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协作来认识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心理游戏是一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好方式。本书基于心理课中的 心理线 逻辑,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更具 心理味 的游戏,将心理游戏浓缩并提炼为 32 种形式和 40 个主题,并解析了这些心理游戏的基本原理和内涵,以帮助心理教师简化备课流程、减轻备课量,并在了解活动形式和心理游戏背后的原理后,举一反三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备课模式。 本书可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课、班会、团体辅导、户外拓展训练等类似场景的培训和教学设计,是学校
本书是对分析性存在和来访者-分析师相互联系的基本维度进行的深刻探索,它为扩展精神分析治疗的范围和处理一些困难的治疗情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埃舍尔全身心地投入到来访者的体验世界和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她和来访者一起经历了黑洞、分离、死亡、困倦、石化、沉默、渴望、变态的深度和心灵感应梦的谜题,同时经历了来访者-分析师合二为一的出现,以及它的挑战和神秘。利用温尼科特的遗作和比昂的晚期作品,超越了主体间性分析概念,见证了来访者-分析师的相互联系,埃舍尔提供了她自己对 一体 或 存在于一体 的理解,来访者的情感现实是分析性存在的weiyi状态,可以满足并改变不可想象的崩溃和精神灾难。重要的是,精神分析师愿意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向来访者开放他的精神边界,尤其是在困难、难以忍受和毁灭性的状态下。 本书将成为精
本书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出发,通俗易懂地解读了抑郁症进程中,大脑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动机、决策和行为,以及如何被它们所影响,并提供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技巧,帮你掌握正确驾驭大脑回路的指南,重新找回快乐和健康! 了解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并不一定会感到悲伤,他们更多的是觉得麻木。(所以抑郁的反面是失去活力。) ☉焦虑和担忧是由不确定性而非确定性所引起的,当所有事情都悬而未决时,杏仁核脑区会变得格外兴奋。(杏仁核活性越高,焦虑水平就越高,所以当你担忧焦虑时,减少选项并且快速做出决定,有助于降低杏仁核的活性并缓解焦虑。)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在内心中堆积负罪感和羞愧的情绪?(因为它们激活的是我们大脑的奖赏中心。) ☉为什么感觉到被他人随意评判或者排斥的话,会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IFS是一种根植于神经科学、非病理化的、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核心是将人的内在资源和自我关怀应用于治愈情感创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饮食失调等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方案。 本书简明地阐释了IFS疗法的源起、范式和专业术语,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临床应用场景,易于阅读,实用性强,可作为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案头工具。本书主要包含: ?IFS治疗的神经科学知识; ?IFS循序渐进的6F技术; ?带有注释的IFS治疗案例; ?基于IFS发展而来的冥想; 简单、易用的体验性练习。
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人的感觉,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说,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行为,别人如何回应你,政治决策,全球发展方向,衰老,失去亲人,生病,天气 能控制的包括:你的行为,你的应对方式,你的价值观和目标,你的界限,你的信仰,你关注什么,你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你如何度过休闲时间,你选择谁做朋友,你的生活方式,你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你如何维持身心健康,你怎样为错误行为承担后果,你如何表达你的需求 心理治疗就是帮助你更好地控制你能控制的事。 这本书中分享的方法多是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经多年临床验证有效,但它们并不专用于治疗,而是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和身体的工作机制,了解思维是如何运作的,了解如
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是便于推广与复制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本书是樊富珉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近十年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包括十份完整的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囊括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大学生网络依赖、高校贫困生自强训练、大学新生生涯规划、初中生成长、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康复、地震灾后干部心理康复、恋爱与婚前辅导、家庭工作平衡以及父母效能共十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团体理论、团体设计、团体实施三部分,详细介绍每份团体辅导方案的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和完整的操作方案,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好学、易用。 本书适合渴望学习和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大中小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企业培训师、员工援助师、监狱心理矫治民警等学习、参考。
本书作者在咨询实践和督导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对职业辅导(vocational guidance)和生涯咨询(career counseling)的理论、方法、工具进行整合。内容来自作者多年的学习、咨询、督导和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和北森生涯研究院同事们在实务切磋中总结的方法,同时广泛收集与整合了生涯领域国内外的经典著作和前沿观点的诸多精华,并对生涯咨询的本土化进行探讨。 为了提高实务上的参考价值,本书以操作步骤、案例、话术等形式,将有代表性的常见困惑和咨询经验凝结成99个要点。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生涯咨询师提升生涯咨询知识和技能: 部分,生涯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 。这部分对生涯理论在实务中应用的经验做了提炼,对部分经典理论和本土化观点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第二部分,生涯咨询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生涯咨询工作从前期接待到终结案有诸多
为什么男人下班了却不想回家,宁愿加班或坐在车里? 为什么女人总是责备自己的丈夫,习惯恶言相向? 为什么我们明明很爱自己的父母,却总对他们鲜有耐心? 家庭,并非完美无瑕的天堂;家人,既是挚爱也是伤痛。因为亲密,我们 窒爱难行 ;因为靠近,我们总是选择逃避。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可追溯到与家人之间的长久矛盾。 身为 局内人 ,我们要怎样解决错综复杂的家庭问题,缓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身为心理咨询师,又要怎样帮助饱受家庭问题困扰的人们? 在《半熟家庭》中,知名心理咨询专家金义将带我们探索中国家庭的困境与问题,通过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帮助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重审视自我和人生,更好地解决在亲子关系、两性情感、婚姻家庭中遇到的问题,见证治愈和改变的发生。
《培养注意力的心理学》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它既具有专业科学的严谨,又通俗易懂。既对ADHD常见及复杂问题有一目了然的描述,也对每一个家长与ADHD儿童所思所想进行了真实而细腻地刻画;并提出有循证基础的解决对策。同时还提供了可操作强、易掌握、可学习的具体解决办法。本书不仅适合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也适合所有的孩子,可以帮助其提高专注力和自控力。
\\\" 本书的 部分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涉及爱情、婚姻、职业选择、新生适应不良、 恋等一般心理困惑的咨询,也涉及人格缺陷的矫正及潜意识作用的解析等特殊心理障碍的治疗。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作者在处理这些心理案例的过程中,展现出非凡的心理咨询的神奇技巧。 本书的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与其督导之间的相处故事,说明了心理督导制度在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助心理咨询师 美妙地舞蹈于心灵之巅。本书这一版本新增5万字内容,将督导部分分为十讲,广大读者将会 有针对性阅读。 \\\"
人们总在各种各样的痛苦中挣扎:负面的情绪和想法;不愉快的记忆和往事;想要逃避的欲望和情感;令人沮丧、岌岌可危的关系;生活和工作中的挫败……痛苦如同心理上的流沙,你越挣扎就陷得越深。 其实,痛苦本来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逃避或是忍受痛苦只会使你备受折磨。你该怎么办? 打开本书,它会带你一步一步走出痛苦,拥抱生活。 作为接纳承诺疗法(ACT)的开山之作,你将了解: 为什么语言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如何摆脱逃避痛苦的陷阱; 如何培养接纳痛苦的心态; 如何审视自己的思维; 如何使用正念,活在当下; 如何过上充满活力,且有价值的生活。
本书来自作者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教学、咨询和指导心理治疗师的经验。作者认为,心理治疗领域已经变得过于专注信息:从来访者那里收集信息,然后以不同的形式将信息反馈给来访者。作者还解释了如何以及为什么治疗师应该从信息收集转移到治疗室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增加治疗互动的有效性。作者在书中提供了许多清晰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将其观点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技巧。本书适用于希望加深自身敏感性、提升技巧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培训师和督导师。
团体辅导是一项专业的心理学助人技能,有其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其特定的实施过程与干预策略。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发展困惑和相似心理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式。团体辅导被称为 神奇的圆圈 ,经过密集的互动,每个团体成员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改变,变得更具适应性、更快乐、更健康。无论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还是有一定人生阅历的成年人,团体辅导都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改善沟通、增强适应、排除困扰、提升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成员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找到应对危机的方法,发展或强化适应性应变能力及问题解决技巧,以尽快恢复身心和人际的平衡。团体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帮助很多人,团体内的支持和互助也是对于心理康复十分有利的因素。无论是面对面团体辅导还是网络团体辅导,都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是家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人员的专业用书,更是每个渴望家庭和谐、自身成长的人的书籍。本书第一版即销售逾70万册,被翻译成12种语言出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涵盖了她的信念系统、对改变的洞察性方法,以及她三十多年工作在家庭治疗前沿发展出的强有力的干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对雕塑和“生存姿态”、隐喻、个性部分舞会,以及家庭重塑的治疗性使用。我们探索了“交互”的成分,以及自我中的众多元素,这些元素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并对其做出回应。我们也会读到关于学习(转化)彼此间互动的方式。
《循环提问》是一部专业的心理学著作。会谈技术是系统式治疗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生活经历彼此交织的人们,在行为模式上也往往相互制约。“循环提问”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谈技术,它的目的,就是将人们在行为上的相互制约性清晰地展现出来。本书以具体的案例和会谈作为例证,将各种不同的提问技术勾画出来并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对治疗会谈的再现,本书为读者们清晰地呈现了会谈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环节;借助附带的评论,本书还展现了治疗师针对不同会谈环节所做的理论上的思考。除了治疗技术以外,家庭动力的视角也是本书的一部分内容。对于那些对系统式治疗感兴趣的人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热衷于将系统式治疗在实践层面上运用的人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书。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 影响力的作品。
遭受拒绝带给我们尖锐的痛苦;孤独引发毁灭性的疼痛;丧失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内疚感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痛苦的反刍倾向很快会发展为焦虑和沮丧;失败导致靠前的失望;自卑则使我们拒绝别人的帮助。 我们经常性地遭受情绪创伤,如同经常性地遭受身体创伤。失败、内疚、被拒绝和丧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自然而然地包扎伤口或者冰敷扭伤的脚踝,而应对情绪伤害的急救箱却空空如也——它根本就不存在!结果是,我们感觉糟糕的时间特别漫长。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些方法,它们就好像精神急救工具,可以用来治疗受伤的情绪。在《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扶业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利用近期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逐步深入的疗愈方案。这
以往关于家庭治疗的作品,大多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叙述家庭治疗的经过,对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师的治疗手段进行严谨、缜密的分析。而尼科尔斯医生的这本家庭诊疗笔记除了保留以往的专业权威性外,还给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不再站在讲台上,向读者照本宣科地灌输枯燥而复杂的学术内容,而是把读者带到咨询室,让读者亲自观察、感受案例家庭——萨拉萨尔一家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每个人的心路历程。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干预过多的母亲、置身事外的父亲、桀骜不驯的儿子、郁郁寡欢的女儿……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读者诠释了家庭亲密关系的真谛: 爱情固然甜蜜,但在约会中释放出来的警示信号,要引起重视,否则步入婚姻之后悔之晚矣; 伴侣之间之所以相守太难,是因为他们认为各自的生活方式没有问
《活出内在的力量》是上级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几十年来的静心体悟。在《活出内在的力量》中,海灵格会引导我们进行一次走在自身核心里,实际上却通往一切的内在之旅。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痛苦、冲突、恐惧、危险,然而在海灵格的带领下,我们会通过凝聚、爱、观照等方式一步步避开或转化它们,让自己的身心灵逐渐沉定下来。经过这样一场洗礼,我们的身心灵会得到疗愈,我们的内在会变得强大有力,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而变得丰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