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是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译、颉德《社会进化》所成,原版于1899年出版。通过对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的录入、校注和导读,作为晚清西学丛书的书目重新出版,对研究清末西学东渐的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提摩太的翻译是概括原著大义的一种重新创作。 大同 这个概念,出自中国经典《礼记》,本书借中国概念来表达西方关于社会进化和秩序的社会学理论,对梁启超思想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陈书》36卷,记载了南朝陈的历史。陈朝的早期史著都已失传,因此,这部成于唐初的史书,就成为现存的比较原始的资料。书中除政治和军事问题外,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也都保存了
《国语》是我国*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部分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 《国语》以其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树一帜,历来为后人所重视。 《国语》作为各国史料汇编,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及习俗等各方面的历史,勾勒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阶段的时代轮廓,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作为一部历史故事的汇集,《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赵逵夫先生在《庄辛 考校兼论《 的史料价值》一文中,通过比较《杂事第二》与《战国策·楚策四》有关“庄辛谏楚襄王”的文字异同,指出:“《新序》所收庄辛此文比《战国策》所收 原始,不但《战国策》所收文字上的很多错误在《新序》所收本子中不存在,而且,《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所收之文包含着 多的历史文化的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他进而说:“《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有着同《战国策》一样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新序》一书的性质及学术价值的具体论证,我们又可以由此知道:《新序》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甚至像《节士第七》中的“屈原传”,便
《中华经典藏书: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司马迁写作的《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中华经典藏书:史记》用浅显易懂的译文讲述《史记》中的精彩故事。
《中华经典藏书: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司马迁写作的《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中华经典藏书:史记》用浅显易懂的译文讲述《史记》中的精彩故事。
《桯史默记》收录了《桯史》、《默记》两部古代笔记小说。《桯史》是岳珂日积月累写成的关于两宋朝野见闻的史料笔记。全书共一百四十条,涉及两宋朝政得失、南渡佚事、贤达诗文、世俗谑语、图谶神怪等等。《默记》所录,大都为五代末及北宋时期朝野杂事。作者王桎于掌故颇为熟悉,所录多有据可信,且其中有他书罕及之内容。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内容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能体现古代京城社会生活面貌。
作为一部历史故事的汇集,《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赵逵夫先生在《庄辛 考校兼论《 的史料价值》一文中,通过比较《杂事第二》与《战国策·楚策四》有关“庄辛谏楚襄王”的文字异同,指出:“《新序》所收庄辛此文比《战国策》所收 原始,不但《战国策》所收文字上的很多错误在《新序》所收本子中不存在,而且,《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所收之文包含着 多的历史文化的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他进而说:“《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有着同《战国策》一样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新序》一书的性质及学术价值的具体论证,我们又可以由此知道:《新序》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甚至像《节士第七》中的“屈原传”,便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策士及各类人士纵论国事与时势的言论辑录。全书文笔优美,记述生动,反映出战国时期特有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传为秦汉之际人所作,当初只是几个小册子,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 “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并加以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三十三卷。姚宏、鲍彪、吴师道皆有注本。
由郑晓撰文,李致忠点校的《今言(元明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是明代史料笔记,它真实记录了明代洪武至嘉靖180余年间的国政朝章、兵戎邦计等大事。
《古今笑》是一部文言笔记、幽默讽刺小说集,书中内容多为真人真事,上至历代君主,下至市井百姓,各色人等,种种笑话,应有尽有。当然,笑谈只是其表象,作者无疑是希望借着嬉笑怒骂式的幽默,以矫正世风,济世利人的。书中写到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地痞无赖、昏主暴君、文人雅士、智人勇者,都鲜活生动,历历在目,从他们身上好像能捕捉到今天类似人物的影子。
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隋唐以来就享有盛誉,到清代康乾时期,随着盐业的兴盛和水运的发达,以及康熙、乾隆分别六次南巡,扬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更加繁盛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商业文化中心。记载这—段时期扬州社会、经济、文化的书籍很多,《扬州画舫录》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利用按地分卷的特点,巧妙地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掌故、风情穿插其间,读来颇有生气。
《校史随笔》是张元济先生的一部古籍校勘学专著。这本书记录了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持校勘、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二十四史之版本、刻注、文字错讹等多有独到见解,书中对殿本、监本的考证比对,对刻本、注本及写本的核校,对古籍中文字的缺漏讹误形成原因、特点等,很有识见。其学术水准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制高点。同时,本书还收入张元济撰写的《百衲本二十四史》跋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刊印《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相关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