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有三部分:(一)《六十四卦》(即《经》)。(二)《六十四卦》卷后佚书,除了很少一部分见于今本《系辞 下》以外,此书的其余部分都是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三)《系辞》,同今本《系辞》有相当出入,没有今本《系辞 上》的第八章,今本《系辞 下》第四章的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等四节又在上述的佚书之内。除此之外,今本《系辞》大致都包含在帛书《系辞》里面。于豪亮《马王堆周易帛书释文校注》一书对帛书《周易》此三部分做了释文,并与传世几个《周易》版本(包括汉石经、《周易集解》、唐石经、敦煌写本、宋本、阮本等)进行了校勘与注释,其中有些内容胜于通行本,有些内容不如通行本,其中帛书《周易》的通假字和叶韵,有助于对汉以前古音的探讨 通过此番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周易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奇一偶之谓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求”。天地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基本面,并在相互的转化中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永远谋在先,永远占得先机。 《周易》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中哲学家看到思辩,史学家看到历史,政治家看到治世,军事家悟出兵法,企业家找到经营与管理的捷径,普通人找到人生处世的良方。 《周易》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棰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的动力。 “谋略”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就像《周易》并不是不可解读一样,我们以“谋略”品读《周易》,为的是您可用《周易谋略》谋划您的事业和生活。
这套丛书的体例是原文加注音,古今字、通假字以右下角黑框标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以改变拼音字体的形式标出。同于保护儿童视力的需要,我们采用了大字排版的版式,希望孩子能在轻松的阅读中进行背诵。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质量,我们请专业学者在这些经典通行本的基础上进行注音和校勘,并请专家进行审定,以保证本套图的质量。读书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一些大德告诫说:读书贵在读经典,读经典贵在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这也是经典诵读工程推出的初衷。总起来就是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其中,悟、用、新这四个过程中是有解释的。但是解释在精、熟的基础上进行。至于在心无旁骛、一心熟读的过程中开悟、证悟,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一般所谓解释都用不着了。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给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和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十几种易学著作选取遵循了以下原则:1.能反映时代特色。2.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3.在易学史和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4.学界未整理或未研究过的易学著作。就易学而言,当今易学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哲理化、多元化、国际化成为当今易学的主流。所谓哲理化是指用哲学的概念、思维探讨和整合易学问题。按照传统,在中国,易学属中国古代哲学,易学研究多为从事哲学研究者承担。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奇一偶之谓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求”。天地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基本面,并在相互的转化中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永远谋在先,永远占得先机。 《周易》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中哲学家看到思辩,史学家看到历史,政治家看到治世,军事家悟出兵法,企业家找到经营与管理的捷径,普通人找到人生处世的良方。 《周易》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棰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的动力。 “谋略”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就像《周易》并不是不可解读一样,我们以“谋略”品读《周易》,为的是您可用《周易谋略》谋划您的事业和生活。
吉凶是《易经》的术语,趋吉避凶、化凶为吉是《易经》一书的基本内容。如果我们剔除历史上对《易经》的种种迷信成分,对其卦爻辞所蕴涵的吉凶之道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却不得不承认它是现实人生的指南,是指导人们趋吉避凶的宝典。 它启示人们:当出入行藏之际,多加考虑,遵守法则或度数,就可身处内外隐显之时知晓惕惧得失,又可使人深时将来的忧患和往昔的事态。 若能处事之初遵循《易经》卦爻的意旨,揆度行动的方式,也就掌握了适应事物变化的规律。
释智旭在深明佛学、易学大义的基础上,为达到“援禅以证易,诱儒以智禅”的目的,撰写了《周易禅解》一书。本书融合了儒学与禅学的思想,运用了大量的佛教用语来解释《周易》,有自己独到的解《易》方法,在中国易学史上的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