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流传下来的多达五万余首。自唐代起,各种唐诗选本层出不穷,仅现存的清代选本就有300余种,而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流派、诗体、题材上兼容并包,在思想、艺术、语言上优中选优,老少咸宜,遂一出版就 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 。 底本可靠,全新增补。 本书以19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 另增虞世南、王绩、卢照邻等诗人19家,对王维、李白、杜甫等名家的选篇也有所扩充 。故本版共计365首诗,读者可以按一日一首的节奏,每日诵读把玩,尽享唐诗之美。 精编精校,全本全注。 本书依诗人别集等精校,凡被收录在中小学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都以教科书所用字词为准。对难点字词、制度、典故及古汉语知识等均作注释。 每位诗人都有小传 ,对诗人生平及诗作风格作
本书收杨懋建《留香小阁诗词抄》《留香小阁诗附词》《实事求是斋文抄》诗词文集3种,《京尘杂录》笔记1种,《帝城花样》笔记1种,合为《杨懋建集》。杨懋建 (18061872),字掌生,号尔园,广东嘉应州人。道光辛卯恩科优贡、举人,后因科场作弊故被罢,流放于湘西达十年。晚年在广州、连州等地教书、做幕。
沈锡庆(1884~1936),浙江绍兴人,徐锡麟表侄,早年加入光复会。是民国时期批负笈东洋、投身法界、潜心司法实践的践行者,曾在司法行政部及任永嘉、吴县、上 海等地方法院院长和浙江、江苏、湖南等省高等法院审判推事,并在东吴大学教授《审判实务》。本日记始于1931年1月,至1935年12月止。记录了其在南京的生活、司法 部的工作状况及民国司法草创变迁、艰难发展的轨迹。反映了民国司法界有识之士借鉴西方司法经验,探索中国司法道路,培育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司法程序的艰辛探索。
新近发现的袁世凯、金兆藩、叶景葵、蒋抑卮、叶景葵等近现代名家尺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