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本书可供研究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专业人士参考,也适合于对气候变化和产业低碳化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刘京林著的《新闻心理学概论(第5版)》分为新闻传者心理编和新闻受众心理编,新闻传者心理编包括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新闻采访心理、新闻写作心理、新闻编辑心理以及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心理等内容,新闻受众心理编包括受众的态度、新闻评论对受众心理的影响、网民心理等内容。运用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阐释新闻传受双方的心理和行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新闻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你接触过 小记者 这样一个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名字吗? 你见到过同龄人在一些重大的活动现场自信从容地采访吗? 你梦想过有一天也能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还散发着阵阵油墨香吗? 是的,只要你是一名光荣的小记者,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即使你没有任何基础,都不必担心, 因为你手中的这本《小记者实用手册》就是一位老师。 它将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传授给你各类新闻知识。 它将 理论与实践并重 地手把手教会你如何采访。 它将易学、易懂、易用地告诉你办报和写作的技巧。 它会在短时间内把你打造成小记者舞台上的明日之星! 《小记者实用手册》永远为你服务,给你一个金色的童年,助你 程锦绣的未来! 《小记者实用手册》*值得你一看哟!
《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是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编写的专业选修课教材。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主要是对新闻深度报道的采、写作了系统阐述。其中,把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对其理论、历史发展和在采写上的特色作了较详细介绍,并对集合在此报道方式之下的各类文体辟有专章进行介绍;下编主要是深度报道类新闻作品选编,目的是方便学生学习时熟悉各种文体的采写,并对它们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有直观、具体的感受。
融合新闻是运用融合思维与方法采集、呈现事实信息的互联网新闻样式,它建立在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而又灵活地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元素来报道新闻,注重互动设置、关键词、超链接的运用,强调提升新闻服务品质、用户体验和呈现效果。
近年来,“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已成为国际新闻传播学界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名词,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正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及高等教育领域的趋势和主流。《融合新闻学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石长顺所著,媒体融合是当代传媒业的一种新趋势,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合与合作,早已突破了现行政策的壁垒。因此,融合新闻的传播形态与运营方式也期待着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的突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当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程: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第2版)》是根据我院新闻学基础课程调整后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一部本科教材。全书分上、下编,概括了从古代到当代中外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将中外新闻史融入一本书,适应了院系课程调整的需要,体现了淡化通史课程,加强专门史课程”的教学思路;中国新闻事业史部分也试图摆脱以往以中国社会革命史为主要依托的分期方法,采用了全新的分期法,力图突出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脉络。
根据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与研究的现状,新闻传播学这样的提法强调了交叉,却容易忽略新闻学与传播学各自的区别,而且同属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影视、图书等与新闻关系不大的领域无法纳入讨论之中,所以本书使用了新闻与传播学这样一个具有更大灵活性的提法。本书涉及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都吸纳到新闻与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范围之内。在对大众传媒的选择上,将报纸、杂志、图书、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研究论文都囊括在本书的视野之下。
新闻传播学教育正在掉进传播学的理论陷阱里,或掉进以金钱为目的的“新闻策划”或“媒体策划”的陷阱里,二都都走进了一个远离新闻学真谛的真空世界。 真正原新闻学培养的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无冕”,他们通过挖掘真相,使公众的知情权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