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诗歌读物 现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学读物 三百千千 ,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题材多样,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 千家诗 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
柳词中*富于反封建传统思想的是那些后人所谓的 淫冶讴歌之曲 ,它们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争取恋爱自由和个性自由的要求。宋初词人们同五代花间词人一样有许多描写男欢女爱的作品,未曾受到统治者的指责。柳永的这类作品一再受到指责的原因,便在于表现了反传统的倾向。柳词中所描绘的不少市民妇女形象都是不受封建道德规范限制和妇德约束的。《锦堂春》(坠髻慵梳)是代言体作品,描述一位妇女曲折复杂的心理。她不拘封建礼法,不甘示弱,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个形象不同于传统诗词中温柔贤惠、逆来顺党、听天由命的妇女,它本身即具有反封建意义,故能深深感动市民群众。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描写了一位市民妇女的精神生活,词以少妇的语气,叙述其丈夫离家后的苦闷情绪,表现对爱情幸福的向往和大胆的追求。闲拈针线,伴着
《浮生六记(外三种)》共收清人小品四种:均为闺中忆语体散文的代表作品。书中所涉及的四位女性,都是聪慧美丽、才华横溢而又过早逝去的知识女性。作者以凄美的文字、缠绵的笔调,抒发了对亡妻(妾)的悼亡之情,向读者展示着他们的伉丽情深、缱绻爱恋、动乱忧患、悲欢离合
荀子是战国末叶 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
《玉台新咏》是一部汉代至南梁的诗歌总集,由徐陵于公元6世纪辑成,共收汉至梁代共690首诗,以绮艳的宫体诗为主。明赵氏小宛堂覆宋刻本《玉台新咏》,向为书林名物。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修补本影印。明赵氏小宛堂刻《玉台新咏》初印本曾经涵芬楼旧藏,今藏国家图书馆。此次影印,即据该本原书扫描,又取国家图书馆另一藏本(索书号A01795,有佚名临清钱谦益跋)所存赵均跋文补于卷末,以飨广大读者。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7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汉族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分为 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王庚集》书稿包括对《寄圃诗草初集二卷》《寄圃诗草次集二卷》的整理内容,这些内容是王庚多年的思想抱负、情感思想的体现。全书共收录诗歌四百余首,内容丰富,展示了王庚生活的各个方面。书稿为繁体竖排,以求全面展示河南籍文人文献。
吴楚材、吴调侯校注的《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 广的中国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所以此书广为流传至今。
《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收录唐五代李璟、李煜、温庭筠、韦庄、和凝等21位名家词集,实际是覆盖了《花间集》的18人,并增加李璟、李煜、韩偓三人作品。共20卷(李璟李煜词合为一卷),每一家之后均有王国维自作跋语,考订词人生平、词集版本,品题得失,比较高下,从中可以窥视王国维选词观与词学思想,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此次整理出版,我们除了点校原文外,还着重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为每位作者撰写小传,二是从王国维《人间词话》(含《补遗》、《手稿》)、《词录》、《庚辛之间读书记》等其他各种著作中辑出与此二十一家相关文字,附于相应词作之后,以进一步综合体现王国维氏之词学审美,便于读者欣赏、理解。书末附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使用。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二十四卷,续编十卷,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志怪小说集。书名取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作者好奇放达,在文史考辨之余,"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虽自署为"戏编",称之为"自娱",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此书内容博杂,文笔流畅,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揭露官场黑暗,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提倡尊重人性,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此次出版《子不语》,用清乾嘉年间《随园三十种》本为底本,以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书局印本校补,同时参校其他版本,改正错讹,以臻完善。
《杨家将传》主要描写杨业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作者以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广泛搜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本书。作品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夏为止,通过杨业一门世代抵抗契丹侵扰的事迹,表现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思想主题。 我社出版的《杨家将传》,以同治壬申年(1872年)经纶堂木刻本为主要底本,参校光绪甲辰年(1904年)的上海石印本,进行校点、整理,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唐宋词格律》原是用于大学专门讲授唐宋词体制格律的教材,书中收入唐宋词牌一百五十三调,以常用者居多,一般涩体省略不取。每一词格,除标明句、豆、韵外,每字逐一标明平仄,或可平可仄等。每一词牌,皆说明它的来历及所属宫调,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每一词牌,有“定格”和“变格”等词格的区分,并列举一首或数首唐宋人的经典词作示例,供参考比较。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该书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的乡野怪谭。故事引人入胜,辨析事理精微入妙。与《聊斋志异》并称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双璧。《阅微草堂笔记》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昀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涉及的对象,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妖精鬼魅,几乎无所不包。《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十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晚年心灵世界的写照。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深厚、*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特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粹参与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时至今日,诗词在海内外仍拥有大批爱好者:自发成立的众多业余创作团体,大量的相关读物,为数众多的诗词网站,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种古典形式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谢胱的诗清丽新警,圆美流转,代表了齐梁时期诗歌的成就,对中国中古诗歌的格律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庚信则穷南北之胜,是整个南北朝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二人的诗境、诗艺对唐代诗人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诗歌天空中璀璨的明星。本书精心择取谢脁诗6堪题68首,庚信诗61题80首,按创作时间先后编排,分加题解和注释,对全面了解二人生平及诗作很有
《旧典备徵》和《安乐康平室隨笔》,是近人朱彭寿所著的两种较有价值、带工具书性质的清代史料笔记,对文史爱好者、尤其是对清史研究工作者,会有相当的帮助。 《旧典备徵》被时人称誉为“于先朝国故人物,详稽博考,原原本本,殚见洽闻,凡诸纪载,既备且确,其体例与《弇州别集》相近,而精核过之”(见刘承干跋),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各省状元人数”条,记录了起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年)讫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的二百数十年间共一百十二科各省状元的姓名、籍贯、科名等,可与清代进士题名碑录和馆选录等记载互相参照比较,“浙江鼎甲考”条,则专记起顺治六年(一六四九年)讫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约二百五十年间的浙江籍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籍。“武鼎甲考”条,记录起顺治三年讫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科鼎甲姓名、籍贯,
《汉魏六朝诗选》选录从汉兴到隋亡八百年间的约三百首诗作,其诗歌按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和隋诗分为九部分,选择每一时代重要的诗人和诗作,进行诗人简介、题解和注释,并在题解部分概述重要的诗歌形式,对篇幅较长的诗歌还在每一层次之后增添内容简析。前言部分分析了汉魏六朝诗歌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本书作为古典文学名家精心遴选的选本,可使读者了解汉魏六朝诗歌的精华。
这是一部四大奇书的名评妙语集粹,包括《三国演义》毛宗岗妙评集粹、《水浒传》金圣叹妙评集粹,《西游记》李卓吾妙评集粹和《金瓶梅》张竹坡妙评集粹四个部分。这些评点,或者谈论文法,揭示小说的精彩之处;或者通过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讲述人生的妙义。独具慧眼,精辞相副,严肃处以《菜根谭》,空灵处似《幽梦影》。既能通人慧性,又可开人心胸。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于1909年秋至1911年底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36种。该书的取材来源广泛,有见于《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隋书·经籍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上述三志“小说家”之外著录者,还有不见于史志著录者。书中引用及用以参考的古书共80种左右,所辑内容非常丰富。鲁迅先生对材料的取舍非常审慎,而且重视去伪存真,务求有科学依据。本书早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中,后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入全集单行本“著述之部24”,鲁迅全集出版社于1939年出版。单行本的版本还有:大连光华书店1947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