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有三部分:(一)《六十四卦》(即《经》)。(二)《六十四卦》卷后佚书,除了很少一部分见于今本《系辞 下》以外,此书的其余部分都是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三)《系辞》,同今本《系辞》有相当出入,没有今本《系辞 上》的第八章,今本《系辞 下》第四章的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等四节又在上述的佚书之内。除此之外,今本《系辞》大致都包含在帛书《系辞》里面。于豪亮《马王堆周易帛书释文校注》一书对帛书《周易》此三部分做了释文,并与传世几个《周易》版本(包括汉石经、《周易集解》、唐石经、敦煌写本、宋本、阮本等)进行了校勘与注释,其中有些内容胜于通行本,有些内容不如通行本,其中帛书《周易》的通假字和叶韵,有助于对汉以前古音的探讨 通过此番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周易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 十翼 ,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以其富有特色的哲学思维和结合史事的解说,为学问之冠冕。《尚书》又称《书》或《书经》。今多称为儒家经典之一,但不仅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之代表。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虽说文字大体古奥迂涩,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全书分为四章,章是《周易》源流。简介《周易》的性质、缘起等。第二章是《周易》天地心——易学基础。常识性的知识虽然一点就破,但不讲就会成为障碍。第三章是全书的主体,分别讲解六十四卦。其基本体例是:各卦段说明卦画,并依《序卦》《杂卦》为据解释卦名,正名知本。第二段解释卦辞,彖传、大象。先对原经、原传作简单译述,紧附于原文之后。第四章讲解《易传》。因为《彖传》、《象传》、《说卦传》、《序卦》、《杂卦》、《文言》已在各卦中分散讲过,所以主要是讲《系辞传》。
木书是有关《周易》图谱最完备的工具书,收图近千幅:它以图谱的形式探索、解释《周易》之精蕴,从而“藏万于一”,使读者存一书而可见易图发生及发展之大概。本书图象内容跨越哲学、象术、术理、大文、医学、军事、堪舆、卜筮等众多领域,是对《周易》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寻。其中对天地万物共通规律的揭示,堪称穷幽测隐,奥妙无穷,闪烁着古代东方智慧之光芒。木书为易学精华书系之一,是有关《周易》图谱最完备的工具书,洋洋数十万字,收图近千幅,它以图谱的形式探索、解释《周易》之精蕴,从而“藏万于一”,使读者存一书而可见易图发生及发展之大概。本书图象内容跨越哲学、象术、术理、大文、医学、军事、堪舆、卜筮等众多领域,是对《周易》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寻。其中对天地万物共通规律的揭示,堪称穷幽测隐,奥妙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思想或义理,这种注释不仅着眼于《周易》的字词句的意义,即通过训诂对《周易》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简单地复制、转述《周易》本主和再现作者的生活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依据解释者的知识和体验对《周易》文本进行再创造,使其意义得到拓展和升华,达到更好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 《周易》与其他古代典籍的不同是它不着用于占验的古奥晦涩的文字语言,还有一套与这文辞相关的、极为严密的、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这就是《周易》成为后世诠释者理解和解释无穷的源泉和永恒的母体关键之所在。
《 外传》是王船山隐居著述初期的一部重要经学和哲学著作。在本书中,他以《 》每卦为话题,展开了对明亡的反思,对传统政治制度的剖析和探讨,对理学各家的评骘,对 的批评等等。本书语辞谨言繁密,非平气虚心不能读,故在整理点校之外,特为笺释。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三大老”之一,思想家。 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 他的学术宗旨是“宗师横渠,修正程朱,反对陆王”,对于理学有了深入的检讨和开拓。
曹元弼所撰《 学》是易学研究 的重要作品。它按照张之洞《劝学篇》列举的七目: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和流别,对《 》的基本体例、思想内容、学术疑难、解释流派进行疏通。《明例》讨论了《 》体例以及各易家家法。《要旨》分为上下两篇,摘取 重要的经句进行阐发。《图表》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了《明例》所涉及的体例。《会通》则将《 》与其他经书相互参照、融会贯通。《解纷》对易学 的学术分歧进行了折中、调解和推陈出新。在《阙疑》中,《河图》、《洛书》、先天、后天等难题被忠实记录,多闻阙疑,以俟后贤。历 的易学流派和历史脉络则在《流别》中得到处理。《 学》广泛吸纳诸家论说,汉宋兼采,在文字梳理、音韵训诂、思想诠释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推进。叔彦先生在书中将易学诠释与时代的忧患意识相结合,将易学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