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害怕一些事情: 怕辜负别人,怕做得不好,怕被评价、被抛弃,怕打扰别人,怕发表意见,怕表达感受 这些阻碍我们生活的日常恐惧可分为四类,每个人都应关心: 对成长的恐惧,或难以获得一个真正独立的成年人的地位。 害怕表达自己或定义自己,很难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对行动的恐惧导致难以投射和构建生命意义。 对分离的恐惧导致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本极具启发性的书中,作者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那些囚禁我们的恐惧。他为我们提供了解放和充实生活的工具,不仅引导我们逐步挣脱恐惧的枷锁,还帮助我们能够自信地拥抱每一个挑战,活出更加自由、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
疯狂是行为的反常、情绪的波动、思维的混乱; 疯狂是无法自控的挣扎、难以预测的危险; 疯狂是迫切需要被隔离、被救治的精神疾病; ...... 长久以来,人们将疯狂视为一种例外,认为那只是少数 非正常人 面临的困境。然而,在《什么是疯狂?》中,精神分析师达里安 利德借由丰富的案例,提出了新的观点:疯狂是人类共同的生命经验,它并不一定是精神疾病的症状,而是我们解决内心冲突的方式;疯狂也并不总是伴随着剧烈的情感爆发,相反,它往往与正常生活无缝地交织在一起,而这些 安静的疯狂 背后,则潜藏着个体自我修复的尝试。在疯狂与文明之间,学会直面内心无声的风暴,才是每个人必修的心理课。
内容提要 在科技席卷一切的今天,人类该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坚持自主?《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一书提出了深刻的回答。作者倪考梦历时18年,结合古典哲学、心理科学与前沿技术,打造了 自主三角形 理论模型,全面解析自主的定义、价值及实现路径。他强调,自主不仅是自由的感受,更是对生活的掌控,是意愿、能力与资源三者平衡的结果。书中从个人的日常生活到社会集体的自主实践,层层深入,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提供实践的可操作性。在人工智能深刻影响社会与个体的时代背景下,这本书为追求自我成长的人们指明方向,是一部兼具思想启迪与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 专家推荐语: 用十八年书写自我,带你见证从赫拉克勒斯到普罗米修斯的蜕变之旅。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在AI时代的浪潮中,唯有自主,
本书是布伦塔诺的教职资格论文,也是其一生所著四部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专论之一。该书上篇提纲挈领地对由来已久的有关亚氏《论灵魂》中“主动理智”学说的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考察。下篇则以对《论灵魂》及亚氏其它相关思想独到而充分的解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有关“主动理智”学说的精微、自洽而不失传承的创发性诠释。该书至少有三个目标:对亚氏《论灵魂》文本的一种解注:针对某些神秘化的误释而对亚氏思想的捍卫;以亚氏作为一位可信赖的顾问而对人类思想活动本身所进行的探究。该书也可被视为布伦塔诺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的秘密发源地。
为什么你有时会觉得自己不像自己? 为什么你常常做出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举动? 为什么你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梦 知道答案! 《预见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承袭心理学大师的经典理论,通过解梦的方式,结合生活实例,揭示出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和隐秘欲望,从而帮助我们找到焦虑、恐惧、孤独的根源。同时,作者提出了一些技巧,教我们如何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梦进行科学解释,从而认识自己,成就自己。
《物质·意识·场: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人类世界存在的哲学沉思》就是其数十年潜心研究哲学的结晶。科学泰斗钱学森读了该书后,称此书“扩宽了视野,深受教益”,是“探索新的哲学思维”,哲学界的一些学者对此书评价也极高。阅读本书,可以充分领略到哲学上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本书试图在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中阐述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并将其视为这个传统自身的一次“规定了的否定”。这意味着否定辩证法中同时蕴涵着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这种批判与拯救的张力,无疑将改变长期以来阿多诺在汉语学界那种单纯的颠覆者和否定者的形象。
《易经入门》改深奥之古语为今言,化艰涩为简易,在台湾一经面世即风行于市;《易经》,我国最古老的人文经典,号称“群经之首”;《易经》,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被尊为“天人之学”;书中精义,乃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对天道与人理的综合探寻;古人以此吉凶,指点迷津:今人以此临机应变,天人呼应。
本书源自柯瓦雷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举行的一系列讲演,后经扩充而成此书。在这本书中,柯瓦雷主要关注的是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人类思想经历井完成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和谐整体宇宙(cosmos)的解体和空间的几何化。这场革命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从库萨的尼古拉开始,经过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儿、莱布尼茨、牛顿等思想家的探讨和争论,古希腊和中世纪的那个有限封闭的秩序井然的世界(costaos),最终演变成了均一而无限的宇宙(universe)。在本书中,柯瓦雷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魅力和深度,说明了十六、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思想与当时科学问题的提出、概念的构建和解决的途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理解整个欧洲近代哲学史提供重要启发。
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对于80年代末期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思想的诱惑,更是一种浪漫气质的熏染。那时,人们像传递一本情感日记一样,争相阅读这本书,有几分神秘,也有几分神圣,那种感觉显然不同于对知识的饥渴。
《说谎心理学》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我们每天会用到5~200次程度不等的谎言。事实也告诉我们,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爱情完满、人生幸福,与谎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谎心理学》以幽默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哪些是谎言、为什么说谎、怎么利用好的谎言、谎言与真相的关系等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提高识别和利用谎言的能力,使人生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博弈心理学》 如何快速说服别人,让人无条件相信你? 如何引导对话过程,选择优势问答策略? 如何诱发他人欲望,洞悉他人内心需求? 如何扭转他人思维,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本书通过62堂心理课,配以贴合内容主题的插图,妙趣横生地讲述了职场、商场以及情感生活中应当如何掌握主动权,涉及人际交往、高端谈判、企业管理、情感对话等各个领域,是一本立竿见影的实用心理学指南。
我的目的是促使你们去阅读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卷,并且按照马克思的本意去阅读它。我所鼓励的是你个人面对这一文本的经历,是直接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研读,是你将开始形成对他思想的独立见解。 马克思的本意是辩证的,我们必须在阅读《资本论》时,首先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和说明是简明易懂的。但当前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文本?所以在《大学译丛:跟大卫·哈维读 》中,我也加入了自己关于《资本论》与当今世界的相关性,以及在阅读《资本论》文本中显然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观点。
本书采取访谈的形式,记录了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哈贝马斯和德里达就9·11事件所作的分析。两位思想家的分析不局限于此,尽管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最终结论各具特色,他们还是一致同意,应对启蒙运动进行反思,从中觅得9·11事件的真正根源。全书是伟大思想之间的碰撞,也是思想与当代重大事件之间的相遇,因此,本书的“出现本身也堪称一个事件”。
《评说超人:尼采在中国的百年解读》主要是整理、译介百年来东西方思想文化大师对尼采思想的解读,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尼采的解读作为进一步解读尼采的文化和思想资源,吸取他们解读尼采的经验得失。 书中收录的作品包括:梁启超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不说》、王国维的《尼采氏之教育观》、陈独秀的《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李大钊的《介绍哲人尼杰》、胡适《尼采》、鲁迅《关于尼采的言论选辑》等等。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成果最丰、探讨最热的部分。该书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包括对一些经典社会契约理论家思想的探究;对正义、平等与公正的理解;对政治辩护复杂性的探究;等等。
为使这套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质量,我们力求坚持以下原则与方法:一是以“哲学理论创新”为基础和核心,来精心设计丛书选题,力求展现我国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反映时代和现实方面的重大进展及其意义和价值;二是以“一批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为研究主体,来组织作者队伍,力求展现当代我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的风采;三是以“学术积累与阐释原创性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意义”为内容,来布局各书的逻辑框架,力求完备而客观地反映作者在本领域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四是以“清理与总结、梳理与分析、评价与检讨、回顾与展望、创新与建构”为写作要求,来设计各书的主体思想,力求全方位地总结过去和清醒地面对未来,为读者把握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参照;五是以“浓厚的学术思想含量、贴近社会生
为使这套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质量,我们力求坚持以下原则与方法:一是以“哲学理论创新”为基础和核心,来精心设计丛书选题,力求展现我国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反映时代和现实方面的重大进展及其意义和价值;二是以“一批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为研究主体,来组织作者队伍,力求展现当代我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的风采;三是以“学术积累与阐释原创性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意义”为内容,来布局各书的逻辑框架,力求完备而客观地反映作者在本领域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四是以“清理与总结、梳理与分析、评价与检讨、回顾与展望、创新与建构”为写作要求,来设计各书的主体思想,力求全方位地总结过去和清醒地面对未来,为读者把握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参照;五是以“浓厚的学术思想含量、贴近社会生
强者政治学与弱者政治学追问不同的问题——追问幸福与追问正义,这也体现了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在立足点上的重大差异。古典时代政治思考范式对“幸福”的规定是“至善”(the Good),即完满的人生目标,它吸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广泛注意。当然,什么是真正的离贵强者,什么是灵魂的自足完善,什么是强者的悲剧感和命运感,是所有时代的人都可能追问的。 《古典政治哲学史论》介绍了美德政治之悲喜交集、修昔底德的史家三言、柏拉图的问题与解法等内容。
本书为华语世界部研究得德勒兹的力作。作者杨凯麟是知名青年学者,以锋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见绘制了当代的哲学大师德勒兹的思想肖像。本书各章分别讨论了德勒兹哲学的时空关键概念:艾甬、时间-影像、生成、折曲、虚拟等。杨凯麟认为,对德勒兹而言,思想的条件只存在于“失常的极点”。分析每个概念不可分离的內建极点,罗列其聚集的多种异质能量,探测由此诞生的思想平面,这便是“分裂分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