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基本也是*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 内圣 与 外王 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 德治 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 四书 ,是元、明、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重要的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论语大学中庸(精)》此次整理,即以朱熹的《论语集注》、《大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集注》为底本。
《论语》又是浅近生动的。亲切的交谈口吻,具体的对话环境,还时有人物音容笑貌的记叙,这使得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绘声绘影地跃现于文字中。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他的形象直接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能读到孔子的理论,也读到了孔子的个性和孔子的人格。孔子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昂的用世热情,执着的理想追求,组合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留给后人的是生命的无限活力,是人生的厚重意义,是效力于社会的价值追求。性格鲜明的孔子形象,使孔子理论产生出直观的效果。可以这么说,阅读《论语》,是思想的启悟,但也会获得文学的享受;阅读《论语》需要思索,但也会受到情志的感动和激励。《论语大学中庸》由陈晓芬和徐儒宗译注。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总称。本书采用的是“注、译、读”三段式的体例,注释语言准确简洁,注而不考,译文多为直译,“今读”是本书的主体,是作者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四书的理解。四书中虽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作者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有人把《孟子》称为培养理想人格和道德涵养的经典,也有人认为后人对《孟子》的阐释发挥,同“亚圣”在他那个时代所提出的见解并不是一回事;说到《孟子》对中国人文化品性的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影响,更是见仁见智、各执一端。台湾学者东方桥先生认为,解惑析疑的关键所在,就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孟子》,假使你俩掌握了这本《孟子现代读》所提供的钥匙,你就会发现,孟子的思想就像随风而飘,随地而生的蒲公英,和我们相距是这么的近哩。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名著,也是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包括《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孟子集注》14卷。注释众多发挥理学家的论点,较系统的反映了朱熹作为集大成者的理学思想。明朝统治者重视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官定的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儒家著名的经典,是中国古代文人必修之书,影响非常之大。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吸取借鉴并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在辑录前贤注解之同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抒发理学的精义,从而形成《四书章向集注》(又称《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倾注了朱熹华毕生的精力,成为他著名的代表作,也是宋明理学重要的研究文献,因而它的版本其多,流传极广。其中清嘉庆间吴英、吴志忠父子的疏释本是现行本中较好的。此次整理,便以此为底本,参校其它流行本,择善而从。为了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参考,除采用横排简体字而外,特意半原文中的字句夹注移在段后集中注释,标出注号与原文相照应。
蒋念祖,中学语文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中语会理事,扬州市美学会副会长,扬州市中语会副会长,扬州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民盟扬州市委副主委,民盟省委委员,扬州市政协委员。199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6年获 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 提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扬州中学原语文教研组组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孙国强,男,1965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著作有论文数十篇,师资培训教材《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读物《外国小说阅读与欣赏》(龙门书局)、《阅读写作步步高》(河海大学出版社)等。,许歆云,女,扬州职业大学讲师,在省级刊物发表《为学生的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它是自南宋以来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莘莘学子们的之书、考试之书和人生百年漫长道路上的智慧之书、成功之书。就是到今天,熟读国学经典,对铸造成功人生、辉煌人生也是很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本书是从《四书》和《五经》中精选出来的300余条很具有代表性的短句子,经过知名国学专家的解读,特别适合中小学生对国学的启蒙。虽然一天读一句,但天长日久,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不小作用。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书在注释上除注明字面意思外,尤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本书前后互证的方法阐明孔子的思想。
胡奇光、方环海撰写的《尔雅译注》是我国*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也是*一部由晚唐政府升列为 经书 的上古汉语词典。他比《孟子》升格早,因此在《十三经》里的排次,也在《孟子》之前。百科名词含社会生活和自然万物两方面。自然万物名词又可分为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类;社会生活名词则可分为人的家族关系和人的日常生活两类。
中华经典诵读 系列图书的《论语》排版醒目美观,采取题解、原文、注音、注释和译文相结合的形式。原文依据优良底本,采用醒目的楷体大字,全部加注规范的汉语拼音,注释细致精准,不仅解释疑难字词,交代出处典故,并对疑难的句子进行串讲。凡原文中的字有对应繁体字的,在其下面一行用小号字体标出其规范的繁体字,让学生初步识认繁体字。
“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本系列共有19册。
《论语》是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也是弟子之间的谈话,是后人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 核心的文本。它位列“四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被尊为“中国人的 ”,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孟子》全书凡七章,三万五千多字,全书为语录体,记录孟子和各国国君及自己弟子之间的对话。主张 人性本善 ,要强调 义利之辨 ,要黜 霸道 而推 王道 ,要说 仁 兼说 义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系统的理论基础,性善和仁政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开的, 从而形成了性善和仁政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孟子仁政系统的核心就是 民为本 。在他看来, 只有施仁政于民才能` 王天下 。因为只有合于人的善性的政行, 才能得民心, 得天下。 民为本 成为孟子仁政系统运行的核心。孟子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统治者只有以民为本,才能得民心、王天下。他提出了著名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的命题,把人民提到了比土谷神社和国君更重要的地位。本稿分为原文、注解、评析和译文四个部分,讲解简洁,有助于学生把握要点,了解国学经典中有关哲学、伦理学、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