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主要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文化名著中《道德经》的发布量只次于《圣经》。老子之道,可知,可解,可传,可行,可证,可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五千言精华,八十一章节,道不尽的道。《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既是中国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东方智慧的代表之一。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它所探讨的 道 是一切智慧的源头。 《道德经》书成,因无标点符号,故后人根据不同理解自行断句。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谬之千里。《道德经》新译也藉此对很多篇章的文字断句做了大幅修改,以其更接近 道 矣。此次《〈道德经〉新译》以大道至简、正本清源为宗旨,将其一一还原。让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人人
葛洪著、赵玉玲注译的这本《抱朴子内篇》原本单独成书,不与《外篇》相并。与《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不同,《内篇》核心内容是神仙思想及修道成仙的方法,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神仙的存在问题、神仙的属性问题、神仙与人的关系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系统地论述了神仙信仰的理论和实践,阐明了 信仰的宗旨和哲理基础,为后来神仙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它固然是指依存于经典之内的知识及其体系,更是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书为“国学论坛”之《道源精微》(上卷),主要介绍了有关道教养生方面的知识。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一今鹿邑县一人,被后世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奠基于春秋末年,定型于战国初年。成书后共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个部分,八十一章,约五千字,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论人生而论政治。老子日: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如长河瀑布,催人警醒。他的整个思想中,道“是范畴,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社会政治观则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多多少少地
《 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解析与试读。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庄学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之类),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庄书,不仅试图上通中国的古今学术,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较之处。作者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阐发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独到,值得加以留意。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口袋本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本”的基础上修订,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种经典,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套经典包括如下典籍:1《论语》2《老子·大学·中庸》3《诗经》4《孟子》5《唐诗三百首》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7《千家诗》8《声律启蒙·笠翁对韵》9《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10《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1《易经》12《尚书》13《庄子》14《楚辞》15《六祖坛经》16《宋词三百首》17《元曲三百首》18《五字鉴·菜根谭》19《幼学琼林》20《龙文鞭影》。基本上涵盖了古代国学精华以及古代蒙学精华。这套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
本书是止庵先生研读《老子》的心得。二十年前,止庵先生参照几十种相关著述,对《老子》加以自家注解,写下自家体会。本书采取的形式是原文+注解+心得,如作者所言,《老子》八十一篇,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要通读完全书才能有完整理解。《老子演义》和《樗下读庄》都是止庵先生的治学专书,是读者深入阅读国学不可绕过的两部书。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口袋本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本”的基础上修订,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种经典,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套经典包括如下典籍:1《论语》2《老子·大学·中庸》3《诗经》4《孟子》5《唐诗三百首》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7《千家诗》8《声律启蒙·笠翁对韵》9《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10《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1《易经》12《尚书》13《庄子》14《楚辞》15《六祖坛经》16《宋词三百首》17《元曲三百首》18《五字鉴·菜根谭》19《幼学琼林》20《龙文鞭影》。基本上涵盖了古代国学精华以及古代蒙学精华。这套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一今鹿邑县一人,被后世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奠基于春秋末年,定型于战国初年。成书后共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个部分,八十一章,约五千字,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论人生而论政治。老子日: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如长河瀑布,催人警醒。他的整个思想中,道“是范畴,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社会政治观则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多多少
《庄子》又名《南华经》。原本五十二篇,后散佚,今仅剩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等篇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
朱文熊,字叔子,江苏太仓人。光绪间中乡试举人,为副贡生。早年与唐文治同师里中大儒王祖畲,王是光绪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主讲宿迁、海门、崇明等书院,著有《读孟随笔》,考释《春秋》经传,校证《史》《漠》,编撰《太仓州志》,又长于古诗,学有根底。曾在太仓中学为主任,后任南洋公学后改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又改交通大学国文教师,继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又称无锡国学专门学院教授。据弟子辈追忆,其教学,古文主于《古文辞类纂》,诗主于《唐宋诗醇》,诸子主于《庄子》,而理学主于张履祥、陆陇其,其渊深与谨守可见一斑,大抵上与无锡国专一代师友具有相同的特质与趋向。《庄子新义》出版于一九三四年,为《无钖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十四种之七,而书首唐文治所作序文署款却是一九二七年七月,作者自序的年月也与此相
这本《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部分。内篇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或他的后学写的。总的来看,内篇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文笔的雄奇瑰丽上,都代表了庄子的成就,是全书妁精华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都是议论和比喻交错使用,而纯议论很少,主要是由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构成,篇与篇之间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有机体。外篇和杂篇,一般是以篇首的两个字为篇名。篇与篇之间,甚至一篇内的各节之间,很少有组织与条理,因而一般称之为“杂纂”。”。庄子的思想很复杂,不容易用几句话谈清楚。大体而言,他思想的主体有:相信宇宙和人生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法则,即“道”。“道”主宰一切,人应该顺应它,不该违逆它;顺应它是正确的,违逆它就会造成灾难。他主张人应该逍遥自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口袋本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本”的基础上修订,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种经典,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套经典包括如下典籍:1《论语》2《老子·大学·中庸》3《诗经》4《孟子》5《唐诗三百首》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7《千家诗》8《声律启蒙·笠翁对韵》9《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10《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1《易经》12《尚书》13《庄子》14《楚辞》15《六祖坛经》16《宋词三百首》17《元曲三百首》 18《五字鉴·菜根谭》19《幼学琼林》20《龙文鞭影》。基本上涵盖了古代国学精华以及古代蒙学精华。 这套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