主体性的演化、群体主体性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学习。
本书对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历史、思想与现实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历史部分聚焦教派分化,还原了早期伊斯兰教复杂的发展脉络,以及什叶派与历史上不同政权之间的关系;思想部分围绕什叶派的宗教思想主张和著名宗教学者的贡献展开;现实部分则关注现代国家中什叶派社团的宗教与政治问题,囊括什叶派人口总数居全球前列的十多个国家。近年来,教派关系成为穆斯林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什叶派多维度的研究,对于认识伊斯兰教、理解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18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在一段时期内统治着欧洲哲学。它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思考自身、自然、宗教、人类历史、政治和人类理智结构的方式。在这部内容丰富且涉猎广泛的著作中,特里·平卡德将“德意志”的历史——从若干邦国的松散联合演变为具有特色文化的新生 ——同发展中的哲学思想的趋势和复杂性的考察结合起来。他考察了康德因革命性地强调“自我决定”而带来的重大影响,并追溯了这种影响在浪漫主义和观念论中的发展,以及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这些后康德思想家的批判。这部著作将会引起一大批读者对哲学史、文化史与观念史的兴趣。
穆罕默德以真主使者的名义,传授一部诵读的经典,使阿拉伯人从部落走向民族和国家,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言行至今仍在影响亿万穆斯林的生活。本书对这位先知兼政治家的伟大人物的一生作简明而完整的介绍。
本书借助作者的语言优势,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历史的、系统的考证和比较研究,通过语言这个文化的核心要素,展开了对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对凝结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进行描写、分析和阐释。 本书兼顾宏观与微观:先阐述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基本要素,从宏观上分析了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语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同时还深入研究了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语的结构与意义、演变和使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书使学习、使用和研究阿拉伯语的人们能够跳出传统观念中的语言界限,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入的理解重新认识阿拉伯语,更好地驾驭阿拉伯语,使其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
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新编卧尔兹演讲集》是以“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引导中国穆斯林顺应时代发展”为原则,本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编写的“解经”教学用书,不仅适用于清真寺阿訇宣讲,同时也适用于经学院校。通过新编“卧尔兹”课的教学,使经学院学生自觉接受新编“卧尔兹”中爱国爱教、和平、仁慈、中道、合作、团结、宽容、公道、两世吉庆的观点和思想,准确掌握相关的经训依据和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主张,并能在“卧尔兹”演讲和有关教务活动中熟练运用。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穆斯林人口多的地区之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穆斯林人口居多数,伊斯兰教在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的马来人、菲律宾的摩洛人和新加坡的马来人作为穆斯林少数民族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以上述六国为重点,系统分析了伊斯兰教与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法律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在民族关系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现代化进程对伊斯兰教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伊斯兰教要调适和改革,使自己的教义、制度、法律适应现代化。但伊斯兰教并没有在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面前衰落,相反,它日益壮大,伊斯兰复兴运动就是伊斯兰教对现代化的积极回应。
伊斯兰教正统思想经典书籍是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全面理解和深入宣讲《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的基础。为不断夯实解经工作基础,推动经学思想建设,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与宗教文化出版社合作,将我国阿訇、毛拉传统上通用的阿拉伯文版《哲拉莱尼古兰经注》、《密什卡特圣训经》、《伟嘎耶教法经解》,以及《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上下册)共五本典籍编印出版。日前,《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上下册)已经正式出版,首批各印制了12000册,由中国伊协赠送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人士使用,现正陆续送达他们手中。
这是一部集中反映21世纪我国伊斯兰教研究领域*前沿成果的论文集,绝大部分论文已经公开发表,散见于国内各种学术刊物,只有数篇论文尚未公开发表。本论文集论文以西北民族大学学者论文为主,同时也兼收了北京、上海等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相信,本论文集的问世,对于促进宗教学学科建设,完善宗教学理论,丰富宗教学内涵,拓展宗教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历史悠久、伊斯兰文化传统深厚的西安回坊和回坊之外的穆斯林社区进行了民族志研究,在记录、描述20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寺坊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城市化对宗教文化环境的影响、伊斯兰教育及其实践、清真女寺和女学、穆斯林迁移人口、经堂教育、宗教管理、清真饮食、教派观念、信仰认同,以及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认为在都市化进程中,西安伊斯兰教经历了剧烈的变迁,社区结构由古老的|“七寺十三坊”变为坊内十二寺和坊外十五寺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西安伊斯兰教历经的变革。认为在此阶段内,城市改造和拆迁影响到穆斯林传统的地理生活空间,大量流动穆斯林人口出现,经堂教育衰落,各种带有护教和救教性质的文化教育活动和民间组织出现,寺坊结构和寺坊管理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在都
《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续编》,共12卷,乃对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典籍的整理、编录。整理工作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和我社联合完成。 本套书收录有《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合订本)、《四篇要道》、《清真指南》、《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性理注释、五功释义、五更月歌》、《天方三字经注解》、《天方尔雅》、《清真释疑补辑》、《真功发微》、《大化总归、四典要会、醒世箴言合编》、《祝天大赞》、《天方信源蒙引歌》、《天方诗经》、《汉译宝命真经五卷》、《经汉注解赫厅》、《汉译礼拜箴规》、《清真》、《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会志》。其中既有明清时人原创的汉文著作,也有从阿文翻译而来的作品,既有对伊斯兰教教义和经典的普及读物,也有对伊斯兰教高深义理的研究,甚至是诗歌
东南亚伊斯兰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本书是国内部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当代东南亚伊斯兰发展的学术著作,同时该书其中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处于世界伊斯兰边缘地区的东南亚,是我国的近邻,其伊斯兰的发展不仅影响当地,而且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本书从历史、政治、宗教等多学科角度,剖析了当代东南亚伊斯兰产生、发展以及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当代东南亚伊斯兰经历了一个本土化和现代化的过程,虽然面临一些*主义的威胁,但是当代东南亚伊斯兰还是走向一条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道路。 此外,本书还对当代东南亚伊斯兰发展的一些难点、热点进行了多层次的剖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现实理论意义。
本书阐述了伊利汗朝完者都前的 伊朗宗教形势、完者都将什叶派教义确立为 国教的前因后果、伊利汗国后期苏菲派与什叶派的关系、 帖木儿时代的政教关系和萨法维时代什叶派 终被确立为国教的过程。
《清真释疑研究》编著者马占明。 《清真释疑研究》内容提要:《清真释疑》是回族先贤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者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资料来源,以儒生们熟悉的语言为工具,以比较、描述和批判为主要方法,用问答形式解答了大约20个问题,内容涉及宗教信仰、宗教功修、饮食习惯、衣着与仪表等。《(清真释疑)研究》对《清真释疑》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著述原因、论述方法以及版本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原著进行了点校、对原文进行了分段、断句、标点和今译;对一些人名、地名、书名以及生词做了注释;对作者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补充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疏漏,纠正了一些学术错误,次将《清真释疑》这部清代文献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圣训注释大家伊本 赫哲尔的《寻根定律圣训简析》一书,包含了对《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里没有重复的圣训的精炼解释。以汇集论述教法的圣训为主要内容,突出了圣训学的重要性、实用性。编者引证了大量较为正确、强烈的圣训,对传述人的生平作了详略得当的介绍,并着重说明每一段圣训是属于哪一类别,同时说明其分类的诸多原因。更值得称道的是,编者在每一段圣训之后,都引用了源自其他圣训的各种各样的附注说明,这样非常有利于对广义圣训的特定理解、对概括性圣训的条分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