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z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汉魏以来,文人别集日益繁多,学者难以遍读,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文选》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按体裁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八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 《文选》选文注重文采,以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多录骈偶之作,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精华,被《四库
《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旧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简称 原本 )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卷点校分工如下:吴光点校卷一至三,卷四十一;董平点校卷四至十一,卷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点校卷十二至十八,卷三十七至三十九,钱明点校卷二十六至三十六,卷四十。 三、本书系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繁体竖排版重校排印的简体横排版。因是面向普通读者,所以删除了繁体字版的校勘记,但据原版校
赵烈文(1832-1893),字惠甫,号能静,江苏常 州人,出身官宦世家。数入曾国藩幕府,深受倚重, 二人几乎无话不谈。赵烈文是曾国藩事业高峰时期的 核心幕宾,从湘军攻克安庆至克复南京以及其后一段 时间,他都在曾氏兄弟幕中,其所参谋、赞画的事务 , 往往关天下大计 。后经曾保奏,先后出任磁州 、易州知州。曾国藩去世后,力请辞官,退居常熟虞 山,营宅舍曰能静居。 《能静居日记》全书五十四卷,起自成丰八年 (1858)五月,止于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跨度长 达三十二年,记录了作者二十七岁至五十八岁这一人 生阶段的重要经历。其中所记咸丰、同治年间时局、 政事、军情,特别是有关湘军集团、太平天国、捻军 以及晚清朝廷的情况,尤具价值,是研究那一段历史 的核心史料之一。《能静居日记》在其他如历史、地 理、文学、艺术、宗教、民
《集韵》宋丁度等奉敕撰,为我国历史上较重要的韵书之一。书成于宝元二年(1039)。因《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宋仁宗命丁度、李淑典领,与郑戬、贾昌朝、王洙等人共同重修《广韵》,尽量增加字数,更名《集韵》。《集韵》共分十卷,计平声四卷,上、去、入声各两卷,共206韵,与《广韵》相同。《集韵》在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比《广韵》都有增广。其广收异体字,共收字53525,比《广韵》多两万余字。并新增又音,保存了当时的时音和方音。并广收训诂。《集韵》可谓韵书之总汇,为研习语言文字之学不可不读之书也。
《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 宋四大书 。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清真集笺注》是罗忼烈先生代表作之一,分为 卷首语 、上编 词笺 、中编 诗文笺 、下编 参考资料 、 清真年表 五部分。作者汇集众多周邦彦集版本,并从《永乐大典》、《(宋)皇朝文鉴》、《宝真斋法书赞》等书中辑录散佚作品,加以校勘、笺注、集评、附记等,考订正误,辨析真伪,发微抉隐,使此书兼具资料性与研究性,堪称研究周邦彦无法绕过的重要参考书籍。《清真集笺注》原于1985年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后于200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精装本、平装本。本次重排为典藏版,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表述、引文疏误略作修订。
《船山全书》皇皇十六大册,一千余万字。前十五册为船山著述,其中*至八册属经部,涉及易、书、诗、礼记、春秋、四书六个领域,包括《周易内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礼记章句》《春秋稗疏》《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等18种著作。第九册收《说文广义》,为小学。第十、十一两册为史部,包括《读通鉴论》《宋论》等6种著作。第十二、十三两册为训释诸子佛道杂著类著作,包括《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黄书》《老子衍》《庄子解》《庄子通》《相宗络索》等十四种。第十四册为楚辞诗评类,包括《楚辞通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四种。第十五册为船山诗文集数十种。第十六册为相关资料汇编,收入历代船山传记、年谱以及船山著述历代出版情况与重要研究文献之节录并附《船山全书编辑纪事》。 《
《宋本艺文类聚(全三册)》是我国现存*早的百科性质的类书之一,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许多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全书一百卷,分四十六部,每部又分子目,共七百二十七类,引用古代文献一千四百余种,其中十分之九的典籍今已不传。全书编纂极具特点,故事居前,诗文在后,大致按作品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所引故事,都注出书名,所引诗文,都注出时代、作者和题目,并按不同的文体用黑体字醒目标出。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Z早、影响Z为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从周代至南朝梁代,近八百年,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书中精选了130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所以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成书后,因其内容博大、选材精审等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弘明集》初次成书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续补工作持续到了乾封三年稍后。全书三十卷,分十篇辑录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年间佛教弘法文献,录文五百六十余篇,僧俗作者共计二百多人。十篇就是十类,分别为《归正篇》《辩惑篇》《佛德篇》《法义篇》《僧行篇》《慈恻篇》《诫功篇》《启福篇》《灭罪篇》《统归篇》等。许多当时流传的佛教弘法著作,如北周释道安《二教论》、甄鸾《笑道论》、任道林《周祖巡邺请开佛法事》、王明广《周祖天元立对卫元嵩上事》、隋释彦琮《福田论》《通极论》、唐释法琳《破邪论》《辩正论》等,道宣都将其收录进《广弘明集》中。
高濂编著的《遵生八笺(上下)(精)》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明代高濂撰。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刊于公元1591年。二十卷。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很有参考价值。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 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 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 义理派 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统文字训诂学为根基,在校勘训诂上创发新义。砥砺基础,夯实根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诗经》各篇加以说明注释,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
《弇山堂别集》记载明时史料典故,是一本私人撰录的实录。全书共一百卷,记载明朝典制沿革、稗史异闻、史乘考误。以万历十八年翁良瑜雨金堂初刻本为底本,以万历庚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广雅书局本为校本,同时参校了《明实录》《明史》《国朝献征录》《古今万姓统谱》《弇州山人续稿》《弇州史料》等相关文献典籍。 《弇山堂别集》为《王世贞全集 正编》所收内容之一。 《王世贞全集》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 的成果。王世贞为明代后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以诗文名于世,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曾以 文必西汉,诗必盛唐 相倡,以期振兴明后期文风。晚年诗文以恬淡为宗。史学造诣亦深,喜访朝家故典,晚年得见内府秘籍,著述甚丰,亦颇具见解。 作为明代后七子领袖人物的王世贞,去世后从未有全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刘光蕡,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刘古愚著述,身前刊刻的只有《味经书院志》《濠堑私议》两种,其余均为其去世后门弟子搜集刊刻而成。本次点校以思过斋刻本为底本,参照柏经正堂本《孝经本义》、《关中丛书》本《立政臆解》《学记臆解》《陕甘味经书院志》《尚书微》《修齐直指评》等而成。全书中的其他著作未见有不同的版本,在点校的过程中参照了其他相关书籍。如刘古愚遗书中有不少是以为经、史、文集作疏解的形式而写成的,即选择各种版本的经、史、文集进行校对,刘古愚所录经、史以及古人文集文字与通行版本有不同的地方也予以注明。如以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上海五洲同文书局石印的乾隆武英殿本、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百衲本以及中华书局 1959 年版标点本《史记》与《史记货殖列传注》《史记太史公自序注》中的《
本次整理的李颙著作,包括《二曲集》《四书反身录》《垩室录感》《周至三义传》《司牧宝鉴》《关中李二曲先生履历纪略》《潜确录》等。其中,《二曲集》以郑重、高尔公刻印本为底本,以长白完颜本、石泉彭氏本、静海闻氏本为主要校本。《四书反身录》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思砚斋刻本为底本,以三韩铭德本、石泉彭氏本与静海闻氏本为校本。《垩室录感》以石泉彭氏所刻的《垩室录感》为底本,参校吴中重刻本和静海闻氏本。《周至三义传》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刻《垩室录感》中所附的《周至三义传》为底本,参校陇右牛氏本和周至县署本。《司牧宝鉴》整理时以石泉彭氏本为底本,参校宜黄黄氏本和静海闻氏本。《关中李二曲先生履历纪略》以程氏刻本为底本,参校石泉彭氏本和静海闻氏本。《潜确录》以石泉彭氏本为底本,参校陇右牛
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关学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和三原清麓书院。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 4 卷,《芸阁礼记传》 16 卷,《近思录类编》 14 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本书收录《蓝川文钞》12卷,以民国十三年(1924年)芸阁诸生排印本为底本。《蓝川文钞附卷》以民国十二年(1923年)芸阁学舍诸生又集蓝川先生之诗文,另成一册。《蓝川文钞续》6卷,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芸阁学舍诸生排印的一函四册为底本。本次辑佚的内容包括牛兆濂诗文、答问以及家书、乡试卷、生平事略、年谱等。全书广泛搜集牛兆濂的各种论著,其完备程度为前人所未有。
吕柟,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是 明代关中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吕柟早年问学于渭南薛敬之,始得周、程、张、朱之理学正传,坚持格物穷理、知先行后,继承关学读经重礼、重视气节的传统。“以礼为教”是张载思想的显著特色,吕柟亦非常重视对礼的学习与践行,其思想由传统理学转向先秦孔孟仁学。 该书为吕柟讲述经学的语录汇编,全面、详尽地反映了吕柟对先贤经学思想的理解和新的诠释。共27卷,由《泾野先生五经说》21卷和《四书因问》6卷两部分组成。《泾野先生五经说》《四库存目丛书》著录有:《周易说翼》3卷,《尚书说要》5卷,《毛诗说序》6卷,《春秋说志》5卷,《礼问》2卷,总计21卷。本次《泾野先生五经说》的校点以清咸丰六年(1856年)李锡龄校点的《惜阴轩丛书续编》为底本,以《四库存目丛书》本、《丛书集成
本书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五种。本书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部,像鲍廷博批校《宋林和靖先生诗集》三卷、周大烈题记、高燮过录方苞点评《柳河东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郑文焯题记《白石道人诗集》六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著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龙眠风雅全编(套装共10册)》为明末清初桐城人潘江所辑,包含《龙眠风雅》和《龙眠风雅续集》两种,共计92卷,收录作者553人,诗作14874首,近300万字。 龙眠 即桐城境内的龙眠山,借以代指桐城。全书以诗歌选集的形式,集中展现了明代三百年,尤其是自万历以来到清初一百年中桐城一邑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表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众生相,反映出易代鼎革之际封建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