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黄帝内经.上册》由马寅中著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汪昂编著的《汤头歌诀(精版)》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汤头歌诀》进行了全新的编写,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全书共分为22卷,共收入补益之剂、攻里之剂、祛风之剂等各类方剂307种,把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书中的方剂单位采用原书剂量单位,并附有计量单位换算。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目前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等,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书版本专业,注释简明,翻译晓畅,硬面精装,装帧高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推荐书。
《漫画黄帝内经.下册》由马寅中著
《伤寒论集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由清代徐赤所撰,吴士镇增订。全书共十卷,附外篇四卷,成书于清雍正五年(1727)。卷一至卷五为六经病篇,卷六为脉法篇,卷七为痉湿狐惑喝病篇,卷八为不可汗病、可汗病、可吐不可吐病篇,卷九为可下不可下病篇,卷十为发汗吐下后病篇。《外篇》四卷,卷一为可温、可灸、可刺等病及阴阳交、伤寒两感证、合病并病、结胸证、心下痞等,卷二为血证、狐惑、发黄等杂病,卷三为痰病、食积、虚烦、脚气等杂症,卷四为妇人伤寒、妊娠伤寒、小儿伤寒。所载《伤寒论》原文悉按王叔和之旧,脉法诸篇置六经病篇后。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瓜泾徐家刻本为底本。
近日严晓星先生寄来《近世古琴逸话》书稿一叠,略微翻阅几篇,就被书中一则则小故事所吸引,或发笑,或感慨,或沉思……虽都篇幅短小,却从侧面衬映出前辈琴人的风貌、艺术品味以至气节。从黄勉之、叶诗梦、杨时百、王燕卿到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张子谦……这些当代弹琴人熟悉的名字和故事,我们多少知道一些,可书稿中却收集到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趣闻逸事,丰富多彩,大开眼界,特别是谭嗣同、梅兰芳这些人亦与古琴有关,就更让人充满着好奇和期待了。
《史记菁华录》是《史记》的上佳选本,流传颇广,全书分为六卷,所选包括本纪、表、书各三篇,世家九篇,列传三十三篇,共计五十一篇,姚苧田“掇其精华,略其敷衍”,作精心剪裁,使情节紧凑,同时“发明作者作文的苦心,便于后人阅读”,以眉评、夹评、篇末评等形式,对《史记》的章法结构、遣字造句、微言大义以至总体立意进行评论。书末附录朱自清先生长篇导言。是《史记》入门的 读物。此次整理,以道光甲申扶荔山房藏板暨同治癸酉红杏山房版为底本,精心整理。
本书「举古今医学而统贯之,辑其成而摘其要」,首论脏腑、经脉、药性等基本医药理论,次述伤寒、中风、瘟疫等内科疾病。再列妇科、小儿科及外科诸症。作为综合性临床医书,理法方药兼备,辨证细微,治法丰富实用。
本书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影印的明刻《医统正脉》为底本进行校注,将底本中明显的错字、别字,如“仆”作“什”作“胭”等,径改不出注;将底本中错讹或脱漏者,径改或增删,并注明其相异之处;对于底本与校本内容不一致,但难以肯定何者为是者,或校本中内容有一定参考价值者,保留底本原文,并注明其相异之处;对于底本中难懂的字、词及内容,稍加注释;对于底本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径改不出注;通假字保留,但注明其所通之字。
清末王先慎所撰《韩非子集解》,以宋乾道本为主,参考了藏本、张本、凌本、赵本等多种版本,利用了《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群书治要》等类书和《老子》、《荀子》、《战国策》、《史记》等著作的有关资料,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