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 亲爱的读者,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 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 看 孩子和 聆听 孩子。 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还创作了谈论教育、学养的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精选了叶圣陶谈论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与我们并肩同行,为我们增添新的智慧与力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人的教育,灵魂的教育,整全的教育;他提倡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互相照亮;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独立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并提出了本真的教育的方法。
本书是一个一线教育者的行走和思考、观察与行动。 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师、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 本书是对弋阳教育生态从局部到整体、从城镇到乡村真正改良的记录与描述,思想性、现实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是 做 出来的,是真正的 做 而论道,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也适合教育管理者和关注教育的人士阅读。
本书收录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背诵的60篇古诗文。为每一首古诗文配备注释、翻译,介绍作者、作品信息,诗文后配赏析,从艺术风格、写作手法、思想内涵等角度进行解析。又为每首诗词标注诵读节奏,列出诗词名句,方便学生记诵。扫一扫书后二维码,可听朗诵音频。配套的《一背一练》小册子,为每首诗文配练习题,题型多样,方便学生加强理解,提高备考能力。
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教育巨著。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作者被人熟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无目的,成长才是目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本的后面,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教育的目的》是怀特海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怀特海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 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 。这些富有创见而深刻的教育观念,对现在所提倡的 素质教育 有很大参考价值。
聚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30年代就令人瞩目、今天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向青年读者恳谈读书经验。读书的 价值 易让人懂,读书的 方法 却难人人能求: 同样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 书呆子 的绰号。 所以 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们 的 读书经验汇集起来 , 供读书青年的参考 ,这在民国 是读书界所急切需要的一件事 ,在今天这样的读书环境与风气下,恐怕同样急切。本书各位作者虽然经历、专业、性情各有不同,具体观点、方法也各有门道,但对读书方法的诚恳介绍,却都相当一致。希望读者阅览这本小书时,各取所需,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找到自己读书治学的门径。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是英国大学在校学生和中学高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必不可少的学习指导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类书籍文本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对读者把握文本的历史背景和特有语境,正确领悟解读文本,提升读者,特别是广大学生对各类文本的阅读写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本书行文活泼,没有艰深的术语,注重培育学生各类文本的阅读及创意写作的能力,为此,本版还新增了如何分析电影和网络媒体等各种媒体文本的内容,汇编了大量实例、阅读材料、自我检测题等相关材料,可以帮助读者切实提升阅读与创意写作能力。
本书是 少年问答 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收录2022年12月到2024年3月间,50封少年来信。根据孩子们的来信内容,全书共分为7大版块,除了成长的烦恼,亲子关系,学习等较为常见的问题,本书中,如何自律、如何保护自己,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连叔以朋友的身份,在回信中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也为家长与老师提供的沟通的范本。
《 幼儿教育学基础 (第2版)复习指导与习题精编》是国家*规划教材《幼儿教育学基础》(第2版)(*师范教育师组编,李季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前面为复习指导部分,按教材章目顺序编排,共分8章,每章设置学习导航、重中之重、应知应会、范例解析、小试牛刀、参考答案与计分标准六大模块;本书后面为模拟测试部分,编写了5套模拟试卷,试卷按照考试题型、分值比例设置题目,全面覆盖了大纲考点。本书紧扣教学大纲,涵盖教材内容、融合学情教情,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运用知识能力提供全面指导。本书以练为主,使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学会分析方法,明确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提升专业技能。本书是中职学生参加对口升学招生考试的考前复习指导用书。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首次从家庭教育及校园教育角度谈儿童的偏差行为,阿德勒认为儿童的性格在四五岁时会基本定型,之后的行为习惯、个性情感都在此基础上发展。对于儿童的一些行为问题,必须探究其童年时期的发展偏差源头,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错误认知,引导儿童积极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融入团队、建立充实的人际关系。阿德勒针对缺乏自信的儿童、虚荣心强的儿童、好动易怒的儿童、懒惰不积极的儿童、不合群的儿童等做了具体的心理分析及指导,本书以浅显的文字与生动的实例成为老师与父母的儿童教育实用指南,启迪和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更好地帮助有行为问题的儿童。
杜威的教育名篇《儿童与课程》系统阐述了儿童与课程的关系、教育对儿童的指导、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心理方面的关系、教材的心理化等课程论的基本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蒋雅俊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此名篇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与解读,重点解决当前教学内容难以纳入儿童的经验结构、儿童难以实现内在的知识建构并在没有效率的学习中慢慢失去兴趣等问题。本书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材与儿童当下经验之间的联系,提升对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认识。
内容简介: 《教育的目的》是怀特海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该书为全译本,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书中汇集了十个主题的演讲和文章,并以第一篇《教育的目的》作为书名。全书贯穿一个主题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怀特海认为教育应充满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如果不能让受教育者经常看到伟大和崇高,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既体现了新教育的精神,也保留了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富有创见而深刻的教育观念,对现在所提倡的 素质教育 有很大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40岁是对前半生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后半生的规划与展望。教师应站在40岁的开始,给自己一个新的下半生。如果你在40岁之前做得不够好,那么就从现在开始重新规划你的教育人生;如果你在40之前做得够好,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总结40岁前的遗憾,以后做得会更好。 ??作者认为,对于教育者而言,40岁才是出发点。 ??本书50多篇教育随笔,真实地再现了万玮在40岁的专业成长。跟随他的思想脚步,你会进入新的教育境界。
本书用小创意的方式,聚焦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呈现具体的做法与思考,涉及开班准备、班干部培养、家校沟通等多个方面。书中关于班级管理的创意,按 班级建设多创意 学生成长有妙招 家校共育讲策略 三个板块阐述,并以精彩的实践案例呈现,细细道出了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每个案例后皆有作者的 锦囊妙计 。作者深谙一线班主任工作中棘手的常规问题,在书中对各类问题做出了有序、系统而有实效的探索,具有创意与实用价值。
鲁道夫 斯坦纳是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建筑师,也是华德福教育的始创人。本书主要是通过斯坦纳对教育相关的论述和演讲,全面体现其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借鉴意义。
福泽谕吉倡导人格独立、重视实用科学学习。他影响力*、对日本近代教育贡献*的两部著作当属《劝学篇》和他为日本近代化所设计的范本《文明论概略》,书中收录了《劝学篇》的全部内容和《文明论概略》的重要篇章。本书是其教育思想的全面体现。
书稿是针对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学生编写的家庭教育指导用书,全书分两章,章系家庭教育指导师针对家长在教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给予解答。第二章系家庭教育指导师针对学生在学校出现的各类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并给出应对策略。 书稿是北京市东城区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示范区 两年以来的建设成果。是一部展示北京市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能力之力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成长问题。
从事特殊教育,光有一份恻隐之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身上有各种各样障碍的孩子,特教班主任还需要有更适切的以人为本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书中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无不体现着作者作为一个特教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所表现来的爱、包容、深情以及担当,更体现了她在特教领域的班级管理经验与智慧。本书能为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班主任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