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全书共六十卷,以鲁国君主为次序,记述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至鲁悼公四年(公元前 464 年)间的历史,记事范围基本与《春秋》重合,但《左传》的叙述内容和具体详赡,则远远超出了《春秋》,是我国*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编年体史书,我国春秋时期的历史赖此留存。 此选本以故事为纲,连缀各篇相关记述,还原春秋大事始终,补《左传》原书编年之不足。 同时,《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善于叙事,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资治通鉴》是古典史书中的一部巨著,司马光毕生心血,凝聚成了这样一部浩大却精致的作品。《资治通鉴》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政治史,按年编次,条陈始末。它着重记述朝代的兴衰、宫廷内部派系纷争、政治军事斗争、重要大臣的活动与奏疏、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本书编选时选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56年版的胡三省音注本。
《春秋穀梁传译注》针对《春秋穀梁传》的不足,在注释中以《左传》的史实解经,并据以评议传文中某些臆断之说。译文信而达,为今人阅读提供了方便。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春秋穀梁传》的见解与心得,是一本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译注本。
本书的特点: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史料书,但又不是单纯的史料,为史而史,而是有它独立的见解、历史的评价。它反映的是,中国农村合作(集体)经济组织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其历史得失。从20世界50年代初开始的农业互助合作的兴起,中经农村人民公社时期的曲折发展,后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的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农业合作的创新飞跃,这样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系统而生动的史实评述。很少有理论上的抽象,更不是政治论文;而是以事实为据,用事实说话。这是本书的基本特点,也是本书的优点。这可使阅研者洞察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制所经过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跌岩起伏的一些相关政治运动中的全貌。从而,为关心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广大读者基层干部、农业工作的领导者,从事实出发,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是非得失,提供了一部可信的、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