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户体验成为设计界关注的热点时,诺曼博士对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分析,可以说是恰当其时,他让我们把设计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找到一个有效的进入方式。 有别于传统设计书籍的内容,以大量的生物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为基础,讨论情绪系统如何改变认知系统的运作,并以此勾勒出反应情感的美学商品在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深入探讨人类三种处理问题的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出发,诠释这三种层次在实际行动中如何互相调节与抗衡,并以此作为分析商品设计者与商品消费者的认知与反应的主要依据。 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像是MiniCooper迷你车的有趣,使得它的缺点经常为人所忽略;电玩游戏阳刚男性化的设计,挑动年轻男性的敏感神经而获致极大成功等,证明情感性的满足之于商品设计的重要性。
诺曼博士被《商业周刊》称为“有远见的”,被《纽约时报》称为是“小玩意大师”。诺曼博士是多本书的作者,包括最有代表性的《设计心理学》。 在本书中,诺曼博士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复杂,而不是简单,而设计促成了复杂生活的实现。作者以清晰而又轻松的行文,为读者讲解了为什么我们渴望的不是简单。当物品的设计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悦的,在适度的情况下,在适合的时间里,我们渴望的是复杂。实际上,通过基于良好沟通的设计,复杂是可以被管理的,从而生产出最实用的产品,导致理想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这种善于交际的设计,诺曼博士告诉我们,需要我们着眼于自然中的、现实中的、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整个人类活动的全景,从而观察到在真实、自然环境中做实际工作的真实的人。最终,《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
当用户体验成为设计界关注的热点时,诺曼博士对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分析,可以说是恰当其时,他让我们把设计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找到一个有效的进入方式。 有别于传统设计书籍的内容,以大量的生物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为基础,讨论情绪系统如何改变认知系统的运作,并以此勾勒出反应情感的美学商品在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深入探讨人类三种处理问题的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出发,诠释这三种层次在实际行动中如何互相调节与抗衡,并以此作为分析商品设计者与商品消费者的认知与反应的主要依据。 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像是MiniCooper迷你车的有趣,使得它的缺点经常为人所忽略;电玩游戏阳刚男性化的设计,挑动年轻男性的敏感神经而获致极大成功等,证明情感性的满足之于商品设计的重要性。
本书分为基础篇、网络应用心理分析篇、网络应用建议篇三篇,包括网络心理学概述、网络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网络信息获取及资源共享、网上娱乐心理、网络交流心理、电子商务应用心理、电子政务应用心理、网络创新应用心理、人性化功能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网络安全分析及设计等十一章对网络应用心理进行阐述。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网络心理问题的经验总结,提供了大量现实的调研案例,既有理论性,又具备实际应用性。 本书可供从事信息科学领域、管理工程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军事科学领域的学者专家阅读使用,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心理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
学会变通,它可以使你在危难关头化险为夷,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不败之地,让你拥有成功的人生。读懂变通的道理,方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拨云见日,独占鳌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身心愉悦,和谐幸福。
诺曼博士《设计心理学》中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哲学,提醒消费者在挑选的物品,必须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和危险,帮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即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者在情境中的真实需求,甚至违背了认知学原理。
本书是《心理测量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修订2版,内容包括心理测量概论、测量的信度、测量的效度、题项的性能与编写、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等值、教育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测量应用、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等。本次修订,在系统梳理全书基础上查漏补缺、修正改错,在测验应用部分增加了一些典型测验介绍,如智力震荡结构理论、《认知能力测验Ⅲ》、美国大学考试和研究生资格考试、个体决策测验、航天员选拔测验等。本书以现代测量学观点全面介绍了经典测量学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突出测量理论与技术在心理测量和教育考试实践中的应用。侧重实践应用的学习者可从本书学得实用的测量学操作技术,为未来的职场应用打好基础;侧重理论研究的学习者可从本书学得系统的测量学基础知识,为未来的继
本书章说明了冲突的性质,指出校园暴力问题的危急。第二章概述叙事方法在解决冲突中的独特之处。第三章重点讨论如何在冲突的情境下运用咨询进行辅导。第四章和第五章以实例讨论如何调解。第六章和第七章是讨论学校的修复实践。第八章把我们带进教室去了解一例圆桌对话。第九章围绕欺凌和人际关系攻击的叙事,展示如何运用反欺凌行动小组来转化欺凌关系。第十章重点讨论用班级辅导课程解决社会问题。第十一章是团体咨询。第十二章是对前面各章的总结,并拟出一个关键问题清单,帮助学校选择并实施先前介绍的方法,并且提供针对这些方法的训练。
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中小学生心理防护,是一个现实但没有很多经验可借鉴的课题。战胜疾病,主要靠身体免疫力;而在灾难面前仍拥有强大的内心,主要靠心理免疫力。心理免疫力是在逆境或压力下,人自身的心理应对能力。本书涵盖积极情绪、正念、希望、自我效能、抗逆力、乐观、自我管理、心流体验等8个积极心理学主题,遵循"问题情景——解疑释惑——实践探索——体悟与建议"的编写思路,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三类对象,为重大应激事件以及日常中小学生心理免疫力提升提供操作指南。
本书专注介绍体育运动中的流畅状态。本书不仅解释了这一神奇的心理现象,还将诱发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条件一一列明。本书大部分篇幅用于深入分析诱发和伴随流畅状态的诸多关键要素。两位作者也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角度出发,推荐了一些优化训练和竞赛条件的具体措施,以尽可能地促进流畅状态出现。本书事例丰富生动,引用了许多研究证据,论述清晰简明,富于启发性。
什么是“教师问题行为”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问题行为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或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影响学生、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伤害的教师不良或过错行为。有的认为:教师问题行为指教师身上出现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不正确的认识、情感及相应的行为。虽然提法多样,但归纳起来不难发现,所谓“教师问题行为”,首先是指与教书育人这一教师职业要求相违背的行为,即背离教师职业角色、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其次,指与教育、教学规律相违背,没有将教育、教学建立在学习规律和学展规律之上的行为。再次,指影响和损害学生和教师自身健康发展的行为。因此,教师问题行为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