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 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做人太实在,就读《江湖丛谈》!曲艺大师马连登曾因义子李金斗“做人太实在”而赠他此书。此书曾一度被北京gong安用作侦破各类偷盗和诈骗案件的宝典。这是一本醒世奇书,堪称反诈app的“祖师爷”。它向我们揭晓了一个真实的江湖世界,揭秘了江湖中种种套路和骗术,其中有的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我们闻所未闻;有的骗人钱财;有的凶险万分……使人读来不禁拍案叫 ,同时又脊背发凉。江湖已改,套路未改;世道已变,人心不变。如今社会上的许多骗术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原型。此外,书中还揭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行当内幕,以及奥妙无穷的人情世故,使人读来增长人生经验,避免吃亏上当!\"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是 三言 的靠前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抢先发售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目录又题 古今小说一刻总目 ,可见这 古今小说 是 三言 的总名。后衍庆堂重刻时,才题名《喻世明言》。
.
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进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同志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其诗词的内涵,真切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作者又对诗词常识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本书对于读者理解诗词大有裨益。
本书是南开大学陈洪教授《西游记》研究的代表作。本书根据《西游记》中随处可见、令人费解的道教话语,剥丝抽茧,层层推进,推导出《西游记》可能存在一个 全真化 的创作环节,并猜测小说可能经过了道教人士的加工和改造。在这个前提下,根据小说成书时佛道相争的时代背景,深入解析了《西游记》中为显豁的矛盾现象 对佛教有一定了解却又不那么精晓,大量引用道教术语却对道教不那么友好。小说中那些让人困惑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让孙悟空去当弼马温、须菩提是道家人物还是佛门人物、为什么要 三打 白骨精、牛魔王为什么是一头大白牛等,至此也就迎刃而解。对小说中一系列矛盾的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辨析,能让读者重新认识和理解《西游记》这部伟大小说。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了人们对于 功名富贵 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坚持自我、守护人性的行为。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的《儒林外史》,版本精良,精校精编。书前有专家撰写的 导读 ,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对原著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本书是书法大家沈尹默关于学书的心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浅显的入门教学文章,谈论了学书的工具、执笔行笔的方法、入门应当临什么帖等初学者关心的基础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临摹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针对学王的诸多困难,从字帖选择、用笔方法等方面给出了可行的建议。第三部分是对颜真卿等历代名家学书经验的诠释,力图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讲得简单明了,对想要了解书法理论或进阶的书法爱好者有所助益。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书学思想,本书选配了部分沈尹默的书法作品及文中提到的名家作品图影,以作补充。
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 文明人 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 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 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 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 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本书以常见的家庭暴力问题引入 羞辱创伤 这一心理学问题,向我们讲述了隐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且对人们内心伤害性较大的 羞辱伤害 问题。充分展现了当下社会中,羞辱创伤的现实存在与无意伤害,内容平实,却处处唤起人们对 羞辱/羞耻 的觉醒。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阅读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心得感悟。旨在打破普通读者对古典小说的种种既有偏见与误解,引导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古典小说,感受其中的深邃魅力。 本书分为12个章节,分别从出场、视角、错位、人物、道具、性别、层次、变奏、本性、传承、说教、死亡这12个角度来论述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美学,从整体宏观的视角找寻古典小说的内在共性与隐秘的传承联系。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常常令后人神往不已,人们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名士们的故事。这本关于《世说新语》的 通识 ,不止讲这些趣味盎然流传千载的故事,更通过对《世说新语》一书来龙去脉的爬梳,讲作者编纂故事和设置门类的巧思;不止讲魏晋风度,更进一步揭示《世说新语》所隐含的魏晋时代精神和重大议题;不止讲名士风流,更描绘了一幅魏晋名士的全景图卷。从而引领读者真正进入《世说新语》的世界,构建阅读《世说新语》的知识骨架,亲身融入鲜活的魏晋文化,捕捉名士们早已逝去的流风遗韵。
《周易》作为 群经之首 ,被誉为 古代东方奇书 ,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影响后世数千年。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精心择取《周易》中深富智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言佳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剔掘出蕴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义和哲理哲思,并紧贴当下读者关心的心灵话题,以深入浅出、意蕴悠长的文字,带领读者了悟《周易》精义,探寻古人的思想世界,进而绾合读者自身的心路历程,把握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孙子兵法》是只讲战争的书吗?《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竟不主张打仗? 《孙子兵法》是众人皆知的兵书,但其实又有许多方面,与读者的一般印象截然相反。 《〈孙子兵法〉通识》不仅在书中回应了上述问题,更打破常规的按篇章讲解的模式,将《孙子兵法》不同篇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从 兵圣 孙武、《孙子兵法》其书及其流传、战争审思、微言大义、思想内核、国际传播、比较视野里的《孙子兵法》等七个方面,对《孙子兵法》全书进行了有机串联、生动讲解,既从原典大意和思想内核两个角度出发,帮助读者对《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智慧建立完整而立体的认知,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读者对这部 古代第一兵书 的成书、流传及其影响建立清晰而整体的了解。文字可读性强,阅读体验流畅有趣。
《史记》一百三十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直接阅读不易,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依据,选取其中为历代读者广泛引用或称赞的名言佳句,以原文、译文、讲析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解说,让读者了解到:在司马迁的书写场景里,原本有着怎样的上下文;如果它们在《史记》里一再出现,涵义有着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古今意思是否相异,在现代的独特价值又有哪些。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同学,也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作为非专业读物阅读。
.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名震寰宇的古典文学名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影响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无疑,《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是让人感到熟悉的。不过,《西游记》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其民间文学的特点,不容易读通读透。 本书是《西游记》研究名家竺洪波教授的z新力作,融入了他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讲授经验,在所叙内容上力求新鲜有趣,文风流畅清丽。本书先解释《西游记》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经典,然后从神话世界、文化宝典、艺术精神和文学畅想四个方面揭示《西游记》的恒久魅力,后讲述《西游记》的作者和版本问题,并提出整本阅读《西游记》的方法,为了解《西游记》及其文化意蕴提供了一幅完整的认知地图。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水浒传》是明代 四大奇书 之一,众多梁山好汉的传奇经历和独特个性,使小说富于传奇色彩。 本书是 中华经典通识 (第三辑)之一种,是当代名家讲解《水浒传》的通识之作,内容全面,分析透彻。除了讲述《水浒传》世代积累的成书脉络、影响和传播,赏析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紧跟时代,以问题为导向,回应了大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为什么有人说 少不读《水浒》 ?宋江是真讲义气,还是假仁假义?梁山好汉为什么一定要被招安?鲁智深从不恪守清规戒律,为何还被赞为 佛 ?等等。读者可以通过这部通识,真正走进富于传奇色彩的《水浒》世界,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获得全面的认知。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点导入,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点,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