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 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如今社会中流行 一种古老的性格分析法 九型人格分析法。它不是杜撰,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具有来源于生活的特点,后来逐渐发展为一套认识自我,识己用人的有效管理工具,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很经典的一门课程。 阅读本书后,我们应该能放下以往的认知 对人的偏见,学会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一切,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
觉得自己有特权,喜欢操控,渴求认同? 内向、敏感、玻璃心,但又觉得自己很特别? 羞于表露真实的感情? 经常觉得别人在针对你? 如果你有以上心理,那么你的自尊很有可能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这导致我们自卑又自恋,陷入一种自我拉扯的痛苦。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剖析自信、自恋、自卑三种心理状态。他认为,每个人的心理都在无私与自恋之间波动,适度的自恋对维持健康的自尊感不可或缺。同时,作者为人们如何识别及应对身边的自恋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本书可以帮助人们避免陷入自恋的危险状态,特别是帮助那些不够自信的人,找到自己的声音,自信且更具热情地生活。
.日本著名精神科医生幸树悠领衔创作,根据海量心理咨询案例改编。 采用漫画故事的形式讲述心理学知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的场景对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专业独到的心理机制分析,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行为心理学知识。
人格是由人格面具构成的,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人格面具,以适应不同的情境。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人,人格面具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融洽友好的。如果人格面具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当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内心就会产生冲突,在行为模式上出现问题。《人格:了解自我洞悉他人的心理学》介绍了13种人格类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较为常见的,每位读者都能够从中瞥见自己的影子,并通过对内容的学习更好地理解面具下的思维和言行。同时,书中也着重介绍了一些比较危险的人格,希望帮助读者在生活中提高辨识力,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此书的靠前部分,罗杰斯大师回顾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经历、成长体验,以及人生观的起源等。此书的第二部分,罗杰斯详细介绍了其个人的专业观点和参加的各种活动。书中的第三部分,重点讨论了教育问题,他提到了自己对于教育性质的认识以及展望。在本书的很后一部分中,罗杰斯发表了他对文化巨大改变的看法,也推测了我们的世界改变的方式。 此书讨论的内容,已不局限于心理疗法,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哲学,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是任何国家、任何职业的人都能很好热衷的、使生命得以扩展的方式。
《中职选手技能竞赛心理辅导》详细阐释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职选手的竞赛心态,包括选手的 生理应激、选手的竞赛心态、选手的认知辅导、选手的情绪控制、选手的意志训练、选手的人格特质。二 是中职选手的学习方法,包括掌握学习技术、激发学习动力、学会正确归因、克服竞赛焦虑。三是中职选 手的挫折应对,包括挫折及其应对方式、中职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受挫对中职学生身心的影响、学会积 极应对。四是中职选手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了解自身专业,正确认识就业; 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中职选手技能竞赛心理辅导》旨在对参加职业学校技 能竞赛的选手们提供心理上的指导,也为选手的教练 们提供了解选手竞赛心理状态的参考。本书由隋莎 莎、麻丽华主编。
在日复一日庸庸碌碌的生活之外,如果能试着掌握自己性格上的特征、优缺点、长短处,以此作为磨练人格、丰富品性的指针,从而体会待人处事上有待努力的目标和具体方法,生活不是更富乐趣与意义吗? 事实上,了解对方的性格,对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帮助。 孙子兵法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今天的环境来解释则是“洞察对方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性格,则人际关系顺畅无比。” 在众多的性格学说中,以杨格和克雷契曼的《性格类型论》*特色。本书便是以其为基础,且尽量采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论述,使您看后能确实觉得有所帮助,甚至成为一名灵活运用性格学的“专家”!
该书是作者作为心理医生,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通过分析心理咨询者所绘画的,房、树人、找到其人格缺陷,并逐渐完善其人格的一种心理测压与解压的科学书籍。这是一种通过心理咨询者绘画房、树、人,从而检测其人格、性格、压力、承受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心理治疗方法。该书语言通俗,图形简便易懂,读者完全可以自测、分析、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缓解读者的心理与工作压力,积极健康地生活。
本书阐述了人格和健康人格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结构特征,总结和分析了中西方健康人格的思想、不同历史时期人格教育实践及其成果对健康人格塑造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探讨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大学健康人格教育对策,。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原则和途径方法。本书还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观点等方面对大学生健康人格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针对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研究现存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展望,强化了论著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本书适用于在人格理论及塑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者以及一切渴望认识并把握自己的青年学生。本书也可作为心理学学科的系列专题讲座或选修课的参考教材。
《基因与人格》选取《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第2版)中的“人格的生物学领域”单独成册,为那些对人格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轻便的版本。 《基因与人格》关注影响人格和受人格影响的生理因素,涉及到遗传学、生理系统和进化论。遗传学取向探讨遗传如何影响人格,基因是否影响着我们的活动性,是否暴躁、不友好,是喜欢社交还是偏好独处等人格特质,以及基因和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生理学取向探讨大脑的活动水平、皮肤电活动等生理唤醒水平如何解释和影响焦虑和神经质、内向和外向等人格特质,早晨型—夜晚型的人有何差异,以及大脑的不对称性与情绪类型的关系等。人格的进化观探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格发展是否也体现了自然选择法则,助人性、群体归属感的寻求,女性在择偶时的挑剔性等人格特质是否是适应的产物。
《自我与人格:人格心理学的认知革命》选取《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中的“人格的认知/经验领域”单独成册,强调对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愿望以及其他意识经验的理解。 《自我与人格:人格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涉及认知经验、情绪经验和自我三个大方面。认知经验主要探讨个体在现实环境中知觉和注意到什么,个体如何解释生活中的事件,个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计划来实现目标。自我方面涉及个体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认知,如何描述自己,如何在社会中表现自己,个体是自信还是自卑。情绪经验探讨个体通常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以及与焦虑、抑郁、愤怒相关的人格特质等。 《自我与人格:人格心理学的认知革命》兼具科学性和人文关怀,适合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轻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