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吴越春秋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 1 条评论 )
    • 校注:张觉 /2013-12-01/ 上海三联
    • 《吴越春秋》一书,历叙吴、越两国的史事,而重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故事。该书虽大量取资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但并不拘泥于此,而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其中恐怕也不乏作者的想象塑造之词;同时,它又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注意写清其来龙去脉。所以,从它记载史事这一点来说,是一部史书;但从它记载的内容与格调来说,又不同于严谨的史家之实录。它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可谓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吴越春秋译注》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 本书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

    • ¥16.3 ¥32.8 折扣:5折
    • 资治通鉴(共6册)(精)/中国史学要籍丛刊
    •   ( 0 条评论 )
    • 编者:(北宋)司马光|校注:邬国义 /2017-11-01/ 上海古籍
    • 《资治通鉴(共6册)(精)》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 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 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 ¥153.7 ¥288 折扣:5.3折
    • 北梦琐言
    •   ( 0 条评论 )
    • (五代)孙光宪 撰,林艾园 校点 /2012-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北梦琐言》,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尔雨堂丛书本。宋代孙光宪撰,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可补正史之不足。《太平广记》多摘录此书,引文达247条,《旧五代史》援引33条,彭元瑞《五代史注》援引137条。《资治通鉴》亦多次引用此书,如皮日休之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校点本。

    • ¥134.28 ¥269.58 折扣:5折
    • 明通鉴【皮面】(全八册)
    •   ( 7 条评论 )
    • (清)夏燮 /2009-09-01/ 线装书局
    • 《明通鉴》是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之后的明代编年史。作者清人夏燮,字甫,别号江上蹇叟,安徽当涂人,道光年间曾任直隶省(今河北)临城县训导,咸丰十年(1860)入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府,后又任过永宁知县。《明通鉴》共一百卷,其中前编四卷,纪明大祖末即位时之史世,始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止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正编九十卷,始于明太袒洪武元年(1368),止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1644),年(1644);附编六卷,始于崇锁十七年五月明福王在南京称帝,止于清康熙三年(1664)。前后总计三百一十二年。

    • ¥1090 ¥2180 折扣:5折
    • 资治通鉴(共6册)/中国史学要籍丛刊
    •   ( 0 条评论 )
    • 编者:(北宋)司马光|校注:邬国义 /2017-11-01/ 上海古籍
    • 司马光编撰,邬国义校点的《资治通鉴(共6册)》,简称《通鉴》,是一 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 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 ¥120.19 ¥238 折扣:5.1折
    • 清通鉴【皮面】(全六册)
    •   ( 33 条评论 )
    • 邹博 /2009-11-01/ 线装书局
    • 《清通鉴》清代300年历史的详细记载 《清通鉴》是按照《资治通鉴》的体例写作的部编年体清史,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编年体清史,使我国古代的“通鉴体”编年史终成完璧。按照我国的史学传统,往往是后继的政权为前朝修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政府在短暂的38年间,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编纂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新中国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 《清通鉴》用浅易文言书写,文风力求简明扼要。所谓简明,即文字简练,干净,不艰涩,不枝蔓,眉目清楚,尽可能生动;所谓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东拉西扯,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全书文字风格虽大体定位在“浅易文言”,由于时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观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也允许存在文风上稍许差异,特别是鸦片

    • ¥840 ¥1680 折扣:5折
    • 吴越春秋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 0 条评论 )
    • 校注:张觉 /2013-12-01/ 上海三联
    • 《吴越春秋》一书,历叙吴、越两国的史事,而重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故事。该书虽大量取资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但并不拘泥于此,而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其中恐怕也不乏作者的想象塑造之词;同时,它又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注意写清其来龙去脉。所以,从它记载史事这一点来说,是一部史书;但从它记载的内容与格调来说,又不同于严谨的史家之实录。它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可谓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吴越春秋译注》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 本书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

    • ¥16.56 ¥32.8 折扣:5折
    • 吴越春秋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 0 条评论 )
    • 校注:张觉 /2013-12-01/ 上海三联
    • 《吴越春秋》一书,历叙吴、越两国的史事,而重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故事。该书虽大量取资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但并不拘泥于此,而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其中恐怕也不乏作者的想象塑造之词;同时,它又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注意写清其来龙去脉。所以,从它记载史事这一点来说,是一部史书;但从它记载的内容与格调来说,又不同于严谨的史家之实录。它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可谓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吴越春秋译注》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 本书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

    • ¥16.56 ¥32.8 折扣:5折
    • 吴越春秋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 0 条评论 )
    • 校注:张觉 /2013-12-01/ 上海三联
    • 《吴越春秋》一书,历叙吴、越两国的史事,而重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故事。该书虽大量取资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但并不拘泥于此,而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其中恐怕也不乏作者的想象塑造之词;同时,它又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注意写清其来龙去脉。所以,从它记载史事这一点来说,是一部史书;但从它记载的内容与格调来说,又不同于严谨的史家之实录。它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可谓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吴越春秋译注》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 本书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

    • ¥16.89 ¥32.8 折扣:5.1折
    • 朝野佥载 隋唐嘉话
    •   ( 3 条评论 )
    • (唐)张鷟,刘(食束) 撰,袁宪 校注 /2004-05-01/ 三秦出版社
    • 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着录。南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在小说家类里着录了隋唐嘉话一卷,刘餗撰。宋史艺文志也有隋唐嘉话一卷,列在刘餗的传记和小说之间。现存的顾氏文房小说本,据宋版重雕,书中贞字、构字等选缺笔,分上中下三卷。又有稽古堂丛刻本,与顾氏本基本相同,似出一源。还在历代小史本和唐人说荟等本,不分卷,条目较少。 刘餗,字鼎卿,史学家刘知几的儿子,附见雨唐书刘字玄傅。传中说他有国朝传记,新唐书艺文志乙部杂传记类曾着录,三卷,丙部小说家类又着录传记三卷,应该就是国朝传记的简称。此书邵博河南邵氏见闻后录卷三十曾引及,可见北宋诗已有此名称。此外,马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曾采用了刘餗的小说,不仅在考查中引述了小说的原文,而且通鉴正文里有一些唐代史实,早就是见于今本隋

    • ¥6 ¥12 折扣:5折
    • 朝野佥载 隋唐嘉话
    •   ( 0 条评论 )
    • /2004-05-01/ 三秦出版社
    • 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着录。南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在小说家类里着录了隋唐嘉话一卷,刘餗撰。宋史艺文志也有隋唐嘉话一卷,列在刘餗的传记和小说之间。现存的顾氏文房小说本,据宋版重雕,书中贞字、构字等选缺笔,分上中下三卷。又有稽古堂丛刻本,与顾氏本基本相同,似出一源。还在历代小史本和唐人说荟等本,不分卷,条目较少。刘餗,字鼎卿,史学家刘知几的儿子,附见雨唐书刘字玄傅。传中说他有国朝传记,新唐书艺文志乙部杂传记类曾着录,三卷,丙部小说家类又着录传记三卷,应该就是国朝传记的简称。此书邵博河南邵氏见闻后录卷三十曾引及,可见北宋诗已有此名称。此外,马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曾采用了刘餗的小说,不仅在考查中引述了小说的原文,而且通鉴正文里有一些唐代史实,早就是见于今本隋唐嘉

    • ¥103 ¥207 折扣:5折
    • 左传纪事本末(共3册)
    •   ( 0 条评论 )
    • 编者:(清)高士奇|校注:杨伯峻 /2015-08-01/ 中华书局
    • 高士奇撰写的《左传纪事本末(共3册)》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 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一卷和列国一卷。

    • ¥69.55 ¥120 折扣:5.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