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材、吴调侯校注的《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 广的中国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所以此书广为流传至今。
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于小品文造诣极深。本书囊括《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
《线装经典:孙子兵法》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蓝本,详细地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解读,并辅以大量经典战例和精美图片,力图使这颗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明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希望读者能在深人浅出的文字中体会到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而开阔视野,得到启发。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文学作品。
《大师的国学课14·了如指掌·国学馆:诸子启蒙》由陈柱先生的《诸子概论》和蒋伯潜先生的《诸子通考》两书合集而成。《诸子概论》所论述的诸子以司马谈所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为限,每家为一编,编又分章,每章总论,又分本原、命名、流派、评议、家数五节。每章各子分传略、书本、学说三节。在论述诸子的学说时,最注重于各人之基本观念,及政治教育。《诸子通考》分上下两编,编前对诸子的名称、开祖派别及诸子十家名称取义、学说短长及其兴替因缘进行了考论。上编分别考诸子人物,附录西汉诸子和历代诸子大事年表。下编分别考诸子著述,附录《汉书·诸子略》所录诸子十家之书目189种,另附录现存诸子重要著述目录。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凝聚了我们太多心血的《中国古代文学要述》终于得以出版,本书以我们两年多来的讲课实践和研究为基础,吸收了数本古代文学专著所长,同时融入了很多我们自己独特的研究结果。 本书是我们所开大学语文各专题的讲稿,主要是古代文学部分。为了方便高等学校公共课大学语文的讲授,为了使非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更好更多地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全貌,更多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精髓,我们将各专题的讲稿进行汇编、整理,以文学发展史为经,以历代作品为纬,将论史和选文结合一体,并就某些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使同学校对中国古代文学既有宏观上的一般认识,又有微观上的细腻鉴赏,进而使自己的文学素养、文史常识所提高。
《官场现形记》由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是一部专门揭露官场黑暗的谴责小说。本书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而成,对上至中央权臣,下至令尹衙役等官场人物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深入剖析和透视,写出了清末卖官鬻
赵山林撰的《牡丹亭选评》在汤显祖《牡丹亭》的五十五出中选取了三十六出,摘录其精华片段,对其原文情节串讲、阐释引申、赏析解读,重点剖析所用典故和元明时期较难解的口语。同时突出人物形象和情感细腻幽微之处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是“三言”的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抢先发售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目录又题“古今小说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动笔,康熙二年写成的一部政治代表作。“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有曰:“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
《万历野获编》是关于明代历史最重要的笔记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正因为此,现有语文辞书及历史类工具书对该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收录了该书中的大量词条及义项,这在历代笔记中都是较为罕见的。即便如此,该书还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该书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的乡野怪谭。故事引人入胜,辨析事理精微入妙。与《聊斋志异》并称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双璧。《阅微草堂笔记》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昀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涉及的对象,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妖精鬼魅,几乎无所不包。《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十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晚年心灵世界的写照。
王永彬著的《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 的汉族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中华文化讲堂注释的《围炉夜话》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是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襄所撰的一部散文小品,词句清丽,感情真切,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齐名。冒辟疆曾撰《影梅庵忆语》追忆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
《围炉夜话》是中国古代众多劝世之书中的一种,它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的格言体之作。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群后辈围着火炉,娓娓而谈,品味人生,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古典文献论丛》收录了近二十年了来赵先生古典文献的论文32篇,其中最引学界关注的是关于宋前戏剧,关于敦煌文学文献和有关出土简帛的系列论文。其中《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对西汉时期的歌舞剧〈公莫舞〉的情节、角色、唱词、表演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定全篇是代言体的三场歌舞剧脚本《唐代的一个俳优戏脚本》则对敦煌石室发现的《茶酒论》进行了考述,论定它是曾经付诸演出实践的俳优戏脚本。为了搜集宋代以前戏剧史的资料,赵先生在诸家之后对《敦煌变文集》进行校理。本书收录的五篇论文在当年发表后就受到了敦煌学家的好评,“见人所失查,发人所未悟,使不可卒读之篇句,得以文从字顺”。
杨龙点校的《国学经典:公羊传榖梁传》是对《春秋》的解释,重在阐释孔子编《春秋》时的贬恶扬善,点明《春秋》一书的微言大义,本书传文部分采取问答形式,在解释历史事实的同时,又着重阐明了儒家的礼仪规范和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