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当代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是伊斯兰世界日渐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文化思潮,该思潮的勃兴与发展,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重建富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努力?br/ 丁俊*的《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在追溯和考察有关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了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简要介绍了该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重要研究机构与学术活动,评析了该思潮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伊斯兰世界政治改革、社会变革、宗教维新以及文化创新与文明重构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并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就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正和谐之道作了相应的比照分析,认为蕴含于东方文明中的中正、中和之道,对于应对和化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
奥古斯丁在哲学和神学上影响人类文明1600多年。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信仰归宿可以说代表了一代希罗人文知识分子的选择。他所确立的“信仰寻求理解”的认识论路线成为西方古典文明的标记。在他之后的一代代思想者不断从他的思想寻找灵感,不论神学,更正教神学还是启蒙哲学甚至当代的存在主义, 都从他那里寻找精神资源,他是西方文明里绕不过去的一个根基性人物。 作为现代文化人,无论你的思想路径如何,你已在有意无意中被他影响。 本书收入的两篇是奥古斯丁人论(Doctrine of Man)的代表作。《论自由意志》探讨恶的来源和人的自由意志问题。《论本性与恩典》探讨人的全然败坏与上帝的全然恩典。二文奠定了奥氏对人的本性探讨的基本思路,成为西方性恶论的经典阐释。
人一生的成长,犹如蝉蜕,只有勇于舍去身上那看似无比重要的壳,才能脱胎換骨,长出一双能让人生飞翔的翅膀。 而人很大的痛苦,在于不愿失去。対于已失去的,永近都在杯念、悔恨,放不下过去,折磨现在的自己。求不得是苫,得而复失更苦,想要紧紧抓住,却失去得更快更多…… 如何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你的美好人生?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杰克?康菲尓徳告诉我们: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会做减法的述程——減去无用的欲望、 累赘的习性、杂乱的心念。简单的心性,オ能过好复杂的人生。
伊斯兰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初沿着陆地进入中国的地段在哪里?伊斯兰文明进入中国的路径、传播方向及影响有哪些?中国各地的穆斯林在千百年间的生活变化有哪些?中国行走记者唐荣尧秉着学术的理性和诗人的情怀,沿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草原之路、唐蕃古道、滨海环线、大河之路,徒步10万里考察伊斯兰文明的中国之旅,力图探寻千年间伊斯兰文明东渐的步履,展现千万中国穆斯林的生活故事,深度探寻中国穆斯林的精神世界。 本书设计特点——书+杂志 封面:采用墨绿色,突显出沉静,如秋日湖水般让人平静又不乏灵性。封面上采用具有伊斯兰特色的清真寺图案,并将中心部分镂空,如同一扇打开的窗户。 内文:采纳”书中有杂志“的设计,即其中的内文彩色部分比黑白部分的版心要小,视觉上略微缩进一截,这样独特的设计将更
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马注是与王岱舆、刘智以及晚出近百年的马德新并称的明清四大汉文伊斯兰 译著家之一,主要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特殊的生活时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等,使马注一生思想起伏较 大,经历了一个从儒者到伊斯兰教学者的转变历程,其总体思想也呈现出明显的伊儒双重文化认同特征。 马注终其一生致力于汉文伊斯兰译著活动,力图通过 “公公理于天下”来实现“经世”理想,彰显了其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和卫教主义的高尚人格精神。《马注 思想研究》对马注伊斯兰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考察。 《马注思想研究》以晚明清初中国近世社会转型 的大文化为背景。本书由许淑杰著。
本书共分为五编。编为导言,它概略地讨论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的概念、伊斯兰教的发展模式、伊斯兰世界、近现代伊斯兰教的发展与演变、以及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相关后果论问题。 第二编,选择伊斯兰世界具有代表性的13个国家,分别是论述这些国家的政教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伊斯兰教在这些国家传播,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各国的伊斯兰复兴以及80年代和90年代的政教关系问题。本编的目的在于为其后各有关章节所拟讨论的问题做一铺垫。 第三编,论述冷战时期析地区冲突和战争。本编所述内容实际上涉及地区政治问题。 第四编,论述冷战时期的伊斯兰世界。本编讨论的问题仍属于地区政治问题。它讨论在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下,一些伊斯兰国家是如何既分别依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又是如何对美苏在伊斯兰世界的激烈争夺做出或强或弱的反应的。
这些是我曾经参加过的、的三次访谈。访谈内容讨论的是我刚刚发表的作品。无疑,就我的对话者和我自己而言,它们形成了一种积极解释的姿态。这种对我所“从事”的研究的解读不仅已经定型,而且这时了:因为我的工作并未停止,所以它不再专属于我。这种情形也可供人读解。它的事实、内容和陈述形式方面支配了这些交流。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做出任何修改了。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又同是一神教。然而伊斯兰教又有自身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本书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经济、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以及伊斯兰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
马文祥*的《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伊斯兰和谐思想研究》所研究的伊斯兰和谐思想,主要是指在伊斯兰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学者们大多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研究此类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而本论题是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基点,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主要方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系统地研究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内容,伊斯兰和谐思想的理论体系,以及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相互关系等,探讨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伊斯兰和谐思想的相互关系。二是伊斯兰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是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依据。四是论证和阐述了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
丁俊、金云峰编写的《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文化论集》共收入西北民族大学的学者关于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24篇。文章作者既有业已退休的学术前辈,也有目前正在担当科研重任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还有在学界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入选论文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上乘之作,涉及伊斯兰教教义学理以及中国穆斯林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不少文章颇具原创价值,学术水平较高。
为不断夯实解经工作基础,为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全面理解伊斯兰教基本精神,深入宣讲《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积极推广解经工作成果提供的伊斯兰教正统思想传统经典书籍,我会印制了我国阿訇、毛拉传统上通用的阿拉伯文版《哲拉莱尼古兰经注》、《密什卡特圣训经》、《伟嘎耶教法经解》,以及《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共五本经典。其中《哲拉莱尼古兰经注》、《密什卡特圣训经》、《伟嘎耶教法经解》等三本经典是我国经堂教育中必学的,《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是伊斯兰世界广受推崇的哈乃斐教法学派典籍,通俗易懂,简明易学。此举是我国伊斯兰教界解经工作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千百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穆斯林遵循哈乃斐教法学派主张,发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始终坚持爱国、守法、团结、和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