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决定新闻》通过分析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的运作情况,论述了价值观、行业标准以及内部压力如何共同促使新闻工作者形成判断。《什么在决定新闻》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是新闻领域的经典之作,是从社会学的视角论述新闻媒体的全面、特色的作品。去年作者推出了新世纪版本,结合新闻行业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论述。
学者在概念化新闻信息、新闻制作、新闻、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时有何倾向?他们运用了哪些解释框架来探讨新闻实践?他们在形成自己关于新闻如何工作的假设时借鉴了哪些探索领域? 在《严肃对待新闻:新闻研究的新学术视野》中,芭比?泽利泽探讨了新闻学术领域的活力问题,并将新闻作为一种专业、一个制度、一个文本、一类人以及一套实践进行检视。 《严肃对待新闻》指出,学者们始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固步自封,导致出现相互割裂的学术团体。本书次以整本书的篇幅批判性地审视了有关新闻的学术研究,并按照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列举,回顾了诸如社会学、历史学、语言研究、政治学和文化分析这样极其多样的领域对新闻学展开的学术研究,并对每个学科领域为盛行和被低估的研究进行了剖析。
《总编手记:版面背后的故事》是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先生在新闻领域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2000年到2006年底,作者在《人民日报》任副总编期间的策划和改稿记录,以及退休后为报纸写的少量时评。全书分明理篇、写作篇、编辑篇、策划篇、记者篇、夜班篇、标题篇、政治篇、记事篇、作品篇等,精选了作者任副总编期间对新闻工作的感悟和思考。本书是对梁衡新闻业务人身份的忠实记录。它不是作品集,是作品加剖析;也不是回忆录,是回忆加思考。 兼具思想性与实用价值。
《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在日本发行的半月刊是梁启超主持的报刊中历时久、影响*的刊物。1902年2月8日,继《清议报》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每月旧历初一日、十五日发行。1903年2月起,改为十四日、二十九日发行。1904年2月以后,经常不能如期出版。1907年8月停刊,前后历时六年,共出96号,编辑和发行人署名冯紫珊,实由梁启超负责,刊物上的重要文章也大都出与梁启超之手。 《新民丛报》创刊号《本报告白》称:“本报取名《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初创时,分图画、论说、学说、口闻短评、中国近事、海外汇报、史论、地理、教育、学术、近事、名家说丛、舆论一斑、杂俎、小说、文苑、绍介新著各栏。第二年起“改定内容”,论著门中,着重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历史、地理、教育。说明“
本书依托会话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等话语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考察了BBC《十点新闻》在话语行为、话语结构、话语实践等方面的特征,并着力探讨了BBC新闻中的“话语真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和本质属性。全书主要包括概论、作为机构话语的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的播报类型与声音呈现、电视新闻中的新闻标题、电视新闻报道的开场白、电视新闻中的指称关系、电视新闻中的采访片段、电视新闻中的同行采访、结语等内容。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是我国***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它尝试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日本的侵华战争,从而进一步剖析传媒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战时日本报界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终沦落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日本报界参与战争、宣传战争、推动战争发展的过程,是日本报界对政治屈服、迎合和协力的过程,它对塑造全民精神总动员、构筑战时精神、统一国民思想、推动战时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本书从传媒与战争的关系角度出发,厘清了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脉络,勾勒了日本报界由抗争到妥协、*终沦落为军国主义宣传机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战时日本媒体 转向 的原因。同时,从政府、民众和媒体的互动中考察了战
法治新闻报道是记录我国法治进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媒体以专业报道打造精品内容、以法治传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首先要厘清法治新闻的概念和历史,为此,本书 纵向 考察了与 法 有关的新闻信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媒介传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应该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语境下的报道,为此,本书 横向 排列了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等不同法律部门的新闻报道的特点;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做好国内宣传报道,还应重视国际传播,为此,本书梳理了以法治视角报道我国重大事件的方法和要点,分析评述了对他国新闻和国际事务进行报道的法治新闻实践。 本书一方面通过通俗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让国内的受众提升法治思维;另一方面也通过真实直观的呈现,让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法治建设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近代中国的“图像新闻”的历史,即以图像来描摹社会“时事”的历史展开了叙述,并对中国近代“新闻图像”文化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近代“新闻图像”与其他文化样态(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清单。进而认为深入而系统地开展“民国图像”文化研究,使它像其他文化形态一样焕发出历史文化的光辉,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担负起的文化历史责任。 全书总共六卷,洋洋285余万字,书中选用有2400多张珍贵的图片资料,全面而细致地对1840-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新闻图像”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运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本书图文结合、条理清晰、资料翔实、建构完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无
本书以新闻观念为题眼,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本土新闻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系统的、历史的、辩证的理论视角,建构一套兼具理论感和现实感、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观念理论体系,以解答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理论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本源之问、价值之问和实践之问。
本书主要包括新闻采访的基本原理、主要观念和具体的业务。 本书注重实用性,作者结合自己教授新闻采写课的经验,总结和分析了学生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的主要的问题,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论述。 本书案例丰富,既包括知名媒体的报道,也包括一线记者、编辑的采编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传媒实际运作,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同时,本书还选择了一定量的学生作品,增强了教材的地气。通过对学生新闻实践的点评,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为本书使用者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本书专门设置互联网对新闻业务的影响一章,从新闻线索的获取、用户生产内容的盛行、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挖掘和核实、在线采访、机器人写作、传感器新闻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作了介绍,并指出新媒
......
《三联生活周刊》 2021 年和 2022 年 报道内容的精选集 的合集二册 。可以说是对中国与世界,年度精彩而浓缩的记录。 涉及中国产业形态变化的解读、流量时代中的人物命运的体察,科学与理性主义的思辨,对文化和文学价值的思考, 以及 当下热的 元宇宙 概念的解读,将女性从话语场中挖掘出来,展现女性偶像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可能,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探索人物背后的故事, 等等。 《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新闻长期主义,重返现场的理念,记者在信息喧嚣的时代,感受到自己内心安静的强大力量,感受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观察社会的百态,关心人的性情、情感。同时,他们也借用历史学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当下做的每一篇具体稿子的意义,使之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如此,
本书立足于时代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结合当前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媒体的现状,介绍了财经新闻的基本知识、理念和实践。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在发生变化,财经媒体的媒体生态也在不断 新,而现有的财经新闻报道书籍受到写作和编撰时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反映与适应当下的新闻实践。 本书以我国 的财经新闻报道为范例,让读者通过实际报道学习财经知识、了解 的财经形势,并掌握采写财经新闻报道的技能。希望本书可以为财经新闻的教学者、学习者,财经新闻的从业者带来收获。
批评语言学理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进行文本分析,研究新闻语篇微观层次的语言特征,如及物性、形态、名物化、被动化、互文性、情态、主位,以及微观的话语策略,揭示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对现实有较强的关照性。本书以《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 》《泰晤士报》过去近40年间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述三家报纸媒体过去近40年的涉华报道,研究这些报道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科技等主题中所呈现的报道数量的变化,以及其文本中所呈现的中国形象,揭示及其意识形态根源。这将有利于中国改进和调整对外交往策略,从而树立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走过八十个春秋了。 八十年,春风化雨;八十年,润物无声。从新闻学组,到新闻系,再到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教育以八十年从未间断的历史,以日益成熟、健全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及新闻实务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建设,成就了其在现当代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独特而崇高的地位。本书收录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论文集以供参考。
2012年,财经频道陆续组织了“打造央视财经体”系列研讨会,201 3年又连续召开了“提升专业能力骨干记者座谈会”,主要内容都是结合财经频道一个个具体的报道案例,研讨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在这些会上,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反复向大家提出同一个要求,那就是:提升专业能力,要“投入感情,保持耐心,进入圈子”。 这一要求,是在财经频道走过了开播的头三年创业阶段,进入专业化发展平台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009年7月接到开办财经频道的任务,财经频道的同事们一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充满创业的激情和热情。2009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创业,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财经频道专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节目选题进一步聚焦,调查式、研究式报道手段
本书分杂志的历史、经营管理与设计制作三个部分,对美国杂志进行了广泛、细致、深入研究。部分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杂志的报道特点、广告角色、不同时代的接受状况与市场定位,以及杂志与政治、文化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第二部分提供了大量的杂志行销的盈亏信息,从市场生存的需要出发,翔实地剖析了杂志的经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第三部分从工艺技术角度研究了杂志的编辑技巧、外观设计与制作工艺,同时还研究了杂志信息的限制问题、诽谤问题、版权问题等杂志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后探讨了21世纪杂志的发展趋势,并对杂志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人文思考。 本书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的称赞,被美国40多个新闻与大众传播院系采用为教材,而且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媒介和传播项目研究中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