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龄前儿童到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本书展示了不同年龄群体的适用评估技术,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儿童问题的评估(广泛性发育障碍、边缘型人格、进食障碍、丧失与创伤、性侵害等),婴幼儿心智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青少年和自伤高危群体的评估。 依托塔维斯托克诊所资深顾问级儿童和青少年治疗师们的丰富治疗经验,本书结合临床案例,细腻地详述了临床工作者如何在短时间内探索并澄清儿童与青少年的心智状态,家庭的结构和动力,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内在运作机制和在彼此心智中的位置,包括通过治疗室中的投射性认同所呈现出来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内在状况或者家庭运作模式;在这种个体探索性评估的过程中所汇集的资料,*终帮助临床工作者对被转介的儿童、青少年或家庭做出更为恰当的治疗计划、建议或安排。
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三个层面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案例分析是指:以心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分析来访者的就诊形式、求助原因和治疗目的,指导治疗师对来访者做出动力学诊断和治疗计划。心理动力学分析着眼于:来访者的心理发育过程,尤其是童年早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如何铸就了来访者观察、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基本心理结构。这些心理结构可以反映出个体性心理发育阶段各种冲突的特征、惯用的防御机制类型和内容、重要客体的内部成像以及对客体的认同方式、重要的情感体验和重要的关系模式 来访者多半无法在意识层面认识这些内容,这些反应本质上是潜意识的。尽管反应的某些方面可能被意识到,个体也许会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和怪异,但不会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时个体甚至会理
本书将自体心理学和投射测验结合在一起,为自体心理学取向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作者看来,投射测验与我们在求医过程中接受的放射性检查并无不同,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访谈,而是可以将投射测验作为一种媒介和工具来使用,从而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来访者。
在临床工作中,与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首次访谈至关重要。作者詹姆斯 莫里森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与超过15 000名患者的互动,深入剖析了初始访谈中的关键要素。本书以简洁明了的对话式风格,通过大量对话示例和简短案例,引导我们逐步了解患者的当前症状、个人及家族病史、精神状态、行为风险等信息。本书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各种临床情境下选择策略、建立融洽关系、克服常见挑战及传达评估结果的指导。附录部分包含半结构化访谈指南等丰富的实用工具和参考资料,方便临床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应用。 在DSM-5的基础上,本书为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精神科护理和精神健康咨询等领域的学习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与成年患者进行有效临床评估访谈的完整框架。
刘稚颖、吴继霞、李鸣著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基于理论整合的观点,为心理咨询初学者提供三大主要理论体系的基本工作思路,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有关各理论流派的专业概念和系统知识,请读者参阅各章后面的参考文献。本书每一章的开始,先简要介绍本章所涉及的理论体系和主要技术,然后进行案例呈现,最后对本案例中运用了哪些主要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点评,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联系起来,以获得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
2017年9月,国家人社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正式终止了“心理咨询师”当时门槛过低的职业资格考试。卫计委领导多次与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负责人及秘书长谈话,希望在心理咨询师考试取消之后,作为行业协会的“注册系统”能够拿出一套“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从业人员规范和发展规划”。为此,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由钱铭怡和贾晓明负责,起草相关工作文件。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登记工作指南》对中国心理学会十余年来在制定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标准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和总结,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登记标准和工作伦理守则;同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发布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从业行为规范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由国际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创立,是一套提升自我心理素质以及帮助他人提升心理素质的学问; 它基于世界先进的心理学专业理论,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让零心理学基础的人也可以轻松掌握并用出效果;它强调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自在随心,乐活由我;它相信你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的人生;它会为你的人生建立起一套免疫系统,培养你自己面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能力,即自助;它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让你拥有简单快乐、成功满足的人生。
你是否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 患有慢、遭受情感伤害、深陷童年阴影、人际关系差、抑郁、焦虑、睡眠障碍、亲人离世、学业受挫、父母离异…… 当发生负性事件,你是将其埋藏心底还是敞开心扉?自从1986年彭尼贝克发表了靠前个有关表达性写作的实验研究结果,30多年来,已有几百项研究证明它异常有效。 连续4天,每天20分钟,按照特定主题写下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特别是写下那些你从未提及细节的事,不必在意字迹、语法和结构,你就会感觉是在与人袒露心事,但却避免了与人面对面倾诉的不适和尴尬。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头脑慢下来,有组织且连续地回忆创伤记忆和想法,重新评估消极事件,有助于释放情感,从而利于身心健康,效果堪比专业的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是一群什么人?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普通人有何不同? 如果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或治疗师,应该从哪里开始才能快速成长并独当一面? 作为个案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与治疗师,如何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更上一层楼? 在《我的心理治疗之路》一书中,中德班15位心理专家不仅立体呈现了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再现了其鲜为人知且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让大众diyi次真正了解他们在做什么;还慷慨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成长心得、个案经验和教训,为以心理为志业的读者指出入手点、突破点,帮助他们解决从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难点、疑点和盲点,以激励他们快速成长,成为的助人者。
《认知行为治疗督导精要》是美国心理学会组织编写的“临床督导精要丛书”中的一本,专门介绍认知行为治疗督导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方法。两位作者是认知行为治疗领域的临床督导师,他们在这本短小精悍的书里清晰、明确地呈现了认知行为治疗督导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点,并阐述了督导需要的思维、督导过程可能遇到的特殊议题等。新手督导师或者正在走上督导之路的咨询师们,可以将这本书作为入门的教材进行阅读。
阿斯伯格综合征人群是一个比孤独症人士更普遍但更没有受到关注的人群 他们有着趣味盎然、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更有属于自己的才赋和能力。他们往往显得不合于俗而孤独,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和认可,从而在生活与工作中遭遇种种阻碍。《故作正常:与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平共处》讲述了作者从一个与众不同的孩童成长为大学教师、作家、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的过程中,因其独特的阿斯伯格特质所遭遇到的挑战,她积极抗争,在多年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认之后,她最终带着感恩与喜悦之情接纳自己,并与其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平共处。结合自身经历,作者向阿斯伯格人士提供了在多种环境中生存生活的实用指导和建议,慰藉所有那些想知道更多关于如何“故作正常”度过自己一生的人,号召读者带着开放的心态接纳这个用独特方式展现自我的人群。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家教经典《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作者海姆 G.吉诺特博士的一部经典著作。它梳理了儿童团体游戏疗法领域的理论,清晰地描述了团体成员选择的具体方法、理想的游戏室和玩具的特征、设置限制的技巧等等游戏治疗实践中的具体细节,甚至情景重现了典型的团体游戏治疗的情形,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治疗师,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本书语言简洁、生动,富有幽默感,读来兴味盎然,毫不枯燥,而真实的案例分析更让读者身历其境般地感受儿童团体游戏疗法的奥妙。
本书介绍了有关孩子以及他们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从孩子们的身上学到的。孩子们的世界比我在这寥寥数页中所进行的描述要丰富得多;同样,游戏疗法中的经验以及和孩子们的关系也远比本书中的介绍要复杂得多。感受一个孩子接纳自己的过程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只有治疗师置身于与孩子的关系之中,亲身经历那个与孩子无私分享的时刻,才能对此有所体会。我的目的正是打开一扇通往孩子世界的门,通过这扇门去帮助孩子们感受、探索、体会和创造这个充满新奇、激动、快乐,有时又带点悲伤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本书第三版包括了众多的修订,治疗步骤的扩展解释以及新的素材。第三版较之前的版本更加易于使用。关于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的章节已重写,使该理论知识和方法原则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关于游戏治疗关系的开始、促进式回应的特
在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后,金妮开始接受亚隆的私人治疗。睿智的亚隆提出,双方在每次会谈结束后分别写下自己最深切的内心感受。长达20个月的治疗之旅,饮可乐亚隆与金妮共同探索心灵黑洞的真实足迹。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应运而生。 你会发现,这个发生在30多年前的故事,历久弥新。
在《道德经与心理咨询》一书中,作者指出,心理咨询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离不开生存的文化环境。建构中国心理咨询的理论框架,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不但可以找到影响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社会文化历史因素,而且可以避免简单套用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使用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咨询和指导。《道德经》中蕴涵的丰富心理治疗思想, 心理咨询的境界,就是老子所说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咨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