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篡的,故称《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130多位作者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共选作品近八百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因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 我国现存Z早,影响Z深广的一部总集。 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很多名篇依赖《文选》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选文的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所收录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教科书和学习诗赋的范本。 《文选
《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在清代,在曾国藩之前,社会上已经流行着两部很有名的古文选本,一部是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纂的《古文观止》,一部是乾隆年间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这两部书,各有其优长,影响也都很大。但在许多方面,却比不上《经史百家杂钞》
北宋文学家苏辙所撰的一部笔记体小品文集,记述了当时社会、政治、人物、风物等许多掌故和轶闻。
《大师的国学课15·了如指掌·国学馆:文字学启蒙》讲述了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它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作为研究一切历史文化的先行学科的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在古代被称为“小学”。中国的文字学除了对文字的研究外,还包括对音韵、训诂的研究。《大师的国学课15·了如指掌·国学馆:文字学启蒙》由作为中国文字学研究巨擘胡朴安先生的《文字学ABC》和杨树达先生的《中国文字学概要》合集而成,二书内容均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双剑合璧。
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依底本。底本确实有误,予
豫章丛书是江西地方文献资料中卷帙最多、内容最丰的大型丛书,共有两套。一套为陶福履编,收书二十六种,四十八卷;一套为胡思敬编,收书一百零三种,六百五十卷(原书统计如此,附书和校勘记等未计》。两套丛书虽然同名,收书却无一重复,共计收刊自唐迄晚清著述一百二十九种,六百九十八卷。除庐山纪事、皇明西江诗选属外省籍学人编撰外,其它都是江西先哲的著作。从其内容和价值考察,作者履历各异,志趣不同,著述涉及中华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明人小史八种纪录明代史实,理学类编反映宋明理学思潮等,这显然表明豫章丛书具有超越区域、涵盖深宏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尤其自宋以来,人文鼎盛,著作如林,在全国享有盛誉。然而,长期以来,江西的乡邦文献,无论是全集巨编,还是杂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