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部从科学角度介绍冥想的图书。全书包括三部分:部分阐述了冥想的基础理论,包括冥想的概念、定义、分类、起源及其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的相关基础;展示了国内外对冥想的脑科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二部分展示了冥想主要流派的理论及其实际操作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冥想在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体系性强,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操作,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可作为冥想科学工作者、医学院学生、教师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大众了解冥想的科学读物。
睡眠问题形式多样,包括入睡困难、频繁觉醒、过早觉醒等,在人群中普遍存在。长期的睡眠问题不仅会损害躯体健康,伴随的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本书是由英国睡眠问题专家、睡眠学校(The Sleep School)创办者盖 ?梅多斯(Guy Meadows)博士撰写的自助图书,旨在帮助饱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改善睡眠状况,回归正常生活。 本书提供基于接纳和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的基本理念开发的 5 周无药物的睡眠改善课程,能帮助失眠者打断睡眠障碍的恶性循环,重建健康的睡眠模式。ACT 是目前国内外心理治疗领域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技巧包括正念、觉察、接纳等。实践证明,ACT 非常适合治疗失眠问题且疗效确切。完整学习 5 周课程并加以练习,能帮助失眠者重拾自然入睡的信心,构建适合自己的
安全感圆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复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约20次左右的治疗过程,非常易于操作。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安全感圆环法”通过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早期经验的。
《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主要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问题。基于对音乐疗法的历史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并结合音乐疗法的相关理论,《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通过两个量化的实证研究(将音乐疗法用于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口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个别教学环境中,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词汇和音乐感知力均显著提升;在集体教学环境中,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本书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箱庭疗法的介绍,试图以此种心理疗法应用到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以期治疗并缓解其心理问题,即语言焦虑症状。终建立一种心理干预体系,取得普遍适用性。本书对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的心理焦虑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应用箱庭疗法所产生的学习意义和社会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本书是一部心理自助类的图书,作者为一位心理学专家。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战胜焦虑。本书的部分首先介绍了大脑如何让人感到焦虑。第二部分介绍了如果管理焦虑的身体,介绍了四个战胜焦虑的技巧,包括:改变你所摄入的食品与药品,呼吸,转移与专注力,放松。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管理焦虑的思维,介绍了四种技巧,分别是:停止灾难化思维;停止焦虑的想法;克制你的担心;说服自己作出行为上的改变。第四部分是关于对焦虑行为的管理,具体介绍了两种技巧:控制TMA(行为过多);执行一项计划并练习。 全书理论基础深厚,体系严谨,语言流畅,对于大众读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多模式治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阿诺德 A.拉扎勒斯博士首创的一种系统的、整体观取向的行为矫正法。本书阐述了多模式治疗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技术,重点分析了多模式的评估程序以及治疗的有效要素,并以性欲障碍和心境恶劣的治疗为例,讨论了多模式治疗的临床应用。行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附有多种调查表,有很强的实用性。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安东尼莫里斯尼克编著的《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是一本通过精神分析法解析精神病学、性心理失常和性健康的书。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当前世界各地存在的真实案例来讨论精神分析、心理健康、性健康和性问题。此外,它还介绍了性上瘾这一概念以及各种性病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式。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通过真实的病历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例来阐述问题,帮助读者了解所讨论问题的本质所在。这本书针对性失常进行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的概念给出了准确的解释,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的语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区分了术语在特殊、技术及精神分析层面的含义与它们在普通字面上的一般含义,比如“潜意识”和“压抑”。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是了解性心理和性疾病等问题的一本指南。
本书章对禅的文化内涵进行追本溯源,可以发现禅的诞生就是一台充满着变革和斗争,并且有传奇色彩的四幕戏剧。第二章解读禅的自然真谛。禅的治疗效果,就是要让人与真实建立融洽无间的关系,显示实事求是的精神。第三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十牛图》进行新的解说,《十牛图》图亦禅,诗亦禅,含意深长地展示人的精神探索和人性磨炼的进程。第四章揭示了禅与现代科学的关联,同时证实了禅的科学性。第五章将禅学与精神分析学进行比较,它们具有共同的本质,即都是洞察人的生命本性的艺术,指出了从枷锁到自由的道路。第六章讲述禅的心理治疗境界,论述心理治疗师要点亮别人心中的灯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灯。第七章着重讲生活禅,细述了茶道、居静、食疗、习武、书画和诗歌等艺术形式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书通过代表人物、年代、核心哲学来区别心理治疗流派,关注心理治疗的情绪模式。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作为探索情绪的框架,本身就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反映了情绪的不同分化形式。 不同观点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情绪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心理治疗所需努力的复杂性。如果心理治疗不兼顾这个多元性,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代表人类生活的情绪和需要的多样性。 督导关系和治疗关系之间的相似过程,证明需要重视情绪。尤其当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关系更加公开时,被督导者害怕在督导中被耻笑或暴露脆弱,督导者要有相应的协调。
本书是对于已被社会大众和专业所默许的当代精神医疗体系的反思、批判和重构,其跳离了传统精神医学和变态心理学框架,从批判视角出发,为读者介绍 精神病理学 建制下的理论前提、机构和临床实务。 本书作者来自不同的领域背景,包括临床心理学、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精神分析研究、心理学教育和行动研究领域, 他们从疯癫史、心理治疗专业知识、病人主体经验、语言建构以及世界各地另类治疗团体实务等多个轴线,勾勒了西方精神病理学专业建构的脉络,剖析现代心灵如何被简化为精神病症这一现象,提出主体心灵的复杂性远远超出疾病分类和行为控制归因,以疾病标签简化心理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建构本身就是需要质疑的。 本书更进一步探究如何解构福柯所描述的权力---知识机构制度,以真正达成主体的心灵解放。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是由中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阶段性成果,在意象对话的发展史上,标志着这一中国本土心理疗法已经完成了快速发展期,而进入转型期,目前已实现从管理到学术两方面的转型,并正式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过渡。本书的出版是意象对话疗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本书选取了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中17个精彩的真实案例,每个案例均由朱建军教授做深入、专业的督导分析,帮助咨询师加深对咨询技术与咨询本质的理解。本书告诉读者: ★咨询师如何能随时保持觉察,脱离来访者的症状表层,触及并打开心结 ★在咨询进入困境时,咨询师如何面对自身情结的干扰,和来访者一步步探索,直到真相浮现 ★如
音乐是语言穿透人心的艺术,音乐治疗具有其他心理疗法不可替代的优势。本书详细介绍了音乐治疗的源流、发展、理论流派及实用操作技术和技巧,其特色在于按照大众对音乐易于区分的类别,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技术,包括聆听技术、歌曲技术、器乐即兴演奏技术、音乐形意律动技术、音乐心理剧技术,并详解了适用的不同人群及针对各个群体制定的音乐治疗的策略,如儿童及青少年、社会边缘人群、残障及精神病人群、老年人群与胎教、身心疾病、职业心理塑造等,同时提供了很多案例分析,非常具有阅读价值。对于有志于学习音乐治疗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而言,本书是恰当的入门书。对于关注心理健康的社会大众,运用其中一些音乐治疗的简单方法就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接受与实现疗法(ACT)不仅是构建心理治疗的一套技术,而且从总体上看为个案概念化和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且深刻的诊断性方法。这本书帮助你学习如何将这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模式应用到实践当中,它是本解释如何在ACT的框架中对个案进行概念化的指导用书。由帕特里夏·A.巴赫和丹尼尔·J.莫兰编著的《接受与实现疗法》是一本ACT入门书籍。对ACT的影响进行了概述,详细介绍了ACT疗法的六个核心过程——六维模型的六个点。以及病理性改变的自我,即所谓的六维僵化,描述了如何完成个案概念化,并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以确立个案概念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接受与实现疗法》也从不同的治疗传统出发展示了一些可能有所不同的个案概念化,这对于那些具有更为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背景的治疗师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贯穿全书的那些练
许多临床工作者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物质滥用的共病现象十分普遍。但长期以来,临床治疗中要么仅仅关注如何戒断,要么仅仅关注PTSD的治疗,结果却是患者不断“复吸”,或是创伤梦魇久久不能疗愈。因此,无论是精神科医师或者心理治疗师,都应该了解PTSD与物质滥用的密切关系,也应该遵循双管齐下的原则进行治疗。这本手册提供了一套经过临床验证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双管齐下,严谨有效,操作性强,非常值得国内的临床工作者学习借鉴。因此,这本书是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师都应认真阅读的前沿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