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是载录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订补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精)》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边塞诗是诗人创作的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汉魏六朝,边塞诗初步发展,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军人魂魄;更有舍生取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老去,也常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男儿气概。书中精选历代边塞诗一百余首,精加注释,详细解读。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二——三年(一○七九——一○八○),约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初年间。本集收录朱淑真现存的作品,主要为宋魏仲恭辑绿、宋郑元佐作注的《断肠诗集前集》十卷和《断肠诗集后集》八卷,并将汲古阁毛晋刊印的《断肠词》一卷及本人辑绿的《补遗》一卷作为外编合编于后。诗集部分,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钞本为底本,校以民国南陵徐氏影印元刻本、明初刻递修本、明潘是仁《宋元诗?断肠集》自刻本、武林往哲遗着本、清钞本、清刘履芬钞本,还参校了《后村千家诗》、《诗渊》等。词集部分,采用明毛晋汲古阁本为底本,以四印齐本、《诗词杂俎》本为校本,还参校了《诗渊》等。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杨炯曾这样评记卢照邻: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本书分七卷,按不同的诗歌体裁对卢照邻的诗进行校注,繁体字体且竖式的排版,让您重温古诗的古雅韵致。
本书曾于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出版不久,旋为台北数出版社所翻印,销售量之大,令人惊喜。盖世说这书不特为吾国古代这文学名著,又为历史及哲学之重要典籍,文字隽永,内容懿,历代文人,莫不宝同拱壁。惜书之传钞翻刻太久,讹转多;俗语方言,既所难解,事数名物,滞义为烦;学者苦之,不易猝读。窃于是书用思有日,时见精意,洲图史,搜罗殆遍;尝发其条例,复为之校注;贯穿有序,读者称便。后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出版之马瑞教授英译世说新误,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之余嘉锡氏世说新语笺疏,及徐震堮氏之世说新语校笺等,其门第矩矱,莫不如出前辙;敢谓筚路蓝缕,草创艰苦,或许为集大成之作,未免溢美之辞。
《春冰室野乘》的作者李岳瑞(1852-1927),字孟符,号春冰,别号春冰室主,陕西咸阳人。长期任职于翰林院,支持变法,结交康梁、张元济等,并组织成立关学会,变法失败后革职赋闲。民国初年,担任清史馆编修。《春冰室野乘》优选于宣统年间分条在《国风报》上刊载,随即由上海广智书局于宣统三年(1911)六月印行。属于笔记体裁的掌故类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一百四十三条,有些条目又分为二、三则。就各条目的主题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奇闻异录三大类。描写人物众多,内容庞杂,涉及晚清宫廷秘辛、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等大事件。
《汉魏六朝赋选》选目在《文选》所选赋的基础上又有所增益去取,择定二十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为精简起见,每一类型的赋,尽可能不重复入选。例如《恨赋》与《别赋》,《雪赋》与《月赋》都只收一篇。惟《西征赋》及《哀江南赋》,因有其独特的规模格局,虽较冗长,也予入选。至于同一作家,只选其作品略具有代表性的,以期尽量照顾全面。 (二)从文体来看,即使命名不同,属于赋体性质的仍应归入赋类,《七发》是其一例。至《酒箴》虽不宜径名为赋,而形式上亦与赋无异,故也收入。 (三)古人注书,有释事释意两种,李善注《文选》,是偏重释事的。在今天看来,由于赋中所用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距离过远,不能不要求详尽的解释,但若专注重词藻的溯源,而忽略词意的阐发,对读者的帮助仍然不大,因此,本书的注释既重视
本次出版,《穆天子传》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明正统《道藏》本整理译注;《燕丹子》据《平津馆丛书》本整理译注。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重现小说原有的行文魅力。在原文各卷前皆配有题解,略述该卷要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穆天子传燕丹子译注》由王天海译注。
由于海峡的阻隔,我们暂时无法一睹《四库全书会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社集团对于《回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才出版印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会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在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丛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本书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分析孔子师生的心理气质特征,认为子路属胆汁质,子贡属多血质,曾参属黏液质,颜回属抑郁质。孔子属胆汁质与多血质的混合型气质,这种气质的人,后天的可塑性优选,最容易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孔子成为第二个周公,成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先天气质与后天努力的综合结果。孔子的天生性格是偏激的,是“过”,不是“不及”’,这使他的过头话特别多。但他重视修身,在正经场合能做到中规中矩,显得“温良恭俭让”。到了学生面前,由于“老子天下第一”,就容易失言。他有自知之明,所以主张“谨言”、“无言”,但还是经常失言,孔子的语录远非句句真理。研究孔子,应该重行为、轻言论,重一贯、轻一时,不能被他一时的错话所迷惑。过头话特别多是孔子个性的一个标志,是他的“指纹”。听说现
《近代笔记过眼录》介绍评述了近代十一位学者、名所著的笔记原著、版本、流变,这些笔记包括毓盈的《述德笔记》、卓从乾的《杏轩偶录》、高照煦的《闲谈笔记》、江庸的《趋庭随笔》、史念祖的《弢园随笔》等。《近代笔记过眼录》摘录了大量的原文精华,公之于世。其中许多笔记已不传世,幸而被徐一士所录入,得以保持至今。