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的正文前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每《“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底本采用权威的通行本,正文原文采用三号楷体大字,符合学生阅读习惯,保护学生视力;字上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拼音的标注以《汉语大字典》注音为准,在语流中发生变调的,一律标注本来的声调;页下附有难字、难词、难句注释,注释尽量参照*研究成果,语言简洁通俗,表述精准易懂。
《四书集注》,全称《四书章句集注》,是《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本书的合集,是宋代朱熹对先秦时期四本儒家经典进行诠释的著作。此书南宋时被作为国学教材,自元以来一直被奉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赞颂的人认为它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主导中国思想文化六百多年,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形成所谓 东亚儒文化圈 。但也有人对此书及朱子学的批评十分尖锐,甚至痛言其 以理杀人 。 《四书集注》以及朱子学为什么招致如此不同的评价呢?本书试图对此做出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书是一部十分独特的《诗经》解读,作者以当代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实际,来印证2500年前的《诗经》,阐发其情感意蕴。作者认为,《诗经》就相当于古代的流行歌曲,反映了当时人的悲欢和喜怒哀乐,而作者的解释,就是对当年场景尽可能的还原。书中附有作者本人绘制的100幅精美插图,以极为时尚的方式解说着古典。
本丛书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各部经史子集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学者进行注译释。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学大家毛子水注译。
《舌华录通鉴》是华夏出版社经营多年的“华夏文史名著正点文库”系列丛书新的一种。原作《舌华录》是明代儒臣曹臣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沿用文史名著《世说新语》的思路与格局,在众多古籍中搜集了从上古到明代的古人精言妙语的应答小段子,充分展现了语言尤其是即兴对答中蕴含的智慧与文化品格。《舌华录》一直被视为《世说新语》的姊妹篇和续作。《舌华录通鉴》对《舌华录》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文白对举,帮助今人体会原作者的苦心,并由此感悟文化、涵养对人外在与心灵的塑造力,以及展现出的飒飒风神。
《从政心得》汇集了清朝名幕汪辉祖以数十年官场经验写就的《学治臆说》和《佐治药言》,以及元朝名相张养浩的从政名著《三事忠告》首次解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为官密码和游戏规则,堪称古代官场教科全书,为历代地方官吏和幕僚的枕中鸿宝对于个人的立身处世也不无裨益。 《三事忠告》影响了日本一代企业界精英。张养浩说,“天下之职莫过于选相,宰相之职莫过于用贤”。日本企业家广庆太郎深受启发,提出企业的经营者也应该以“用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并根据张氏的观点提出了求贤选能的方法。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我国古代学生必学的课程,但对今人来说其内容也是生涩难懂。为了扩大“四书”的读者面,普及祖国悠久的文化,《四书注译》对“四书”作了注释,翻译,希望对今人的阅读有所帮助。 《大学》,就是古代的大人之学。古时十五岁得入大学。程颐认为这是“初学入德之门”的著作。朱熹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天下正理。朱熹认为这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 这样,“四书“合在一起,就反映了从孔子到孟子这样的儒家传授系统。
《白话资治通鉴(升级版)》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之著作。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替、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其所言与当下白话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都曾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2辑):论语》奉为经典。现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导师涩泽荣一就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可见不管你是学文、从商还是做官,都用得上《论语》。 《论语》中有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总部大堂的标语。 《论语》的读法,可以一篇一篇地读,也可以一段一段地读。一点一滴地领
本收主人参照以下版本: 一、上海中华收局影印《四部备要》本老子《道德经》,王弼注释。此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封面上印有“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印鉴。王弼本被认是《道德经。的注释本。 二、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 三、湖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及注释文本。这一发现不仅被看作古的重大收获,也是《道德经》研究的突破。 四、志新斋藏本,线装古本《道德经》。 本书综合古今,配图夜释,以期为各级领导,做客理工作的专家以及一对深邃思思想有兴趣的文化人,献上一本简洁明快的《道德经》读本。
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残暴的纣王是怎样引得民怨沸腾的?齐桓公为什么要不计前嫌任用仇人为相?鸿门宴中又有着怎样的惊险故事?扁鹊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能起死回生吗……这一切,在《史记》中均能找到答案。在中国人民的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让后人仰望和惊叹的高峰。《百步书梯:每天读一点史记故事》从其中精选出人们耳熟能详、流传最广的精彩故事,用简练生动的语言,为人们展现这一巨著的风彩。希望《百步书梯:每天读一点史记故事》能让小读者们在领略到前人的睿智的同时,增长智慧、受益一生。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它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也为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真实的历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