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集传》,四卷 明黄道周撰、其作书之旨,见于门人所笔记者,曰《孝经》有五大义。以是五者别其章分,然后以《礼记》诸篇条贯丽之、,道周此书寅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阐演绎致为精深,其自为注文体亦仿周秦古书,无学究章比字栉之习。
《十三经译注:孟子译注》是为适合中等水平读者阅读而编著的一个普及读本,对经文的解释大体参考赵岐、朱熹、焦循三家的注释而断以己意。每章经文除译、注外,还设有“段意”对该章的要点略作提示,其说法基本折衷前人的成说。《十三经译注:孟子译注》的译文和段意部分曾收入笔者所译述的《白话四书》,此次撰为译注,基本依照原貌,个别地方吸收读者的意见作了修改。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现存《论语》二十篇,包含了孔子在政治、经济、伦理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为便于读者了解和鉴赏《论语》思想的精髓,作者施忠连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论语鉴赏辞典》。考虑到《论语》言简意赅、思想丰富的特点,《论语鉴赏辞典》分设文本篇、主题篇和名言篇三个部分,按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对《论语》的思想作鉴赏。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使用,《论语鉴赏辞典》在文本篇中对原文作了注解;在主题篇中将《论语》相关内容的语录重新编排汇集。
《孝经》共十八章,全篇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于《孝经》文本进行解读。
《国学经典:康熙政要》就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借鉴康熙历史遗产的百科全书。作者利用其任职史馆的便利,广搜博取,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们省却了翻检文献之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捷径,从而系统再现了康熙时代和康熙其人的方方面面,也为我们展现了封建国家的成功管理案例,与唐代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并称媲美,堪称是中国帝王学的双璧。
《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共分3章,分别从世博会的百年历程、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以及相关原始史料的辑录3个方面,以历史的眼光反映了早期中国参展世博会的进程。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汉民族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解字》体例,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说文解字》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说文解字》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解字》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解字》的训诂解释更是国人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由民国时期世界书局的创始人沈知方策划,邀请蒋伯潜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全文进行了讲读。读本的行文如娓娓道来,对今天的读者而言,也仍然亲切好懂。
《尚书通解(1)/钟永圣国学大讲堂》尽可能用通俗化的表达进行历史叙述,尽量抛开对一字一词的考证式的解释,而着重在人性分析上面,着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进行分析,理清其中的关系和脉络。以古今“人性大体不变”为基本原则,把沉寂的古代经典,活化成历历在目的往事,帮助人们理解中华上古历史。
《东坡志林》,宋代苏轼著。《东坡志林》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孝经集传》,四卷 明黄道周撰、其作书之旨,见于门人所笔记者,曰《孝经》有五大义。以是五者别其章分,然后以《礼记》诸篇条贯丽之、,道周此书寅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阐演绎致为精深,其自为注文体亦仿周秦古书,无学究章比字栉之习。
传奇是深为世人喜爱的一种小说体,它始自唐代裴鉶所撰短篇小说集《传奇》,多以神怪、剑侠、爱情为题材,是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常为后世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和具体地介绍了唐人传奇由兴起直至衰落的演变过程,进而归纳出它在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探讨了唐人传奇的基本性质及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对于传奇的思想性、艺术性亦多有阐发。书后附《今存主要作品创作年代简表》及《明清丛书所收传奇集作品简表》等资料。全文内容深入浅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普及读物。
《温公家范》以儒家经典论证治国之本在于齐家的道理,广泛选取历代人物史事作为“轨范”、“仪型”,具体阐述各项道德准则和治家的方法,既采用儒家经典的所述道德准则与相关事迹,又辅以司马光本人的论述,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家庭伦理关系、治家方法、子弟的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思想都对现代人经营家庭有借鉴作用。
《安徽古籍丛书:小尔雅义证(繁体竖排版)》主要收录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等内容。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由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传世的《论语》、《孟子》二书,系孔子、孟子的言论辑录,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而由他著述的《四书章句集注》,备受推崇,数百年中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成为对所世有深远影响的儒家经典。 为学习研究祖国的传统文化,我社组织专人以原山东海湖阁藏明版朱墨套印本为底本,参校元至正二十二年武林沿德堂刻本、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清同治十一年山东书局刻本等,对《四书章句集注》校点整理,排印出版。全书简体字横排。经文部分,依照原书先后次序按章节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